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与山西早期钢铁工业

2006-07-18

文史月刊 2006年7期
关键词:炼钢阎锡山西北

李 泓

一、孙中山视察山西的影响

1912年9月18日至21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莅并视察,期间曾于9月20日出席了两个集会,一为山西军界欢迎会,一为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欢迎会。中山先生在山西军界欢迎会上讲到:“……此次到山西,见山西煤铁甲于天下。方今为钢铁世界,有铁有钢可以自制武器,以供全国扩张武备之用……”中山先生不仅在会上讲,还在会下、列车上多次谈及开发山西煤铁资源的问题,说山西“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山西前途不可限量”。中山先生的教导,鼓舞了山西人民,尤对山西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高炉炼铁和电炉炼钢的出现

1920年,保晋公司创办了保晋铁厂(即阳泉铁厂),建立高炉,用现代化技术工艺炼铁,结束了用土坩埚炼铁的历史,但产品单一,有铁无钢。1926年,阎锡山在太原创建了育才炼钢厂(后与育才机器厂合并,称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即今太原矿山机器厂),从德国引进一吨半的电炉,冶炼工具钢、模具钢等特殊钢,开创了我省炼钢之先河。但是由于产量小,而且有钢无铁,更没有大型钢胚和轧钢设备,不能轧制铁路钢轨等各种钢材。当时,我省军需、民用钢材,全靠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因此,阎锡山在制订“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时,即将建设一个从采矿、炼焦、炼铁、炼钢到轧钢的联合钢铁厂列为重点工程,决意筹建炼钢厂(即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前身)。

三、筹建西北炼钢厂

1932年1月,西北实业公司筹备处成立,同年6月又成立了炼钢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炼钢筹委会),从太原、阳泉各厂抽调曾留学欧美和日本的冶金技术专家担任委员,郑永锡、董登山、张增、唐敬亭、赵铮、柴九思6人为执行委员。为了便于亲自掌握炼钢筹委会的工作,阎锡山特将筹委会办公处设在省政府前院东楼办公,在他的主持下每周开会两次,讨论研究建厂的规模、资金、厂址、设备等问题。初步规划建设一个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投资概算为500万元(实际增至800万元),其规模之大、设备之新、投资之多,为西北实业公司所建30多个厂矿之冠。在当时每斤面粉不过4、5分钱的低物价水准下,阎锡山竟舍得以一省之力花费800万元巨额投资,利用“煤铁之乡”的有利条件创建炼钢厂,在一定意义上不能不说是个具有远见的大胆决断。

在讨论厂址选择的问题时,开始有人提议设在阳泉。曾在阳泉铁厂担任过化验科科长的梁海峤工程师认为,阳泉的铁矿为窝子矿,蕴藏量也小,又没有炼焦煤,水源也很缺乏,而太原东西山都有煤铁矿藏,水源也不缺,又是省会中心城市,交通方便,立广条件理想;而且,建在太原,还可为省城增光添彩。此意见正合阎锡山的心意。阎锡山认为,阳泉远离太原,不便掌控,而设在太原,就在他眼皮之下,好掌握,于是就决定建在太原。后经筹委会技术人员深入太原城郊调查研究,最后决定将炼钢厂建在太原城西北的古城村(今尖草坪区古城街),占地300亩。该村距太原大北门2公里半,西临汾河,东靠同蒲铁路,北为飞机场,引水、排水和运输都很便利,南侧不远,即为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机车厂、西北铸造厂和西北窑厂等,便于与炼钢厂协作互助。另外,他们还请澳大利亚专家就水源问题作了勘测肯定。

钢铁联合企业因为是不间断的连续生产,要求必须有炼焦煤、铁矿石、白云石、镁砂和耐火材料等原材料源源不断的可靠供应,为此,炼钢筹委会派出技术人员分赴湖北、河南、内蒙和本省各地进行了资源调查,并在我省拟建数个煤矿、铁矿,扩建西北窑厂。不仅如此,为了建设一个起步高、技术先进的炼钢厂,阎锡山还亲自点名,派两路人马分赴国外考察世界各国钢铁工业现状。

