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华中”
2006-05-23李万全李文治李从明
李万全 李文治 李从明
初识周泽武,他热情,热得让人没有陌生感;深交周泽武,他真挚,真得让人感到心跳。在周泽武及其他领导成员面前,你很难掩饰自己的为难,因为在他们的言谈举止里,总在不断地传递着一种让人难以安分守己的情绪。
即或是你走进紧张忙碌的生产现场,员工们默默地操作已经把豪言壮语写进了五光十色的产品中,但是每当他们上下班出入工厂大门瞬间表现出来的轻盈步态就足以让你感受其自信神气。
湖北华中光电,从领导到员工,他们身上都燃烧着一种激情、一种“华中光电,引领未来”的一往无前气慨。
五台闹春
如同不少兵工企业一样,一旦并列在非“保军企业”队伍之中,命途多舛在所难逃。华中光电就属这类企业。
到上个世纪末,华中光电2700名员工,产值才二三千万元。企业账上现金有时少到只有可怜巴巴的几百元,就连职工出差也只能先由自己想办法解决。生存问题如泰山压顶致使企业喘不过气来。
民无米难活,厂无品难熬。企业需要有产品才能维持生计,但产品从何来?科研人员空有满腹经伦恰似长江东逝水,生产工人纵有多余劳力却无从对象发泄。
科技明灯只是像摇动的探照灯一样越过华中光电,转瞬即逝。华中光电一时黯然失色。
企业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创新。华中光电新一届领导审时度势,智慧的决策莫过于“隆中对”。
重新的布局调整,将“不等不靠、自主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不变原则。立位军品,实施以军品为突破口的整体突围,辅以民品发展作为强有力支撑,将以光电探测(传感器)技术、光电跟踪控制技术、光电数据传输技术、光电显示及控制技术、光电系统集成技术共“五大领域”为发展方向;以激光技术向高重频、多波长方向发展,光电观测向多光合一、激光红外、夜视、CCD电视摄像、计算机图像处理、GPS定位定向等方向转变共“五大板块”的发展思路,从昔日人们似乎枯竭的思维中山崩地裂般地进发了出来。
所有的生命诞生都得依靠母体孵化,所有的发展思路都须借助平台催生。而华中光电的平台就是科学技术平台,分别以“光电信息开发中心”、“车灯研发中心”、“光电仪器研发中心”、“中南地区激光计量检测中心”和“激光试验工程中心”为目标,将“五大技术平台”打造成催生理想成果的孵化器。
一时间,“五台闹春”热火朝天,竞相绽放。
一边是抓预研项目,为未来发展作好技术储备,打牢基础;一边正精心策划演示验证项目,争取早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边为突出科研试制项目,争取短平快出成效一边是加快工艺推进,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一边正加快非制冷红外热像仪、高重频激光器等基础技术的研究,逐步开拓激光雷达、激光制导等领域新品。高
四方荟萃
公司的今天靠产品,公司的明天靠技术,公司的后天靠人才,这是周泽武感触颇深的体会。华中光电在迁址之前,地处山沟的劣势引不来“凤凰”。有一年他们曾经到ID:5'个高校招聘大学毕业生,吆喝了半天一共才招到3个学生,其中2个还是专科生。人虽来了,却留不住心,次年3人相继离去。来的人留不住,留的人稳不住;干的人不愿干,闲的人不愿闲。这在过去许多年一直成为华中光电令人伤心、痛心和烦心的事。企业搬迁到繁华城市,但仅靠地利仍然不能真正留住人才。“拴心留人”成为周泽武这届领导班子务必痛下决心抓好的大事。
荣誉送科技,津贴助科技,环境育科技,体贴暖科技。只要企业把科技人员当成宝揣在怀里,即便是一块石头也会发热。一个涵盖人力资源3年发展规划的“2115”人才工程开始启动。
在政治上,企业将对外申报、评比、获奖的各种机会送给一线科技人员,因而近几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资委先进工作者称号、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奖的都来自战斗在科研一线的普通科技人员同时,积极培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入党,将科技带头人纳入中层干部待遇之例。在分配上,将收入政策向科技人员倾斜,不断提高一线科技人员的起点工资和技术津贴,2006年再次将大学本科和高级工程师起点工资提高10%,将技术骨干的技术津贴上限提高到原来的3倍;另外,每年还以20%的涨幅增加项目开发奖,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专项奖励;今年又将科研开发人员年收入再次增长50%以上。在工作环境上,在新落址的地区新建一流的开发中心,优先保证军品开发部门的硬件设施到位,使军品研究所成为全公司最好的办公室。在感情上,企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安排家属就业,及时解决家庭的实际困难。在培育上,企业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了光电研究生班,选拔有培养前途的科技人员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2005年,企业还特别制订了一项内部培训计划,定期邀请企业内部的技术专家就企业的核心技术、常用技术、实践经验等进行讲座,公司领导亲自授课,与年轻人共同研讨,营造人人学、相互学的良好氛围。
