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靠刀还是靠手?
2005-04-29谢明霞
谢明霞
王先生前段时间买了一台新车后,全家就策划着假日到哪里去游玩一番。2004年2月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坐着车去参观风景名胜,没料到在一条不宽的道路上因为超车不慎翻到田间,除他夫人只有皮外伤外,王先生和11岁的儿子都有不同部位的骨折。出于孩子今后的前程考虑,他们给儿子的小腿粉碎性骨折采用了开刀手术钢板内固定,花费近2万元,而王先生的前臂骨折选择了石膏固定,花费仅一千多元。半年过去了,王先生的骨折已逐渐康复,儿子的骨折伤经过取钢板等一系列折腾,到现在还不能下地走路。王先生疑惑了,为什么儿子花了那么多的钱却总不见好呢?骨折治疗靠刀还是靠手,这两种治疗的利与弊之间如何权衡呢?
手法复位:为何受冷落
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砭石切割外伤感染,用植物、矿物药物包扎外治创伤。公元三世纪,华佗及其弟子就开始尝试施行骨科手术,并主张通过功能锻炼治疗骨、关节损伤。中医在治疗骨折伤上形成了复位、包扎固定、内外用药、功能锻炼这四大疗法。我国在骨折的治疗上很长一段时间遵循前人经验,趋向于运用手法技巧,借用外力和肢体内动力进行整复。而骨的手术如切开复位、植骨术等虽有尝试,但终因未取得突破而不被广为应用。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医生尝试用手术的方法来达到骨折精确复位。这种开放式的手术在医生直视下利用器械及手法,可以将一些影响骨折愈合的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如清除夹在骨折端之间的软组织,切除骨折不愈合的硬化骨质,钻通髓腔,施行植骨或坚强的内固定,矫正畸形等,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对于某些新鲜骨折切开复位后,选用坚强的内固定如钢板固定,术后不用外固定,可以早期离床,不但有利于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可增加骨折端的血液供应,促使骨折愈合,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齐头并进。
手法复位尽管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小,医疗费用低,但对一些难以整复、不易固定的骨折,骨折对位差,往往容易造成畸形愈合,加之外固定后由于肌肉牵拉可能再移位,一些患者顾虑到这点因而常常在抉择中选择精确的手术方法。
复位是否需要追求精确
手术治疗的过程是让人痛苦的,但也是觉得最安心的。想想粉碎后的骨头不仅有坚硬的钢板固定,还用钢钉牢牢地栓在了一起,又是在医生眼皮子底下直接对拢的,应该是万无一失了。但手术的缺点也不能不让人怵目,如手术操作中软组织与骨膜的剥离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血液的运转,使骨折端的坏死区增大,引起愈合迟,甚至不愈合。切开复位时,血肿的清除也必将干扰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影响骨折愈合的过程与时间。关节附近的粘连,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更为严重的是切开复位术使闭合性骨折人为地变为开放性骨折,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为骨折部位的组织由于暴力的作用,本来已有严重损伤,手术势必增加局部损伤,影响血液运转,使局部组织抵抗力进一步降低,细菌更容易在切口内生长、繁殖。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不但给伤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还可能造成残疾。
一位著名的骨科医生曾说过:“骨头是树苗,它的根扎在软组织中,接骨者应该像园丁,而不是泥瓦匠、木匠和铁匠”。现在一些患者盲目追求百分之百的解剖复位,其实完全不必。在许多情况下,虽然没有达到解剖复位,但在骨折愈合后,伤肢也可以完全恢复原有的功能(称功能复位)。目前欧美多数学者认为,使用加压钢板手术切口长、损伤大、感染多,钢板产生的应力代替,使骨质变得疏松,因此,骨折愈合迟缓,易于再骨折。专家认为,能用非手术疗法取得同样效果,还是以非手术疗法为宜。美国加州大学一位骨科教授曾说过:假若骨头会讲话的话,它会在进手术室前,向大夫提出申述:你可要刀下留情,不要对我赖以生存的血运干扰和破坏,我自己不但有生长能力,而且还能自行塑形改造。
不要让利益成为选择的标尺
随着我国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交通日益发达,交通事故等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安全,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目前的趋势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广东、北京、上海等地采用手术方法的就越多,而越是基层医院,像农村各大卫生院还大都采用廉价的手法复位。
昂贵的全套手术器械和内固定材料在引进时需花费大量的关税和审批费,手术费用居高不下也正因于此。而现在一些患者盲目地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就是更保险的,对能够非手术治疗的骨折也要求手术,其实是很大的误区。而医务界近年来大兴轻传统、重新技术之势,对“大刀阔斧”的骨折手术乐此不疲也在无形中推动了这一现象的盲从,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病人在就医时不妨多听几位医生的建议,而医生也应贯彻实事求是的方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选择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不要让利益成为骨折治疗的标尺。
专家建议,少年、儿童骨折,因为闭合复位容易成功,骨折愈合也快,正确的外固定不致于发生不良后果,所以很少需要开刀。四肢闭合性骨折若无合并症,一般不需要紧急手术。经妥善处理后,可与医生进行充分的咨询、协商,如确需手术治疗者,一周左右也并不算贻误。这样可以减少由于缺乏准备(包括思想、认识、技术和物质等)而紧急手术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