一批是1933年6月,阎锡山派郑永锡、唐敬亭和柴九思3人先后到德、法、英、美、比利时和瑞士等国家考察,其中在德国考察时间较长。他们拜访了柴九思留德时的老师、德国高等工业学校冶金系主任马太逊教授,以及曾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设计钢铁工业的主设计师普培。普培建议道:“建钢铁联合企业越小越不上算……最好搞个中型的。”考察人员还参观了德国数家钢铁企业。在参观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时,他们与该公司代表德瑞森博士洽谈了厂区总体设计问题。德瑞森表示,必须来太原实地考察后才能考虑设计总体方案。后来,该公司派恩格巴赫来西北炼钢厂出任总设计师,在我方工程技术人员协助配合下,编制了各车间的布局安排、原材料的进口区、产品出口区、公路铁路交通网、钢渣倾倒处以及将来发展、扩充余地等全厂总图。

另一批是1933年10月,阎锡山派梁海峤、沈香士、李铭元和仇牟章4人前往日本考察。梁海峤请他留日时的老师联系参观一些钢铁企业,均遭厂方拒绝,他们怕中国人掌握了冶炼钢铁的技术。后经沈香士请设在日本的德国洋行帮忙,让他们4人混迹于德国商人中间,才得以参观了八幡制铁所和釜山钢铁厂。参观中,日本工程师概不回答问题,厂方还派有两个带枪的日本人跟踪监视,把参观人员视若盗贼特务,极不友好。这次考察日本的唯一收获,是李铭元托白本同学买通日本浅野铁厂、川崎造船厂的两个日本工程师,私下定购了120吨高炉的设计图纸,花了2万元。

1934年3月,分赴欧美和日本的考察人员返回太原。阎锡山在听取了他们韵汇报后,根据本省情形,拟定了西北炼钢厂的建设计划。

四、建设中的西北炼钢厂

1934年4月,西北炼钢ViE式成立,同年8月破土动工。阎锡山委任郑永锡为厂长,董登山为副厂长。郑永锡,字恩三,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工学院,后留学英国雪菲尔大学专攻冶金,20世纪20年代曾任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化炼科科长、太原育才炼钢厂厂长,解放后任山西文史馆馆员。董登山,字峰仙,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工学院,后留学美国专攻冶金,20世纪20年代曾任太原兵工厂核计处处长。

西北炼钢厂除厂本部设有职能科、室、所机构外,生产车间有下列5部:

1、炼焦部。主任王昂,字青云,留学日本,曾任井陉矿务局炼焦厂技术员。该部的主要设备有洗煤设备、36孔炼焦炉设备和副产品回收提炼设备。除洗煤设备由我方制造、安装外,炼焦炉图纸和焦炉及副产品回收提炼设备均由德国享泽尔曼公司提供。是时,西北窑厂(今太钢耐火材料公司)已开始生产耐火砖,我方已备好了砌焦炉烟道烟囱用的耐火材料,可是德国人试验说我方的耐火砖耐压不够,坚持连设备带耐火砖一起卖。在此情况下,我方只好屈从。阎锡山生气地说:“我还得到德国担水去!?”当时山西共有汽车约700辆,要引进德国提炼汽油的设备,必须引进全套炼焦设备,故阎也无奈。

炼焦部日产焦炭240吨,副产品有肥料、煤焦油、汽油等。日军占领太原后,汽油提炼设备即被掠夺运往日本。

2、炼铁部。主任张增,字益卿,留学英国,曾任保晋公司阳泉铁厂厂长;工程师梁海峤,留学日本,曾任石家

庄炼焦厂技术员、阳泉铁厂化验科科长。该部主要设备有40吨高炉(1号炉)1座及热风炉3座、120吨高炉(2号炉)1座和热风炉4座及除尘塔1座。1号高炉及热风炉由梁海峤工程师(定襄人,解放后曾任太钢分管生产的副经理,1996年病逝于北京)设计,杨焕章机械工程师助之,所需耐火材料由西北窑厂生产供给。2号高炉设计图纸从日本买回,耐火材料从日本进口。两座高炉和7座鼓风炉炉身及除尘塔塔身所用的钢板约2000吨从法国进口,由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机车厂(今太原机车车辆厂)、西北汽车修理厂(今山西汽车厂)等单位加工卷制铆接吊装而成,没有聘用一个外国工程技术人员。

