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识田黄琐谈

2005-09-13谢举贤

鉴藏 2005年1期
关键词:寿山石萝卜

谢举贤

田黄是很多收藏家希望得到的瑰宝,然而,在鉴识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障碍:一是其本来产量很少,真正见到的人不多,它虽是印石,甚至有许多名篆刻家却终其一生也未见过。遑论能够日夕相对,仔细研究了。二是冒假常有,且同是寿山石系中的鹿目格、拙性杜陵、善伯、溪蛋、拙性高山以至于牛蛋、太极头等等印石,在浅层次的外观上,也会使初接触者很难分辨。也因为这个原因,产生了一些希望惟我独尊的田黄拥有者,他们常常以田黄收藏家非己莫属,说自己的才是真正的田黄,别人的是假的:以前是塑料做的,当发觉化学知识提高后,知道环氧树脂用鼻子都可闻到这码事后,改为:你那田黄是“电脑搞出来”的,虽然具备田黄的所有特征。当明白电脑只是计算机,只能模拟而不能生产石头时,又出现一种新理论:听说寿山的农民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制造田黄,你那田黄就是人家制造的。我的才是真的……说话多多,至少,这是我和香港某些拥有几块指头大田黄石的大收藏家接触时,他们对我常说的话。另外,还有一些自称为“田黄专家”的,道貌岸然,一石还未真正过目,就断然来个是与否。了解一下后,这些专家们自己却从未拥有田黄。只是说在那里见过,见得多。当人家问起如果不是田黄,是何石时,专家多数又茫然起来。如是种种,这对于田黄来说,不光是鉴识的障碍,更是许许多多怀着对田黄的赤诚,极度希望能加入田黄收藏者行列的同好们望而生畏的大拦路虎。

如何使田黄能够像钻石一样,以其崇高的地位在市场这个层面顺利流通,这除了希望部分参加介入者提高人格修养外,最重要的是使鉴识田黄的知识普及化,让大家知道田黄的特征。这工作其实有很多人在做,目前为止,最具权威的著作是石巢老人的《印石辨》、林文举的《薄意艺术》和王敬之的《鉴识田黄》。当然,“书有未曾经我读”。可能还有一些更好的著作已在世间。

石巢老人的《田黄六德》基本上是从外观上鉴识田黄的标准,如果能比较透彻的理解“六德”的含义,辨识田黄应该问题不会太大,六德是:“细、结、温、润、凝、腻”这六个字。

细:质地细密幼嫩,田黄质极嫩。

结:结构紧密均匀石质软松,较坚实。

温:有老旧感,古董感,沉着而不轻浮,有很强的亲和力。

润:不干涩,饱满晶莹润泽,如具“水色”的玉。

凝:光芒内敛,在光的照射下,其反射出的光不像珠宝钻石那样直接,而是好像再透过一层“水晶蜡”折射出来一样,有一种向内收敛的感觉。

腻:稍作摩挲、石头的光滑处就会有油光,给人一种油腻的感觉。

田黄在外观上有着六个特性,所谓德,就是德性。以前有许多玩田黄的老手把田黄比作麦芽糖、冰糖,外观上确实八九分相似。假如你得到一块外观似的麦芽糖或冰糖的印石,极可能就是田黄。

大多数田黄都有皮,皮有黄、白黑和半透明近白色的,但也有极少数无皮。大多数田黄有格纹——就是石头出现裂纹而由某种物质渗透进去而形成,格纹多为红色,也有无色的甚至无格纹的。至于萝卜纹,石巢老人归纳了六种,这也是鉴识田黄内观的标准:

第一种:似萝卜皮层里纹理、网状而长眼,且由密渐疏。

第二种:如粽粒状,即五月五日人们用糯米和碱做成粽子蒸熟后里面米粒似化未化的形状,这种萝卜纹有时散成条纹状。

第三种:网状,即如网眼,较第一种形状圆,又断断续续分散。

第四种:如“萝卜内心”纹理。(白萝卜横切面纹理)

第五种:水流纹状。(石肉中有如水流状较深色,凝灵部分似流水状穿过)

第六种:基本上不见萝卜纹,其间有少数疏网状纹而已,(这种田黄极少见,是田石最凝灵者之一,上好的田黄,可能不见萝卜纹。石上出现的少数疏网纹部分,极可能在田中自我裂解时离开主体。自然界中的田黄,必须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定会随时间的箭头自我裂解,大块变小块。)

以上田黄外观的“六德”,和内观的“六纹”是石巢老人定出的鉴识田黄的权威标准,由于石巢老人文笔精简,笔者加进了个人对田黄粗浅认识的见解,希望能使读者更清楚掌握田黄的特征。因为迄今为止,石巢老人定出来的标准仍是最可靠、最全面的鉴识田黄的依归。如果能准确地掌握“六德”、“六纹”的含义,鉴识田黄应该问题不会很大。

