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教育”辩论会
2006-04-29曹文龙
曹文龙
在现今社会里,亲子教育开始流行起“悬赏教育”。有这样一段简单的对白:学生问父母,“爸妈,这次考试,我要是考好了你们奖励我多少钱?”父母回答说,“奖励你XXX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孩子们盼望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拿到好成绩,面上有光;另一方获得金钱,笑逐颜开。
但是,用金钱来鼓励孩子学习,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家庭、教育界都争论不休。于是,一场关于“悬赏教育”的辩论会上演了……
第一部分:家长辩论会
●正方观点
1号——陈东华,男,41岁,主编
我觉得现在的小孩子读书太辛苦了,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很多压力,就想到了给孩子一点儿金钱奖励。一次在临近期中考试时,我问女儿这次考试能考多少名,她说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挺进前六名。她妈站在一旁也发话了:“如果你能考进前五名,我们就奖你300元。”女儿很吃惊:“真的吗?可不许耍赖哦!”果然,那次期中考试,女儿真的考得很好,得了全班第四名。从孩子的表现上来看,这一次的金钱奖励还是起了作用的。为了实现这个短期目标,她比以前明显认真了许多,连她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都放弃了,全心用在学习上。
本人观点:金钱奖励也可以作为鼓励孩子积极向上、认真学习的手段之一,它能够调整孩子的积极心态。如果我们做家长的给孩子设定的目标是他伸伸手或踮踮脚就能够得到的,这种奖励方式对孩子就会有促进作用,偶尔用之未尝不可。
2号——刘雪,女,38岁,设计师
我经常以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当看见孩子拿着奖品那股乐呵劲,我心里也很开心。今年,在儿子的一次模拟考试前,他问我们:“如果我考进前10名,能奖给我200元吗?”这让我们有点儿意外,虽然用奖品鼓励孩子学习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可是奖以金钱还是第一次。不过,我们还是答应了。可惜他这次没有考好,可我们依旧给他100元。原因就是,他虽然没有达到之前承诺的目标,但他通过努力,把平时与他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几名同学“盖”了过去。
本人观点:这是个现实的社会,孩子获得了成功,奖励他金钱或喜欢的东西,让孩子觉得这样做得有价值。再说了,现在的学校开设的奖学金不正是金钱奖励吗?其实,这样做还有一个内在好处,就是给孩子理财的机会,及早让孩子对钱的分配与管理有一点儿概念。
●反方观点
1号——王岳,男,39岁,公务员
在我小时候,父母从没给过我金钱奖励,他们告诉我:学习,不是为父母,而是为自己。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对于儿子的教育,我也一般不会采用金钱奖励。在儿子读初一时,有一次,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就问我:“爸爸,班上的同学考得好,父母都有金钱奖励,为什么我没有呢?”对此,我将“学习是为了自己”的道理解释给他听,他似乎有所领会,说:“我懂了。”可没想到,那次,他妈竟瞒着我,给了儿子一次金钱奖励。后来他只要考好了,就向妈妈要钱,妻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正确,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从那时起,我们停止了金钱奖励。平时我们尽量满足孩子的生活、学习要求,所以他也不再提什么“考好了奖我多少钱”之类的话了。
本人观点: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金钱奖励,一定程度上是种学习“贿赂”。孩子和家长的考前交流成了“讨价还价”,考试成绩成了“交易条件”,考了多少分班上多少名,就给你多少钱……久而久之,会给孩子一种误导: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得到金钱奖励。这种奖励在短期可能有效果,但从长远看,它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2号——何小敏,女,40岁,医生
我平时对女儿是以口头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孩子在初三那年,学习压力挺大,在这方面,我们尽量帮她减压。学习进步了,我会带她去逛公园,或者一起唱唱歌。有时,也会激励她:“不错,我们为你自豪”;“继续加油,妈妈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女儿听后,也总是很自信地说:“谢谢妈妈的鼓励,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中考时,女儿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高中。这一次,我给了她奖励,但不是金钱,而是带她去云南丽江旅游,既达到了奖励的目的,又丰富了她的生活。
本人观点:孩子学习成绩是由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应是一时的,也不应单纯是考试前的金钱刺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家长不应只盯住学习成绩这一点,而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如果一味地给予孩子金钱奖励,只会促使孩子过分注重金钱,成为“小财迷”,太不把钱当一回事,长大后可能会成为败家子。