炼铁部日产生铁160吨,其中1号高炉所产40吨供铸铁用,2号高炉所产120吨供炼钢用。

3、炼钢部。主任唐敬亭,字子肃,留学美国;副主任李铭元,留学日本,曾任太原育才炼钢厂技术员;工程师沈香士,留学英国。该部主要设备有30吨平炉2座、2吨煤气炉6座、10吨白云石炉1座。厂房和平炉由褪居在哈尔滨的俄籍教授斯克拉道夫和鲍大连设计,大部分设备由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广、西北铸造厂等单位制造安装。部分设备进口,如50吨注钢用悬梁起重机、35吨钢水包和钢锭模等。

炼钢部日产钢锭240吨。

4、辗钢部(即轧钢部)。主任柴九思,宇彼棣,河津县人,留学德国(解放后曾在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工作,后调唐山钢厂)。该部主要设备有650中型轧钢机一套,包括三重轧机3架和轧机前升降设备及5000马力特大型电动机等。厂房、生产规模和对设备的各项要求,是柴九思独立设计的,德国德玛格公司据此提供设备。安装时,德国人素尔茨随机带装配图前来。素尔茨看不起中国人,有一次,他在架子上指挥安装,因架子不牢固摔下来,工人笑他,他竟脱下鞋来砸工人。在场的柴九思很恼火,上前对他说了几句责备的话。素尔茨不但毫无歉悔之意,反而罢工不上班,想为难中国工人,将柴九思一军,没想到柴九思继续指挥安装,工人们干得很好。、一个月后,因有合同规定,素尔茨又经禅臣洋行说情回来,与柴九思握手言和,继续工作。

辗钢部日产钢材150吨。

5、工务部。主任韩屏周,字维祯,留学日本。该部下设木样、翻沙、车工、铆焊、锻压、起高吊装等工段,为以上各部制作、安装零部件及修配机具。

如上所述,由于炼焦炉和轧钢设备的主要部分我们尚无能力设计或制造,不得不进口,而且所需资金数额较大,外国洋行竞相兜售。阎锡山怕上洋人的当;又怕他任用的干部从中贪污,所以事必躬亲。他从各国众多洋行报价中筛选出德国“礼和”、“孔士”、“禅臣”三家洋行,请其代表前往离太原100多公里的五台县西汇村别墅分别住下。阎锡山亲自分别接见他们,但不急于成交。各家洋行为把生意抢到手,彼此勾心斗角,价格一降再降。住了五六天,阎锡山经过货比三家,一再讨价还价,最终与礼和洋行签订了合同。据说,礼和洋行的成交价与最初报价相差一半,放弃了数十万美元的利益,为的是给阎锡山好感,争取得到更多的合同。另外,西北电汽厂还进口了两台5000千瓦发电机,兴建了西北电汽厂古城分厂,专为炼钢厂送电。

1934年11月8日,蒋介石为了拉拢阎锡山,乘机来并。9日,蒋一行赴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看望了正在病中的阎父阎书堂;10日下午,又赴太谷县拜访了孔宅,11日参观了太谷铭贤学校(今山西农大前身),12日返并离晋。他从飞机上看到了太原城北工厂林立,特别是西北炼钢厂正在建设的景象,印象深刻。在并期间,蒋介石曾与阎锡山、赵戴文多次详谈如何把山西工业建设推广于全国,他感叹东北的钢铁厂被日军侵占,汉阳钢铁厂缺乏原料停产,对山西以一省之力建设炼钢厂表示嘉佩,并透露:南京政府拟在浦口建钢铁厂,其规模与山西的差不多,完全由洋人承建,要价却高达3000万元,比山西贵得多,正在洽谈中云云。阎锡山表示:建设事业,应定方略,密计划,严督促,实考核,当赏罚;并将其所著《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送蒋,供改革参考。