科学方法鉴证,目前应还未找到唯一的标准,最大的困难是有些印石和田黄的矿物成份相同,主要成份是地开石(以前认为是叶蜡石),而且,除了主要成份外,可能不同种田黄有的又含有其它成份辉锑矿或着珍珠陶石,无疑增加了科学鉴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昌化黄,也叫浙江田,原是鸡血石无血部分,其矿物成份就和田黄一样,甚至与田黄同出寿山的高山石,坑头石,都灵坑也有不少是纯净的地开石。这种情况无论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都有很大难度,当然非常希望也坚定相信,科学家们最终会找到一个准确的鉴定方法。

要比较准确地把握“六德”、“六纹”,还必须认清和田黄有些相近的其它印石:

鹿目格:特别俗称“鹿目田”的优质石,石质没有田黄细嫩通灵,多有红褐色透出,没有萝卜纹,没有内蕴的变化,颜色是突变的,没有田黄那种柔和的渐变,给人一种较僵死刻板的感觉。而且多数含有砂质。入刀的刀感比田黄硬而脆。好的鹿目,价等田黄。

黄冻:太通透,内含不够无萝卜纹。容易区别。入刀较脆。

善伯黄:质佳者与田黄不遑多让,唯多数含有金砂点和白色粉块,俗称花生糕。入刀较田黄稍松软,其实,此种石与田黄价值应该相若。

都灵坑:石质较脆硬,敲之有金属声,(即响声较尖锐)没有田黄那种糯而不软的感觉。上佳的掘性都灵,粘岩都灵也应是瑰宝,刀感较脆。也有纹,叫杜灵纹,与田黄不同。

掘性高山:石质较松软,黄色的也近田黄,但没有田黄的“结”和“腻”的感觉,刀感松软,易入刀。也有萝卜纹。

荔枝咀:新开于上坂对上的山腰,产量极少,石质不比田黄逊,只是矿开石,没有田黄的温旧的感觉。也有萝卜纹,有人以此石磨后用环氧树脂混石粉植皮,制旧假冒田黄,其实没有必要,此种石将来价值应该不会比田黄低到那里去。用此石做假,是极大的愚蠢行为。刀感与田黄基本相同。

溪蛋:属芙蓉石,该石掉到溪里因长时间水浸而形成,是叶蜡石,刀感软而稍脆。芙蓉是寿山石后,曾风行一时,溪蛋算是芙蓉中较佳的品种,虽无将军汩藕尖白、红花芙蓉珍贵,但用溪蛋假田黄也是极愚蠢行为,一来人家容易辨认,二来是大浪费。

牛蛋:密度很大,大多数死板呆滞,稍通灵一点的又有许多牛毛纹与砂粒并存,入刀极硬。没有萝卜纹。

连江黄:很难找到不裂的连江黄,虽然也有黄色纯一块的小石,但给人感觉是干燥不润,入刀硬而脆,没有萝卜纹,只有突变而刻板的条状色块纹。据说,以前有位大官曾把连江黄当田黄,也许那官所得的那一块确实是连江所产的空前绝后的最优质者,这就不得而知了。

碓下黄:石内含有粉黄色小点,其实,以前有些书籍把此石归入田黄系,认为产地是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其特征与下坂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站在把优质寿山石定为国石的角度来看,它作为田黄应是有历史条件的。如果只把国石定在上、中、下坂所产的田黄这个小圈子里,那么国人所拥有之国石确实太少了,而且出产有后继无有之患。我看,从中华文化内含的层面来看,从珍贵性来看,把优质寿山石定为国石是正确的。

田黄有许多种,级别也相差较大,主要以颜色和石质而分,有极品橘皮红,也有质地和一般寿山石相尽的硬田,这里将不在赘述。可参阅:石巢老人《印石辨》、林文举先生《薄意艺术》、王敬之先生《鉴识田黄》。他们的论述中肯详尽、准确,应该是田黄的准收藏家们首选的知道文献。

最后要提一下的是,如果你想收藏田黄,第一个要做的事是仔细参详石巢老人所谈的“六德”,认清六德的含义,因为除田黄以外的印石,再好的充其量只有五德,达到六德,非田黄莫属;第二个要做的,不能轻易相信人家说的是与否,据我的经验,有一些号称专家的人自己并未拥有田黄,有的也可能只拥有其中的某种,认识有限,就凭自己一管之见而定论,当然,这种专家大都以否定的姿态出现,一次我拿一块金色银的大块田黄和他们讨论,他们一看就说不是的,我说是金色银,他们说只有银色金,这石外层黄色是做假浸出来的。我再反问他们石内部份明显“萝卜内心纹”如何假?他们的回答是:“现在有电脑、科技方法什么都能做,总之,田黄我见得多,就没见过你这种。”幸好我自己心中有数,否则真要失之交臂了。

猜你喜欢

寿山石萝卜
寿山石种“体”态之妙与集藏之乐
寿山石雕刻技艺在石壶雕刻上的应用实践
八闽大地 一览千年寿山石文化
萝卜蹲
买萝卜
宫军
拿萝卜
萝卜园
寿山石 文化支撑市场
拍卖会成为寿山石市场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