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任武”的商业取舍
2006-05-14达到厂
达到厂
《龙虎门》的文戏遭人诟病,其症结在于武戏过于抢镜。从成因上看,这是一次电影内涵对商业卖点的妥协,从结果上看,影片却取得了票房的胜利
大约两个星期前就看了《龙虎门》,实话说,因为多了剪辑、特效和明星,打得比“散打王争霸赛”的直播要好看得多。但是只要一停了拳脚,影片立刻就露了怯,对白糟糕得能打败《英雄》,那些明明板着脸要抒情的戏,最终却换来放映厅里的一阵阵笑声。影片上映后被评价为“武戏满分,文戏零分”,虽然有些极端,但很能说明问题。
影片改编自黄玉郎的同名漫画,讲的是龙虎门的第二代传人王小龙与王小虎失散多年后,重聚、相认、同仇敌忾的故事。如果说“文戏”是指感情和内心的呈现,那么《龙虎门》中的可供挖掘的戏份不少,王小龙和罗刹女的感情纠葛、王小龙和王小虎的兄弟情谊、马坤对马小灵的舐犊之情,石黑龙对环境的反抗与内心成长等等,这些线索串联起整部电影的故事主线,本应该占有很大比重,但由于影片过于侧重动作戏,文戏的展开因为受限于篇幅而变得浮光掠影,支离破碎了。
如果说“文戏”的另一种解释是表演,《龙虎门》也应该有更好的表现。演员的选择可以说让这部影片先成功了一半,但可惜的是,影片最终对角色内心缺少细腻刻画,只呈现出穷兵好武的空洞印象。两位女主演在影片中的角色与之前的银幕形象略有不同,这为表演留下了更多空间,但泳池和雨夜等几段感情戏的插入过于僵硬,如果加入稍微细致一点的铺垫,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摄影和美术设计(布景)是影片最醒目的亮点,但它们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在配合打斗场面:独特的摄影角度几乎只贯穿在打戏里,几个重要的布景在宣传时甚至以打斗场面冠名,摄影和布景两者之间的最完美呈现是垒球场的那段戏,机位的摆放、摄影的角度、画面的粗颗粒和黑白效果,都忠实遵循原作,很好地烘托出《龙虎门》的漫画感和武打效果。
《龙虎门》是导演叶伟信与打星甄子丹的二度合作。此前叶伟信的《杀破狼》一片票房口碑取得双赢,成为去年港产片的一大惊喜。之前一度有评论说,动作导演甄子丹在本片里越俎代庖,叶伟信只挂导演虚名,无论传言如何,在影片中,这种错位表现得相当明显。在动作设计上,甄子丹将自己力求真实的个人风格贯彻在整部影片之中,尽管仍然有钢丝和特效,但《龙虎门》的表现的确称得上近年最有特色的功夫片之一,与此相比,影片却并没有表现出叶伟信之前对内心刻画和戏剧张力的把握。
在一部100分钟左右的商业电影中,艺术内涵与动作场面有时会被视为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当后者更能代表影片商业性的时候,《龙虎门》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取舍,即使在上映之后遭人诟病。但事实上,影片上映首日,内地和香港票房就突破620万,超过年初的《霍元甲》,它反映的或许是现阶段观众基础导致的尴尬现状——某些商业片正向着追求浅层刺激的MTV模式发展。
《龙虎门》“废文任武”的商业取舍本来无可厚非,但影片的缺点在于没有在商业立意的基础上,完成整体风格的统一,打得格外精彩,说得却非常幼稚,这容易让人再次联想起《英雄》《无极》那样的商业大片,场面的确做得十足,但却总是钻牛角尖,端着架子要在娱乐片里灌输些大道理,结果文绉绉的对白自武夫口里说出来,只制造出一些滑稽的幽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