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阳光道

2006-05-27梁育雄

企业文明 2006年5期
关键词:职校职教毕业生

梁育雄

自从去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后,可以说职教的春天来到了。但是,在职教热中还要冷静地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教模式,以便把职业教育搞得更好。

据专家介绍,国际上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市场模式,如:日本、英国等,办学动机来自企业,办学主体也为企业,国家发挥的作用小,实施自由的市场监督方式,培养的职业人才具有高专门化、高针对性的特点。另一类是行政模式,如:意大利、法国等,办学动机来自政府,办学主体也为政府,国家发挥的作用大,实施权威的行政管理方式,培养的职业人才具有高普适性、高理论性的特点。还有一类是合作模式,如:德国、瑞士等,办学动机既来自企业又来自政府,其办学主体虽为企业,但强调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国家发挥的作用强,实施严格的法律调控方式,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高实践性、高能力性的特点。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由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承担,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模式。学校职业教育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培养的职业人才,职业技能的专深不够,职业工作的能力不强,与企业的需求结合不够密切。

笔者认为,我国的职教模式应该由行政型转变为校企合作型,因为这种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解决职教中的就业难题。目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走俏,但就整体而言却不容乐观。我国不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之所以困难,不是因为企业不需要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当前,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较多等方面。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跟不上、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实际上,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太一致。比如,有的职校毕业生缺乏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差;有的职校毕业生没有吃苦耐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有的职校毕业生专业单一,达不到复合型人才的标准,就业面窄;有的职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企业所需专业相差太远,难以做到专业对口;还有的职校毕业生自主创新能力差,不善于及时消化吸收企业引进的高新技术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职业学校没有根据有关企业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而且有关企业也没有及时与学校沟通对所需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如果职业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共同经营管理职业教育,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影响就业的问题。例如“订单”式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企业把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招工的时间像菜单一样写给职校,职校把各企业的人才订单归纳分类,然后按计划招生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可以有效地保证职校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

其次,有利于职校和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节省社会资源,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比如,企业为了获得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可以把企业中的技术骨干送到职校接受定向的继续教育,保证企业有后备人才;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职业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的场地和设备以及指导学生实习的辅导人员(或者派员到职校为学生讲课),从而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现有人力物力的作用。而作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办职教,有利于解决生源问题和毕业生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直接到将要工作的企业去锻炼,有利于学生了解工人阶级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这对于向社会展示职校的良好形象显然也是有益的。

再次,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因为让企业参与办学,职业学校就无须建造教学车间或购置设备,从而大大减轻政府对职校投入的负担。

国外关于校企合作的经验很多。例如:在德国,企业基本上成了职业教育的主体。据报道,在德国大企业里,一般都设有教学车间和培训办公室。如果是小企业,受训者可直接在生产车间培训。小企业不能传授的知识或实践活动,可借助其它企业或职业学校来完成。学生第一年是内容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后两年主要是专业技能训练。每周只有1-2天的理论学习,另外3-4天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教育有几大好处: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看到个人在整个企业生产流程中所承担的责任、有助于协同小组工作、学会与同事和领导配合、可直接留在企业工作,等等。根据职业不同,培训时间两年至三年半不等。职业教育的入学条件非常宽松,但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证书可不容易,除口试、笔试外,还有技能操作考核。培训生毕业后,并无义务留在该企业工作,企业也没有义务雇用他。也就是说,学员毕业后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企业为社会培养人才,从没有觉得吃亏。因为他们坚信,经过精心培训的专业人员对于维持和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及竞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国外的经验启示我们,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企业集团或行业组织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可由企业单独办、企业联办,也可校企联办。

为了搞好校企合作,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要面向市场发展职业教育,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比如,政府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加强规划和协调管理,办好一批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校企合作职业院校。

(责任编辑:郝幸田)

猜你喜欢

职校职教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的职校我的梦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最“叛逆”的毕业生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