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并重 凸现个性
2006-05-12周关洪
周关洪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书法发展史,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一部书法教育发展史。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养心、健体、审美的功能,已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书法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书法教学推陈出新,再放异彩。笔者作了一些探索,简述以期探讨。
一、情理并重,循序渐进
所谓“理”,亦即是“法”,为千百年来书法界约定俗成,形成共识的法度、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建立“规矩”意识,使写出的笔画有来历,写出的字讲规范。一般情况下,授课教师对这点是最重视,也最乐意反复强调要求的。但只一味重视法度的把握,往往会使书法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这就需要有“情”的介入作润滑剂,因为艺术作品往往受情感支配,只有在情感的支配下产生的作品,才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对于“情”,我认为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应包括三方面:一是教师上课富有情趣、生动活泼,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书法喜爱了,“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三是注重作品欣赏,体会作品寄托、流露的思想感情。只有学生乐于学,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和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专心听讲,增加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避免单调;结合欣赏,讲讲古代书法家的趣闻逸事,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操,如颜真卿的刚正不阿、柳公权的冒死笔谏;编编顺口溜、谜语,调节课堂气氛;说说写好字的益处,“我要写”了,效率自然会提高;举行丰富多彩的比赛,激发好胜心理,提高写字欲望;表露教师出色的直观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了多种因素积极有效的配合,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书法,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书法教育本身具有一套特定的训练体系,非常强调循序渐进这个教学原则。从学生的生理来看,他们手指小、肌肉嫩,末梢神经不发达,手指运用不自如,有些认识上注意到的细节在动手表现时不能到位,只要学生是有意识地在写,不要过分苛求形准形美,以利保护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心理看,低年龄段学生空间感知不完美,对复杂的字较难把握;小学生以形象记忆为主,对笔画繁多、表意抽象的汉字理解费劲;儿童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何况习字又是一项较枯燥单调的活动,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放弃学习,所以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需由短到长逐步推进。从写字本身的特点看,一般是用铅笔写,再学钢笔字,先硬笔字再毛笔字,先借助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字格,再逐渐过渡到方格、无格;学习过程中则是从描摹、仿写到独立书写;先学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再到结构布势;先学楷书、隶书等较正规易认的书体再学习行书、草书。循序渐进原则符合了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认识规律,也合乎汉字构字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学得有味而扎实。
二、凸现个性,因材施教
艺术强调个性和创造性,艺术教育更注重个性化教学。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不同,产生了个性不一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有趣的现象:同样是学颜体,有的瘦硬,有的厚重,有的圆润,有的棱角分明,这真是一个人个性风格的自然流露。教学者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学生来说,选择一本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字帖,这样容易找到相同点而易模仿、消化和表现。教师要把一些适宜于初学的欧、虞、颜、柳、赵、汉碑、魏碑等字帖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确定范本。如有人活泼热情,选择颜体;有人作风严谨,则挑选柳体。根据特殊情况适性选帖有时也可以选与个性相反的,或许能起到矫治作用。特别好动的帮他选个安安稳稳的,在他手下规矩的范字会生动起来;过分拘谨的,挑奔放类的作范本,使活泼的范字增加几分规矩。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教师要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天资超群者,可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提高要求,让其吃饱,否则他会觉得过于简单,失去了挑战乐趣;对于天资普通者,则应严格训练,督促其赶超前者,让其吃好,使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而对于天赋稍差者,教师必须倾注更多的关爱,多采取手把手的直观教学,降低难度,有点滴进步即给予热情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吃得了,力争使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跳一跳,摘到桃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学生选择不同的字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成立楷书的颜体组、欧体组,隶书的《曹全》组、《张迁》组等等。倡导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和学习。同时学生在与其他组的交流中,又能享受到另外书体书风的熏陶,增强艺术感悟力,开阔眼界,促进自我整体发展。当然这样的课堂必将提高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强度,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书体众多、风格不一,体现学生个性的“作品”展现在眼前时,我们一定会为学生的进步、自己的播种而取得的成果而陶醉。
书法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能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结合其自身规律,一定可以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注入丰富的营养,同时又能为承传、发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