第二部分:学生辩论会
●正方观点
1号——赵娟,女,15岁,初二
从小我就开始接受父母给予的奖励,上幼儿园时,每次拿到“五角星”,妈妈都会亲亲我以示奖励。渐渐的我长大了,奖励的内容也开始有所变化。初一时,我的作文获了二等奖,妈妈一高兴,就带我到武昌玩了一趟,最后还给了我100元奖励。第一次得到金钱奖励,我很兴奋,这对我也很有动力。我用这些钱买了学习用具和一些书籍,剩下的便当成生活费。所以,我比较喜欢父母对我的金钱奖励。
本人观点:其实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得过父母的金钱奖励。班里的很多同学和我都有同一观点,认同金钱奖励。因为,如果父母还像以前那样,只要自己进步了,就会亲我们,小时候觉得挺好,但现在厌烦了,这种精神奖励没什么用了,这时如果家长给予一些金钱,让我们自由支配,我们会更乐于接受的。
2号——葛松,男,16岁,初三
爸妈挺关心我的学习,但在小的时候,我却很少得到奖品,很羡慕其他的孩子有,所以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此后,父母有时就会承诺,如果我考好了或获了奖,就给我买奖品,每一回,他们都兑现了,或带我去玩儿一次,或买漂亮的文具给我。到了初中阶段,父母将物品奖励换成金钱奖励,他们说,你已是一名中学生,应该学习合理支配金钱的能力。这让我很感动。
本人观点:我个人比较赞成这种方式,金钱奖励对我来说很有动力,这不仅是父母肯定我的成绩,也增强了我的自信。父母在对我金钱奖励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我自控能力的一种认可,毕竟我已是一名初中生,应该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财物。
●反方观点
1号——于钧,男,14岁,初一
爸妈很少给我金钱奖励,如果我得了奖,才可以选几本喜欢的书。上回我的英语考了98分,妈妈很高兴,本想给我50元钱以示奖励,因为我家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好,父母挣钱也不容易,所以我拒绝了。其实,妈妈不必这样奖励我,表扬一下,我下回同样会努力。
本人观点:我觉得金钱奖励不好,因为家长挣钱其实很辛苦。而且我还发现班里的一些同学,似乎在为拿奖金而学,他们会在考试时作弊,有的打小抄,有的照同
学的抄,为的就是考出好成绩,回去拿奖金。这样,学习就失去了其重大的意义。
2号——徐红,女,16岁,初三
父母也曾经想给我一次金钱奖励,那是上初一时,爸妈说,如果我期中考试考好了,就给我500元。虽然我挺兴奋的,但同时心里有了从没有过的压力感,觉得自己就像在为这钱而战。最后,我没有考好,心里十分难受。爸妈见我情绪低落,鼓励我说:“你依然是爸妈的骄傲。”一句安慰的话,又让我鼓起了勇气。事后,在父母的关爱下,我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本人观点:我不赞成金钱奖励,班里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同学,他们并没有什么金钱奖励可以期待,但他们的学习劲头却让人感动,没有人给他们金钱上的动力,但他们个个争强好胜,这种动力绝非来自金钱,而是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所以,亲情才是给我们的最好奖励。
第三部分:教育专家的观点
●专家观点:”悬赏教育”是把双刃剑
一些教育专家表示,“悬赏教育”有着正方观点的优势,也有反方观点的弊端,如同一把双刃剑。但是,在这个用金钱奖励孩子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不应该仅仅讨论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应思考怎样使金钱激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减少负面的影响。
到底应该怎样做到两全其美呢?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做到以下两步:
1.教孩子理财。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一般较弱,家长要从旁引导,让他们知道要用劳动获得金钱,这样,孩子既了解金钱来之不易,也学会了科学理财。譬如让孩子学会记账、比价、讨价还价、量入而出……孩子在自由支配金钱的快乐中,会慢慢明白钱花在什么地方才合理。
要知道,现在是商业社会,孩子学会正确对待金钱是很重要的,金钱激励要使孩子学会两方面的东西:第一,培养孩子对物资交换的概念,不至于“不知柴米油盐贵”;第二,注意让孩子学会控制欲望,让孩子学会理财,购物时学会选择,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既满足自身欲望,又符合家里的经济条件,不要养成大把花钱或无计划花钱的习惯。
2.双管齐下效果更佳。青少年是需要不断鼓励的,鼓励方式尤为重要。我们并不排斥少许金钱上的嘉奖,“物欲化”并没有错,除了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避免孩子变“物欲”为“占有欲”以外,精神鼓励也是孩子的重要财富。家长应用心与孩子沟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亲情,建议家长多陪孩子说说话,夸夸他最棒,多摸摸孩子的后脑勺……孩子其实最需要的是父母发自内心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