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 走向世界的必然之举
2006-06-03黎戈宁
黎戈宁
今年4月1日,作为温家宝总理访问澳大利亚的活动项目之一,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凯诺斯公司在澳大利亚议会大厦签署了收购协议,从而把这家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收入自己帐下。而在年初时,中国化工还成功的收购了蛋氨酸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二位的法国安迪苏集团。
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已逐渐进入并购活动的高峰期。中海油收购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中的部分权益、中石化收购英国公司里海油田8.33%股权、TCL集团收购THOMSON的SA电视机业务、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等,海外并购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成长与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但是在并购中由于缺乏经验,国际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水平较低,还面临着信息缺失、法律风险和文化冲突以及各种陷阱等,也出现了许多的并购不成功。去年中海油最终退出竞购优尼科、海尔放弃美泰克,华为企图通过收购马尼可通信公司而登陆欧美市场的计划也中途夭折等也让人不寒而栗。
因为并购有不成功之处,专家、学者、官员、金融家甚至一些企业家对海外并购也开始言辞谨慎起来。
海外并购,不同于国内的重组,它有诸多的不可测因素,而且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因为失败而不再去做,不是积极的态度。当初中国的改革,就是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从而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之路。
当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但国际竞争不可能在一国范围内,它应该是在全球范围内。因此,中国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走出国门,这是无可争议的;但走出去必然困难重重,这也是无可争议的。
中国的企业家永远是让人敬重的。当初,柳传志就说:联想不走国际化之路是等死,走出去奋力一搏,则有可能成为国际化的公司;张瑞敏也敏锐地提出了:海尔的国际化正到了一个关口,过去了就是成功人士,过不去就成为烈士;中国化工对外称,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到国外的管理经验,否则连海外高级管理的基本情况都不懂,谈何进入国际竞争。
中国的企业家们为了进军海外,做出了重大的付出,也使得中国企业在进军海外的道路上没有因为种种艰难险阻而减缓或者停止前进的脚步。
中国不乏各方面的理论家,为海外并购提出种种意见和建议的也不少。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特别是海外并购,因为它复杂,只能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但是不积极探索,恐惧与为难永远不可能走向世
“临川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敢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才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