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
2006-03-07黄中俊
黄中俊
确切知道自己怀孕,是在温哥华。从诊所出来,驾车驶向市中心的公寓,我的心情复杂微妙。六个月前我取得了当地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四个月前我成为一家公司的正式员工,两个月前我在市中心租好了房子……我必须留下这个尚未成型的孩子, 可我该如何面对眼前太多的事情:工作怎么办?房子要不要搬?孩子在哪里生哪里养?……泪水不听话地流下,漆黑的车窗外正是 “雨城”——温哥华绵绵无尽的秋雨。
现在回想起来, 我那天的雨夜哭泣,实际上是一次含泪的告别,是我向那段为了个人梦想、为了职业发展可以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生活的告别, 向那段无牵无挂的生活的告别。我从那天开始便有了牵挂,我必须为另一个生命负责,我因为他而烦心、苦恼,也因为他而感动、欢欣。生活从此不再单纯轻松。
接下来的日子, 就是找房子、搬家、待产、生子,再后来就是离职、卖家当、携子回国、做 “海待”。当我再次开始工作的时候, 已经是在上海, 而儿子也已经一岁多了。
有了儿子重回职场的我,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儿子,肩上的担子很重,脑子里的烦事不少,心里总是被塞得满满的,还常常有种沉甸甸的感觉……
尽管我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儿子——工作上的应酬尽可能安排在中午;放弃了职业进修资格考试等机会;美容、购物等休闲活动也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可我依然觉得给儿子的时间很少,而且这些有限的时间还不是“黄金时间”, 一来我下班后总觉得疲惫,二来工作中的烦恼情绪不可避免地被带回了家。儿子的大部分时间不得不与阿姨一起度过,有时看到儿子在阿姨面前撒娇,我的心里不由酸酸的。
最大的烦心事是对儿子的教育。我接触过一些幼儿教育的知识,听说3岁以前是宝宝智力发展的最重要阶段, 我急切希望抓紧时间开发儿子的智力。可是,我所有的幼儿教育知识都来自书上、网上和过来人的言传身教,不知道这些知识究竟是对还是错, 有些知识本身也常常自相矛盾。比如,是否让幼儿尽早识数认字,有人认为应该,有人却认为过早接触抽象的东西会影响孩子形象思维的发展。又比如双语教育, 有人认为会妨碍幼儿母语的发展, 有人却认为幼儿时期是进行双语教育的最好时机。我既无暇钻研幼儿教育方法, 又对接触到的信息半信半疑; 既不愿意错过早期教育的时机, 又不愿意拔苗助长……眼看着儿子智力发展的“大限”一天天地逼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然,儿子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不单单是这些。早上有儿子挥手送别、下班有儿子翘首等待, 我的职场人生因为儿子而有了更加多样的色彩、更加丰富的意义;儿子使我见证了生命成长的艰辛与欢愉,使我面对困难时勇气倍增;他让我多了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使我因在职场奔波多年而变得坚硬的心增添了几许柔软。我也感谢儿子选择了最佳的时机降临,他在我完成了人生诸多的规划后适时地到来,使我匆匆的脚步终于停歇,使我飘零的人生之舟终于靠岸。我的人生因为儿子而变得圆满厚重起来。
我想起年轻时候迷恋过的一首台湾诗歌——《重量》。我就如诗中那一粒小小的种子,也仿佛是一觉“醒来/发觉 藤萝满地/果实已是累累”。我的儿子就是那条缠绕在我身上的藤萝、就是结在我枝头的那个果实, 他青青翠翠、郁郁葱葱,“今日已蔓延成/我人生全部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