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淑女细软
2006-03-24惠芬
惠 芬
今天和昨天,女人的脚步或婀娜、或执着,不经意间已经跨过了半个多世纪。今天和昨天,风雨沧桑,世事变迁,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和昨天,又在这不断前行的脚步中串联了流行的演变,时尚的轮回。
高跟鞋
据考,中国女子缠足之风始于北宋,之后的几百年间“三寸金莲”一直是衡量女性之美的重要标准。这种风尚持续到清末民初。是时代的潮流,知识的力量,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女子学校的蓬勃发展,使相当一部分女性踩着天足,走出家庭,投身社会。大概又过了十年之后,再一次行情大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埠以后的上海,吸引了大批洋人落户,他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最早让上海小姐们兴奋不已的就是高跟鞋。在旗袍盛行的年代,高跟鞋比洋装更早地让她们感受到了时尚的魅力。
于是,在当时的照片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母亲的小脚和女儿的大脚站在了一起;外婆的小脚和孙女的高跟鞋站在了一起。时髦的高跟鞋迅速地流行起来,不管是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不管是名媛淑女还是风尘女子,只要满十六岁,一律穿起了高跟鞋。
1938年出版的妇女杂志《玲珑》在中页用了整整一版篇幅介绍了“妇女们的鞋子”。漂亮的高跟鞋或端庄或活泼,各款各式足可用以发布当时高跟鞋的流行趋势了。有的鞋面紧紧裹着脚,只在脚趾头上露出一个孔;有的鞋面上缀着一只小小的蝴蝶结;有的用两中皮镶拼,露出脚指头和后跟;有的鞋口做成了月牙形,整个鞋面撒满了小小的孔。细细看来,和今天的高跟鞋实在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这样的高跟鞋是当时的上海小姐们出入各种社交场合的必备行头。在这个行列里,经常可以看到上海滩的淑女名媛,大家闺秀。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是当年上海滩红极一时的人物,她的着装就是当年的时尚。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当年的上海小姐款款而行。
化妆品
女人的化妆之风始于何年,实在无从考证,不管何时何地,不管财力如何,女人要扮美自己似乎也应该算是天经地义。今天的女孩是这样,昨天的小姐也是这样。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是小姐们共同的爱好。
在留下的资料中,我们知道,通常在梳妆台前,梳妆盒里,有一盒雪花膏,有一个粉盒子,有一罐口红,还有一瓶香水。虽然那时的化妆品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但是中西合璧的装备,已经让小姐们信心大增。你看,云鬓轻扫,浓妆淡抹,倏然间,一个寻常女孩变得亭亭玉立了。这就是化妆品的魅力。20世纪30年代,化妆品已有蛮多种类和品牌了。那么,当年的小姐们是怎么化妆的呢?在没有粉条、粉底霜的年代,香粉是小姐们修饰容颜的基本材料,所以,小姐的梳妆台上最多的大概就是粉盒了。当年如果要送给小姐礼物,那么香水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今天,知道安利洋行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不少老人还都记得,当年小姐们趋之若鹜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惠罗公司,那是女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可以买到各种品牌的化妆品,顶级的是只有少数人用得起的“伊黎莎白雅顿”;让大都数人印象深刻的是“密丝佛陀”,这和它的广告效应恐怕不无关系。翻开当年的生活杂志,“密丝佛陀”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广告。来自美国的品牌,打出了好莱坞明星的招牌,确实让不少太太小姐为之心动。
当然,国产化妆品也不甘示弱。到40年代,国内化妆品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价廉物美又是它最大的竞争优势。那时就有专家在杂志上谆谆教导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挑选化妆品,不要一味地崇洋媚外,大有和进口化妆品叫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