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多元视野下的开放性学习探究

2006-02-02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课堂交流

王 达 王 力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学校各类相关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中学生学习负担是当前基础教育界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放式中学语文学习就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积极有益探索,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之一。近几年各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语文学习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性教育应有的宏观理论高度来认识,使得中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的需要。很显然,在一般人看来,语文学习由于自身知识内容的密集度等因素,使学生在传统体制下的课堂里很容易感到学习的枯燥与单调。作为一位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通过平时的细心观察发现,一节中学语文课,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听完整堂课。另一方面,新教材语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时时挑战着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耐性。因此,探讨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开放性程度,全面提高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谈些粗浅的认识与思考,权作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语文课程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中学语文学习内容、学生语文活动和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中学语文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语文学习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已有的语文教材,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语文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语文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规范化学习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层次,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并得到发展提高,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语文实际教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跨越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语文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1)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促进学生尤其是新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策略;(3)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前提下,拓展延伸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丰富各项人文素养;(4)刺激学生提高学习中学语文的智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智力只有在不断的开发与锻炼中才能获得发展提升,任何封闭的循环式的学习方式只会压抑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才情,并最终约束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合作。五十分钟一节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学习平台和空间,事实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互动学习模式也体现了学校课堂教学是为了所有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了教育的平等观。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换位思考,作为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适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参与,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保证,才能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活动的开放度与透明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来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小学生这样,中学语文课堂实践同样证明,精心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倾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情感的维度来引导理性思维、诱发理性冲动,寻找课堂情境语境和语文学习内容的交叉结合点,很多时候,将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

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适当根据(但不依赖)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性研讨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主动参与、良性互动。

3.运用变式手段,确保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手段是对语文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科学的学习设计方法。通过变式学习,使学生接受了系统性的思维训练,知识的多维重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唤起,因而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课堂过程的持久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语文学习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自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文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提高。着眼于此,我们应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彻底改变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语文学习的空间形式

谈开放性学习,空间的选择与构建是第一位的因素。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尽量创设协和平等的空间。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方正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也有4人、6人小组等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同时也拉近了他们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学生间相互交往、接触沟通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在有限时间内构建共同的学习话题,畅所欲言的交流和合作学习。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知识材料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间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渠道的扩增,意识领域价值观思想观多元化趋势日渐凸显,能否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全面加强他们各项素质的培养,同时关乎个人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教师,站在教育的时代高度,对这些必须有紧迫感和充分认识,应该不断向他们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理念和见解,敢于说出不同的判断与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相互帮扶,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路和方法。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及时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这样,既有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也有益于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

(王达,兰州大学一分部文学院;王力湖南省汨罗市长乐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文课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