APP下载

我与南音

2006-08-03陈瑞统

人民音乐 2006年7期
关键词:南音泉州音乐

南音这一乐苑奇葩,既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属于世界的文化财富,理应受到更多的珍惜、保护和扶持。

人生中有些经历真是不可思议。就说我这个长期以文学创作为业的人吧,竟然与故乡泉州的南音结下半世情缘。岁月悠悠流过了五十多个春秋,每逢清风轻拂的夏日黄昏,或是月华如水的秋夜,当古城长街深巷传来琵琶洞箫委婉深沉的旋律,我不禁为之心驰神往,情牵梦萦。那典雅清丽的南音仿佛有一种美妙神奇的魅力,蓦然唤起我的激情与灵感。于是,我怀着一腔挚爱南音的情愫,写下了一首首咏叹南音的诗章,一篇篇赞美南音的散文、随笔,陆续发表在海内外数十家报刊上。同时,编撰了多部介绍泉州南音的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荧屏播映;执编了许多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画册型特刊,并搜集音乐界、文化界学者专家探研泉州南音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论,选编为《泉州南音艺术》一书出版。我常想,老在文学的圈子里转总感到单调乏味,有时就想钻到圈外“透透气”,开拓艺术视野,扩展表现空间,广泛吸收艺术营养。而我之涉足南音,也许可以说是力求将文学与音乐艺术嫁接的一种尝试。更何况,“音乐是一条河流”,流荡着历史和时代的旋律,民族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乃至中外优秀的现代音乐,蕴含着多么丰富的真善美的精华,它本身就是一座值得作家、诗人们去探寻、发掘的艺术宝库。

几十年来,从初识南音、欣赏南音,到了解南音、热爱南音,进而为推介、扩展南音的影响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也是一不留神就成了“南音迷”,并且把我对泉州南音的深情倾注于诗歌、散文、电视、书刊之中,献给这位东方音乐女神。

早在五十年代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读到了诗人蔡其矫描写《南曲》的诗篇:“洞箫的清音是风在竹叶间悲鸣。/琵琶断续的弹奏/是孤雁的哀啼,在流水上/引起阵阵的颤栗。/而歌唱者悠长缓慢的歌声,/正诉说着无穷的相思和怨恨。……”这诗句引起了我对南音无可名状的遐想。于是,我的笔下也出现了许多有关描写南音的诗作。如:“渔镇的月夜,灯影朦胧鱼香浓,/海滨榕树下,南音声声绕星空。/谁家织网女哟,一曲新歌出唇飞,/白发老公呀,手抱琵琶拨春风。/波涛轻按寮拍,岸边渔火晃动,/南音像美酒,灌醉了渔人心胸。/我想,我想这一曲流水欢歌,/该也飘进了故乡人们的梦中?”……我写的一首小诗,竟被南乐大师纪经亩老先生谱成南曲传唱,令我十分感动。

1974年初秋,香港新联影业公司来闽拍摄一部反映福建风光名胜的彩色长纪录片《武夷山下》,需要一首以南音谱写的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曲。当时我承担了撰写曲词的任务。连熬数夜,几易其稿,终于由陈天晴、吴造先生谱写成一首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气息的电影主题歌《晋江两岸好风光》,影片一上映,这首长达七分钟的南曲也着实“风光”了一把。后来,我又与南音工作者合作了《红灯照心田》《老华侨游桂林》《情系泉山》《故园情深》等南音节目,或晋京献演,或在大型歌舞晚会、电视文艺晚会演出。参与这些创作演出活动,使我对南音艺术更加情有独钟,总觉得音乐能让我张开想象的翅膀飞翔。

八十年代我在宣传文化部门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宣传、推介名城泉州的风光名胜、文物瑰宝、传统戏曲、民俗风情等成为我的主要“功课”。20多年间,我写作了数十篇有关南音的散文、随笔、通讯,执编了多届国际南音节、木偶节、“海丝”文化节的特刊,选编了《泉州南音艺术》《泉州木偶艺术》以及泉州南音代表团晋京、赴港澳台、赴法国巴黎献演的书刊画册,撰写了多部记述南音的特色与魅力的电视专题片。在由我执笔撰写的参与角逐“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的申报文本中,包括泉州南音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占有浓墨重彩的篇章与举足轻重的分量。当然,我所作的这些努力和贡献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一位文化工作者,我是真心想为泉州南音香飘四海、走向世界多做一点有益的实事,为此倾注心血,付出时间与精力,也是颇有意义的,不妨说是一种吸纳传统文化精华的自我熏陶,一种含英咀华的审美艺术享受。

今年元宵佳节,由文化部外联局、福建省文化厅和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隆重举行的“第四届泉州‘海丝文化节(闽台文化汇展)暨第八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嘉宾云集,盛况空前。当来自北京的中国音乐学院百名师生与泉州南音乐团艺术家共同演唱南音名曲《直入花园》时,可谓荡人心魄,叹为奇观,这种前所未有的美妙场景令人热血沸腾,产生巨大的轰动与震撼。它昭示着泉州南音迎来了一个明媚的复兴的春天。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满怀激情地说:“泉州南音是绿色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根,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去保护它、发扬它。”刘德海教授认为,泉州南音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群众性、世界性和自娱性等三大优势。泉州南音社团非常多,群众根基十分深厚。世界各地的华人中都有闽南人,有闽南人的地方就会唱南音,泉州南音具有世界性,对吸引海外华侨和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起到了很大作用。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泉州南音已经很成熟了,南音社团大部分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演唱南音有很浓厚的自娱自乐性。我认为,这“三性”的精当概括,也正是泉州南音历经沧桑而不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根本原因。南音这一乐苑奇葩,既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属于世界的文化财富,理应受到更多的珍惜、保护和扶持,使之在保护中继承,在发展中创新,世代薪传不息,不断发扬光大。相信这也是海内外南音弦友们的共识。

我和南音,几十年相伴相随,耳濡目染,于丝竹管弦声中获得了心灵的陶冶与启迪。夜读晨耕,日积月累,春华秋实,居然也有些许收获。如今从我多年撰写的文稿中略加筛选,结集为《琵琶洞箫说南音》一书出版,就算是描绘南音苑神韵风采的一朵小花吧!

陈瑞统:福建省泉州市文联副主席(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喜欢

南音泉州音乐
泉州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李进杰的南音情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