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刚 放弃与坚守
2006-04-29阿秋
阿 秋
张黎刚——这位搜狐创业时期的功臣、e龙网的前CEO,正在进行他的第三次创业,他现在的身份是爱康网CEO。前两次创业经历毫无疑问是成功的,搜狐和e龙都是成功的网络公司,但这些成功没有使他满足, “前两次创业我都不是主角,第三次创业我才是主角。”张黎刚如是说,“爱康是完全按照我的理念建立的公司,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伟大公司。”
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勇气,灵敏的判断力,个人魅力,这是张黎刚的答案。
张黎刚——这位搜狐创业时期的功臣、e龙网的前CEO,正在进行他的第三次创业,他现在的身份是爱康网CEO。前两次创业经历毫无疑问是成功的,搜狐和e龙都是成功的网络公司,但这些成功没有使他满足,“前两次创业我都不是主角,第三次创业我才是主角。”张黎刚如是说,“爱康是完全按照我的理念建立的公司,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伟大公司。”
一直在放弃
从张黎刚的人生轨迹来看,他一直在放弃。
1991年他从复旦大学退学,放弃了即将获得得医学学士学位,只身到美国留学。在一个普通的大学蛰伏一年后,他获得了南加州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是他再次放弃了,他的目标是哈佛。为了哈佛,他在那所学校的地下餐厅刷了3年盘子,终于在1995年如愿以偿。
1998年当张朝阳到美国游说他回国创业时,他再次放弃了一直在追求的哈佛医学院博士学位,回国成为搜狐的创业元老之一。
他说,那时侯放弃博士学位回国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大多数留学生都选择在美国做年薪10万美元的中产阶级,这些人其实很多都不比张朝阳的条件差,但是他们都没有张朝阳的勇气,张朝阳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为他有直面挑战的勇气。
张黎刚从不否认张朝阳对他的影响。1998年当他和张朝阳在哈佛附近的一家中餐馆初次见面时,尽管张朝阳看上去不那么热情,甚至有点冷漠,他还是被张朝阳身上的那种英雄气质吸引了。
惺惺相惜,张黎刚自己也是个英雄情节很重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家能够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伟大公司。”这就是张黎刚的目标,就如同当年一定要进哈佛一样,他在努力地实现这个目标,而他接下来的两次创业都是对这个目标的阐释。
在回国的第一年内,他从搜狐的产品部经理做到产品总监,搜狐的整个架构都是在张黎刚的领导下完成的。然而在他即将成为搜狐副总裁时,2000年,他又选择了离开。搜狐的经历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互联网。“互联网是以一种革命性的形态出现的,对所有的人有相同的机会。我认为我和那些互联网的成功者有相同的能力,既然有相同的机会和相同的能力,我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事业呢?”
张黎刚说,“我在搜狐见证了一个伟大公司的诞生。我在搜狐是看着搜狐怎样从零做到大的,搜狐的成长给了我后来的创业有很大的启发。”
他创业的第二站选择地仍然是互联网—e龙网。1999年,张黎刚和三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e龙,张黎刚任CEO。当e龙成功在NASDAQ上市,并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务旅行与城市消费服务公司时,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在张黎刚眼中e龙并不是互联网大潮的真正主角,其影响力也不足以盖过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不可能成为行业领袖,这令他深感遗憾。而当E龙在几次资本运作之后,几位创业者都变成了股份少于10%的小股东,张黎刚认为已经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2003年他再一次放弃。
“我是不甘于做配角的,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与其那样,还不如重新开个战场,我希望由于我的存在,能够带给这个社会更多的价值。”强烈的成就欲望,使张黎刚选择了第三次创业。他有挑战卓越的勇气,他的勇气不仅体现在敢于进取,还在于他敢于放弃。
2004年张黎刚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这次他回到了老本行,选择了健康管理产业。这似乎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但公司的注册名称却是“爱康网”。“在决定从事健康管理的那一刹那,我就在思考怎么用IT的力量来武装它。IT技术已经使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成为可能。这一切将改变现有落后的“医”—“患”服务模式。”张黎刚解释说。
2005年8月1日,公司前期架构完成之后,爱康网开通了。从本质上讲,爱康骨子里流着搜狐和e龙的血。爱康的模式跟e龙类似,以网络为平台、会员制、不经营任何实体,只做桥梁和管理。爱康公司本身并不拥有医疗机构,也不做行医治病的工作,就像当初e龙独立于各酒店饭店一样,爱康也完全独立于医院而存在,直接为个人提供各方面的健康管理服务。爱康对会员服务的一大特色是雇用健康顾问,对会员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2005年初,爱康在全国已经拥有1000多名医生组成的庞大顾问团,这些健康顾问多半来自已经退休的医生。
张黎刚认为爱康是他值得倾注一生的心血去经营的事业。“在互联网行业里,我没有成为真正开创性的领导者,我想健康产业能帮助我成就这个理想。”
在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抢占先机