后来,蒋介石派浙江省财政厅长徐青甫等来太原详加考察研究。徐青甫一行返宁后向蒋作了汇报,一致认定从20世纪20年代起阎锡山大力发展军火工业,从德国引进制造大炮、机关枪等重武器的精密机器和技术,在太原兴建了一系列的机器业工厂,既能生产兵器,也能生产民品,或军民共用,机械制造加工能力很强,打下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

据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基础上对1928至1936年中国最重要工业的统计,全国机器业工人为17,065人,而西北实业公司的10个机器业工厂(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机车厂、西北铸造厂、西北机械厂、西北水压机厂等)共有工人6,843人,占到全国机器业工人总数的40%。再从工厂的资本额来看,全国377个机器业工厂,平均每个工厂有资本2.3万元,而西北实业公司10个机器业工厂每个工厂平均资本为52.4万元,是全国机器业每个工厂平均数的22倍还多。太原被誉为华北工业重镇,集中了一批土洋专家、工程师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太原工人素质高,吃苦耐劳,能工巧匠多多。太原拥有如此发达的机器制造工业,就不难为其他产业部门制造装备。而阎锡山的一贯做法是:凡我们自己能做的,就不进口或不请洋人做;我们一时做不了的,就重金(最高者月薪1,200银元)请洋人来,并亲手教会我们的职工为止,而后请他走人。所以,山西的建设项目如同蒲铁路和炼钢厂等工矿交通企业上马快,工期短,而且省钱,没有一个是花巨资完全由洋人承建的。

五、西北炼钢厂基本建成以后

从1934年8月西北炼钢厂破土动工建设,到1937年基本建成,并计划于同年10月投产,历时3年。辗钢部(即轧钢车间)工人在安装好的轧钢机上贴了红对联,烧了香,做好了试车的准备。炼铁部工人把1号高炉生火投产的木料都按需要长短切好待命。不料,“七七”事变的炮声,打乱了中国人民和平建设的生活,及至11月8日,日军占领了太原,西北炼钢厂落人敌手。

早在日军占领太原前,西北炼钢厂以郑永锡厂长为首的中层以上领导、工程技术干部全部携带图纸资料疏散逃难至川、陕和甘肃等后方。日军占领后无法复工,后经日本政府和日本财团协商决定,于1940年从伪满本溪钢铁公司抽调了一批日籍工程技术人员来炼钢厂,强迫中国工人陆续开工投产,把所产的钢铁全部运往日本本土或伪满生产军火,以战养战,扩大侵略;1945年8月日本五条件投降后,西北实业公司接管了炼钢厂,公司经理彭士弘兼厂长,梁海峤为副厂长。不久,内战又起,阎锡山用炼钢厂的钢铁修筑了数以千计的碉堡,并强迫工人开足马力日夜生产军火;1948年6月晋中战役,赵承绶兵团被人民解放军歼灭,赵被俘,太原告急。蒋介石于1948年7月22日在徐永昌、贾景德的陪同下,第五次乘机来并,他预感到大势不妙,命令阎锡山炸毁炼钢厂,阎抗命未从。因炼焦煤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产地已经解放,供应中断,尤其是工人的反抗,有的车间停了工,炼焦炉和1号高炉用代用煤焖火未灭,奄奄一息。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二十兵团某部指战员在杨成武将军的亲自指挥下突然袭击,一举解放了炼钢厂,从此,炼钢厂比较完好地回到人民怀抱。

从1940年炼钢厂投产至1949年解放,9年间,年产钢最高仅l万余吨,与如今年产钢400万吨(内含不锈钢70万吨)的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炼钢厂锻炼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钢铁工人,一批又一批地支援了武钢、包钢、唐钢、河南钢铁厂和本省临钢、长钢的建设,做出了一个老钢铁企业应做的贡献。

(责编晓舟)

猜你喜欢

炼钢阎锡山西北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缠海鞭杆—西北棍
炼钢连铸供水装置的研究
“匪首”阎锡山
赞美夕阳红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
狭路相逢
PLC在转炉副枪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