借力发力,借脑明智,华中光电不再走“弯弯绕”的匍匐之步。他们先后与总装炮兵、防空兵装备技术研究所、总装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其它兄弟单位广泛合作,开展多个型号项目和预研项目研究,以期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合作开发不但开阔了科技人员视野,而且积累了开发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复合型光电开发人才。
人才工程成为各类人员的成长摇篮。2005年,企业新增部级技师12人、研究员级高工1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23人、助理技师75人。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度与日俱增。华中光电人才的春天笑脸走来。
三意合一
领导满意,自己满意,群众满意,“三意合一”成为周泽武评价与检验企业政绩的标准。
走过2005年门槛,华中光电已经当之无愧地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2005年,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36%,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其中军品同比增长63%,民品同比增长43.3%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了1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大幅度攀升,资金回款率达99%,职工人均收入提高20%。企业超额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以及董事会和职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这一可喜成绩,刷新了华中光电的辉煌历史。
“满怀信心、充满激情、胸怀执着,立即行动”,周泽武力图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各种途径传达给属下员工,也是鉴于企业的特殊情况而确定的。华中光电既然不属“保军”企业,要想依靠政策性资金以及进行技术改造几乎不可能,要想依靠救世主恩赐科研项目也完全不现实。企业没有退路,要想得到项目只能靠自己到外面去“争”,没有资金只有靠自己从内部去“挤”。只要认定方向、确定目标,剩下的就是一门心思去闯、去试,即使只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舍此,华中光电没有前途。这种风险对于企业尤其对于企业“一把手”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没有大智大勇的魄力,领导不敢拍板冒险;没有忘我苦干的精神,限期完成的产品造不出来;没有高水平的制作工艺,试验出来的样品摆不上订货桌面。竞争惨烈的商品经济时代,欲成其大事有时比登天还难。“信心”与“激情”在华中光电比什么都重要。
“炼得出心诚,付得出艰辛,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搞技术出生的周泽武,深有体会技术人员的烦恼,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鼓励技术人员勇摘科技皇冠上的明珠。有一项“高新工程”项目,参与竞标者众多,家家都在做方案、送样机。在确定配套厂家的前夕,有消息传来华中光电没有希望进入配套体系,一时间大家虽有些郁闷与失落,但仍然不言哪怕还有最后一点希望的退却。他们一方面派得力人员奔赴千里之外与有关单位沟通与协调,另一方面抓紧对方案和样机进一步进行优化。“数番周折寒与苦,终得梅花扑鼻香”。人力与财力虽耗去,但他们换得的却是成功的甜美。
提倡激情工作,并将其当成一种爱好、一种娱乐去奋斗,再渺茫的希望也会演变成五色彩虹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是周泽武的作风,也是华中光电人在这种作风带动下赢得的回报。
抓机遇是三流,争机遇是二流,创机遇是一流。华中光电仅凭一条在走访用户中得知的信息,创造条件去演绎机遇,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研制出了样机,3个月就通过出厂鉴定,当年通过军方鉴定与定型,为企业创造价值2000多万元,现已成为企业“当家”拳头产品之一。另有一个项目,从设计方案到出样机时间很有限,一旦延误将前功尽弃。关键时刻,人人上阵,个个献策,公司主要领导临阵指挥,这一干就是101天。当他们送上合格样机并被审查单位一锤定音之时,汗水铸就的“华中光电”仿佛更令人心花怒放。
“满怀信心、充满激情”,华中光电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它的内涵、丰富着它的内涵,并成为他们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