张黎刚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成功的往往并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善于把握机会的人。”
张黎刚认为自己进入IT行业的时间晚了一点,没有把握市场的先机。而他的第三次创业,则占尽了先机,他进入的是一个刚刚萌芽的行业。
对于"健康管理"这样一个新概念,大多数人还很陌生。而爱康,就如同当年的搜狐,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抢占到这个大市场的先机。
张黎刚对自己的市场判断能力很自信。“互联网之后,下一座金矿是健康产业。”张黎刚拿了两组数字:美国最大的产业是健康医疗,占到GDP的14%,欧洲的占8%,中国现在还不到2%,这就是很大的金矿;另外一组数据是美国20%的慢性病患者,占用了美国80%的医疗资源。西方国家有一个普遍承认的成本核算:即在健康管理投资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减少8至9元钱。在我国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医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国家正在寻找一些关于慢性病的相关解决方案。因此从政策层面来讲,国家肯定会支持爱康这样的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商的发展。
他认为健康管理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点。医疗机构普遍拥挤、服务态度较差,以及医疗保险、医药分离等机制正处于改革中,很多人对医院望而却步。而一些体检中心、健身场所在提供最初的体检之后也难有后续服务。中国人普遍还是生病了才去找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可能发病的“高危”状况下不知道该去找谁。
“看上去服务最差的行业往往是发展不足、社会最需要的行业。中国的中产阶级崛起,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将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张黎刚强调“爱康网是根据美国疾病管理协会的标准来提供服务的。”他在哈佛的经历也带来了难得的资源,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即是哈佛大学医学研究生院院长,医疗专家团队里也有很多哈佛的教授。
爱康的模式实际上是拷贝了美国健康管理公司的模式。2003年9月,离开e龙、正在考虑自己该干什么的张黎刚在飞机上偶然看到一本健康杂志,这让他想起了美国的一个产业——健康管理。
在美国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超过9000万美国人在使用健康管理的服务,而中国在这方面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美国生活一些的小小片段,给他带来了创业的灵感。爱康目前已经拥有了60万有效会员。这些会员大部分是保险公司客户,以及电信、银行等高收入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多大公司已经接受了我们的理念,把健康管理作为一种福利送给员工。但我们更多的客户来源于保险公司。”
在张黎刚的谋划中,爱康将会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观念的伟大公司。“这是我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次创业,也是把我最熟悉的医学和IT经验结合起来的一次创业。”爱康的另一大优势是其掌握的IT手段。
创业就要全力以赴
凌晨两点钟,张黎刚仍然在北京建外SOHO的办公室,空空的办公室只剩下他一个人。整栋大楼早已灯火阑珊,北京最繁华商业区的灯光已经和天上的星星一样睡眼朦胧。
“爱康今年就能赢利。”这似乎比他前两次创业经历都要顺利。尽管张黎刚很自信的谈到了公司的发展情况,他也坦言自己的压力和挑战很大。
在健康管理行业刚刚起步的市场环境下,爱康能否成功的整合价值链,成为他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价值链上,包括了IT、医院、专家、保险公司、其他客户等等环节,其间的工作非常繁杂。
最大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团队的组建,市场应变能力,公司定位。由于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直接从业经验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都是从其他相关行业转过来的,在团队组建上的难度相对而言比较大。而市场应变能力和公司定位,对于一个创业时期的企业来说,是需要时间摸索和积累的,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张黎刚认为创业时期,企业家的个人魅力非常重要。只有有个人魅力,才能把最优秀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才能说服投资者投资,才能让客户更加信任、忠诚于你的产品。正是凭着个人魅力,张黎刚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市场开拓上推进得很快。目前,爱康在上海、杭州、南京、哈尔滨、太原、长沙都已经落地,今年还会扩张到武汉,华南(包括广州、深圳)等地,预计总共会在20个城市落地。在健康管理这个新兴的行业,爱康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张黎刚认为爱康只是刚刚起跑,离他的目标还很远。
爱康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健康福利提供商。张黎刚说,“我想在2008年时把爱康带上市,用5到10年的时间,把爱康做成一家市值10亿美元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