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用建设解决社会瓶颈问题”

2006-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6年14期
关键词:借款人县域三农

苏 埼

从传统的“两基一支”领域解决物质瓶颈,到发力“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解决社会瓶颈,国家开发银行海南分行不斷延展开发性金融的领域

如何破解“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融资难,同时解决这些领域的信用缺失和市场失灵问题,实现从“失血”到“输血”再到“造血”的一系列转变?本刊目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林回福。

中国新闻周刊:在人们的印象中,国家开发银行关注和介入的主要是“两基一支”范畴的大项目,贷款对象也多为大企业,而开行海南分行近年来却在大力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县域经济,而这些又都是商业银行不愿“染指”的领域,您和贵行当初是如何考虑的?

林回福:中国经济的特点是城乡二元经济,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县域经济发展、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逐步改变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而发展县域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主要瓶颈是融资难问题。农村经济市场和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制度缺损、信用缺失和市场失灵大量存在,贷款风险较大,导致商业银行资金逐步退出。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近年来一直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以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积极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的发展,打通这些领域的融资瓶颈。我们认识到,解决这些领域融资难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与发展的政治问题。在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农村的情况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不仅要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大企业,还要围绕政府关心的热点和难点打通融资渠道,与政府携手合作,大力支持县域经济、“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好“富国富民”融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就解决“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融资难的重要性人们不难达成共识,但如您所言,这些领域确实存在信用缺失和制度缺损问题,导致贷款风险过大,商业银行“撤退”也确有其苦衷,那么开行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

林回福: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信用是可以建设的。一般情况下,信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发地形成的过程是漫长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如果中国市场经济还完全靠自发形成和发展,那就可能永远处于落后地位。开发银行将自身融资优势和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建立新型的银政关系,通过治理结构建设、法人建设、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加快信用和市场的建设进程。

如果就贷款论贷款,就项目论项目,很容易出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建在良好银政合作基础上的融资体系,逃废债就容易出现。因此我们开发银行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健康的企业、健康的金融、健康的财政和健康的经济,建立公开透明的融资体系,政府和银行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这样会有利于风险的降低。金融生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建设信用得来的,绝不能因为金融生态不好就限制贷款,如果这样就会陷入误区,形成恶性循环。

开行对市县“三农”、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主要以信用协会模式进行。将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开发银行融资优势和协会的监督优势结合起来。

中国新闻周刊:运行一段时间以来,效果如何?

林回福:由于充分借助了当地政府的力量,当地政府的积极性很高,在安排贴息、项目选择、贷款回收等方面都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开行在会员入会、信用评级和协会的日常工作中注重对信用协会进行培育和完善,促进会员企业信用提升,对改善当地信用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信用协会外,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还有什么平台?

林回福: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主要还有城建平台,其目标是改善市县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的产业集聚,促进服务业的成长,促进城乡商品市场的培育和资源整合,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这个平台主要是以城投(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贷款平台来进行的。根据县域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特点,集中政府各项资源,组织成立城投公司,采取政府独资、控股公司等方式,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落实公司注册资本、管理人员,完善内部各项制度,同时明确政府与城投公司(政府指定借款人)之间关系:借款人应充分体现政府意志,但运作上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市场化运作。

借款人要对贷款的多个项目具有控制力一一对项目建设、运营、还贷有足够的控制力,统借统还。而政府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增强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比如采取制度安排、资源整合等方式,赋予借款人土地储备开发专营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资源、公用产品的特许经营权,培育企业内部现金流;还可以根据借款人承担的非营利项目情况,通过财政补偿机制,转化为借款人的现金流。

此外,为了避免城建与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脱节,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开行对“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与城建融资平台进行联动评价管理,保证彼此相互促进、相互挂钩一一信用协会、担保机构没有成立的,城建贷款不能发放,“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展得不好,城建贷款规模也要适当减少。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贵行对“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盘子有多大,对贵行的盈利有何影响,能否预测一下今后的发展趋势?

林回福:截至2005年12月底,我分行已累计发放“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等社会瓶颈领域贷款46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2000多人。介入“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领域对我们的盈利确实会有影响,但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我觉得社会效益更大才是更重要的。去年我们人均利润超过650万元,完全有能力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我们要将“三农”的不良贷款控制在3%以下,力争控制在1%以下,这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在解决了市场和信用瓶颈之后,我们会考虑将商业资本吸引进来。开发银行最开始做的很多项目商业银行不愿意进来,今后将平台搭建好之后再将商业银行的资金引导进来。还要引进保险机构,之前保险公司也曾有所涉及农业灾害保险等等,但是规模都很小,而且由于没有政府的参与,农业靠天吃饭的成分又比较大,保险公司很容易遭受损失,因此我们建立平台之后会对这方面有更为规范化的管理运作,可以做到规模化,产生规模效益。

(实习生东门健男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借款人县域三农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关于“债”的事儿,你必须知道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赞分盐镇裕牛村
小微企业借款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热词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