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2006-03-09何尔锦
何尔锦
目前食品造成的安全灾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疯牛病、二恶英、 口蹄疫、苏丹红一号、禽流感,此起彼伏的食品污染,已经使全球消费者颇有些谈“食”色变。中国的消费者也有“还能吃什么”的疑问,食品污染已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成为消费者维权的新热点。本文从消费者角度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一、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近日表示,目前中国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8%左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7%。据调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低于50%。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仍属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困扰我们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药、化肥和动植物激素对食品的污染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农产品的增产提供了巨大帮助,食品市场日益繁荣,不断丰富着人们的餐桌。可是,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手段,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安全隐患,侵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权。
近年来,大棚蔬菜和反季节果蔬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越来越大,但果蔬中农药、激素残留成了威胁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巨大隐患。有专家告诫,要谨慎食用大棚蔬菜和反季节果蔬。因为大棚蔬菜密集栽培,且作物在高温下易发病虫害,农民只能施大量农药来缓解,因而农药残留也多。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开展的对蔬菜农药残留量进行的抽样检测表明,这一问题不容乐观。而在一些地方发生的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的案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消费者的另一个担忧是,为了让反季果蔬早日上市,一些菜农、果农使用植物生长剂,促进作物超长生长。还有的蔬菜、水果在成熟期前提前采摘,使用催熟剂、保鲜剂等。这些化学试剂的不当使用,是否也会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留下巨大隐患。另外,消费者普遍抱怨,现在市场丰富了,许多蔬菜、水果个头变大了,可味道全变了,可以说是“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了。
2、转基因食品悄然进入百姓生活
转基因食品早已走入了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可究竟能有多少消费者知道哪些食品是转基因的、哪些是非转基因的?不亮身份证的转基因产品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00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大豆食用油进行检测,发现市场上的所有转基因大豆食用油均未按照国家规定在标签上标明其转基因身份,同时还发现一些转基因食用油在标签上标注为“非转基因产品”。
同期,国内一民间组织公布16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名单,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一些知名企业的产品榜上有名,其中有的企业在欧洲声明不采用转基因原料,但在中国使用转基因原料,却不做明示。对于在婴儿辅食中发现转基因成分,相当多的母亲表示出愤慨和担忧。
3、其他困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
除上面提到的近年出现的食品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多年接受消费者投诉和开展产品检测工作发现,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污染导致食物中毒;
(2) 食品中掺杂使假;
(3)散装食品经营状况混乱;
(4)质量问题严重;
(5)食品缺斤少量;
(6)食品标签标示内容与实际不符;
(7)餐饮业作业条件差,食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这些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 消费者健康权益损害的现状及原因
对食品安全引发的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却面临着索赔难的困境,在与经营者交涉中,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其原因在于,食品发生质量问题,责任不易认定,消费者举证存在困难,经营者往往推卸责任;鉴定费用高,面对高额维权的成本,消费者往往采取“自认倒霉”的态度;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索证难及自身索证意识差,也是造成权益受损后索赔难的重要原因。
三、 保障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的概念:足够的食品、合理的价格、使消费者不致挨饿;关注食品的卫生和安全,不致损害消费者的健康。我认为,在建设文明、安全、和谐社会的今天,应有足够的物资和服务,来保障消费者获得必需的粮食供给和安全的食品。
对于中国目前食品安全现状,我认为,建议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加强解决: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障食品安全卫生、防止危害发生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修订现有的《食品卫生法》,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建立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等等。
2、提高食品卫生标准。采用或选择性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我国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的水平。
3、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严明的司法和行政处罚制度,打击制售假冒和低质伪劣食品的犯罪行为。各地可考虑通过法律和行政形式,研究解决一些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加大打击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4、治理环境污染。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保障消费者获得安全的食物供应。
5、积极发挥消费者组织在影响政府政策和消费者行为中应当起到的积极作用。 在食品安全方面,消费者组织的角色应当是教育、引导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制度,揭露和批评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开展了“安全健康消费”、“明明白白消费”、“绿色消费”、“科学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诚信、维权”等一系列年主题活动,食品安全始终是年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
6、新一年的举措。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政府可以力争在2006年底前采取以下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1)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对食品质量的管理仍然把重点放在对最终产品的监督上,这是滞后的管理现状,将不合格产品名单公之于众并不会令这些企业和产品自动消失,消费者也不可能每次购买食品时都拿着一份“合格产品名录表”去“对号入座”。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切断劣质产品的生产源头,把好产品质量的市场准入关口,将不合格产品封杀于市场之外,将不合格的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企业强行改造并建立定期的监管制度,发现隐患必须严格进行整治,从根源上控制食品生产的管理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及市场准入法律体系,对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企业进行强制性的管理规定,通过建立"经济户口"管理手段,严密监控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企业。同时要尽快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市场管理,也不单是生产过程管理,而是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必须齐抓共管,才能确保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要尽快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将分散的监管力量集中起来,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切实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
(2) 多方认证成体系
现在很多食品卫生不合格的源头都是农产品、农作物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靠《食品卫生法》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的生产能力,防止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中的污染,稳定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水平和质量,实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才能有效地保证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安全性。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机制,应对有资质的认证机构或权威部门认证(认定)的安全农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经检验证明其质量安全指标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无公害或检疫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质量安全方面规定的农产品,准予上市交易和销售。对未经认证(认定)或检测(检疫)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准上市交易和销售。
(3) 加强对蔬菜市场监管
这几年,各地政府加强了蔬菜相关管理工作的力度,目前城市中大型超市里都设有监测室,远郊区县也都有监测机构。虽然各项措施已经日趋完善,但关键保证蔬菜质量安全还要在于监控,应加大投入力度,增加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特别是加强对夜间蔬菜批发市场的监管、加强对周末蔬菜市场监管。此外,充实科研力量,在技术上保证对各项影响食品安全隐患的有效监控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