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求进与进中求稳

2005-04-29

科学投资 2005年1期
关键词:经济

反观2004年由“郎顾之争”引起的经济学家大分野,以及近年来经济学界的一系列论战,表明随着改革日益深入,我们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就连号称“指导者”的经济学家都常常找不着北,更遑论寻常百姓?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小心观察,谨慎从事。

年过得不错

当读者拿到这2004期杂志的时候2004年已经过去。回头看,2004年我们确实过得不错,GDP增长9%以上已成定局,这还是在宏观调控下的结果,如果2004年不加控制,让经济自然发展,专家认为2004年我国GDP增长至少可达11.5%。那未必是好事。现在这样的结果挺好,可谓皆大欢喜。

2004年宏观经济之所以有此成绩,是2002年以来此轮经济增长的自然延续。推动自2002年以来此轮经济增长的原因,专家认为有五大因素。这五大因素分别为:1、居民消费中持续的住房热和汽车热。居民对住房和汽车的强劲需求,同时推动了市场对钢材和水泥等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大增,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热,虽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大体尚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2、加入WTO,我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2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进一步上升为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的可能性不断临近,我国进出口增长的基础更加坚实。3、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过近几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作为推动这一轮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过去以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为主,投资决策日益符合市场理性。4、本轮经济增长的最大特色是工业生产增长强劲,继冶金行业在2003年增长一倍多,煤炭、石化、有色金属、建材、机械行业增长超过50%,2004年我国工业生产仍旧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我国真正全面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并且向重化工比重不断提高的工业化高级阶段推进。5、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空前增长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移民潮,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福利分房制度和人口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的住房市场发育十分落后,城市化速度大大落后于工业化速度。但这一局面在2000年以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户籍制度的松动,住房建设、土地拍卖、城市交通和环境的改善在市场机制下互动,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住房和环境的更高档次的需求,又通过土地拍卖筹集到城市建设的资金,由此构成住房建设、城市交通和环境建设的投资高潮,对本轮GDP的高速增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个背离理应引起重视

从2003年以来,经济生活中各类价格指数都出现了上升势头,但工业品价格指数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的势头最为明显,而且至今未有迹象改变。与此同时,随着粮食丰收和对一些消费价格调价采取了控制措施,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与生活资料有关的商品价格在2004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涨幅回落。生产资料价格与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出现背离,形成了一个越开越大的“喇叭口”。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价格走势是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专家认为,对比生产资料价格与生活资料价格走势,与生活资料供应相比,目前我国生产资料的供应仍趋紧张。一般认为,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是消费物价(CPI)的先导指标。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迟早要传导到生活资料价格上,引起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目前的问题是,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不致过快,不致超出合理范围,从而引发较高程度的通货膨胀,进而影响到社会安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同时,如果任由生产资料价格继续无节制地涨下去,而社会消费需求却不能得到同步增长,甚至出现萎缩,一些企业将不得不面临亏损和关闭的命运。其结果如果向上下游产业和企业传导,也会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甚至出现“硬着陆”的危险,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物价走势是2004年我国整个经济界和社会人群关注的焦点,也仍将会是2005年人们关注的焦点。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05年我国CPI将上涨4.9%,2004年实际涨幅是4%左右,已经成为自1997年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有专家认为,2005年我国社会群众接受物价上涨的心理底线将在5%左右,超过这个限度,将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专家同时认为,政府必须在市场化改革和通货膨胀间做出选择,保持某种程度的平衡。关于影响2005年我国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专家认为有这样几点:1、粮价。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9300亿斤,比上年增产500亿斤。目前国内小麦、玉米、稻谷三种粮食平均市场价格仅次于1995年的历史最高价位,加上2004年国际上普遍粮产丰收,国际粮价从2004年年初就开始下跌,2005年推动粮价上涨的因素基本消失,但下降空间不太大。2、生产资料价格。2004年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给物价上涨带来明显压力。2005年压力仍在,有可能传导形成新的商品价格上涨“冲动”。3、房地产价格。由城市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中长期因素和居民与企业的预期所导致的住房需求,在2004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超过20%。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反过来有可能在2005年刺激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坚挺,并进而促进煤、电、油等生产资料成本上升,给2005年的物价走势增加了成本型价格上涨压力。4、2004年物价上涨的惯性效应。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4.1%,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2003年下半年物价上涨带来的惯性效应,但2004年第四季度物价出现走低趋势,惯性效应逐渐消失,这种局面会对2005年尤其是2005年上半年物价走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仍有待观察。5、油价。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狂涨,造成我国“输入型”通胀效应明显。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虽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未来会不会反弹,谁也没有把握。6、防范物价上涨基础是否牢固。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煤、电、油、运、水等资源性基础产业价格上涨,并传导到相应下游产品。在宏观调控的严厉遏制下,投资增速从2004年第二季度开始快速下降。从来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发改委的相关信息判断,2005年我国将继续搞好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的协调配合,把好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反弹。尤其在土地审批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性措施为固定资产投资间断性、大范围反弹设置了强力屏障,所以,有专家认为对2005年我国物价走势不必太过悲观。但也有专家,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就警告说,由于目前投资仍在高位,对反弹压力不能掉以轻心。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成为明年物价走势的一个重要变数。

十大矛盾语出惊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袁志刚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我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上指出我国经济增长背后潜伏着十大矛盾,引起社会震惊。袁志刚教授所指出的这十大矛盾是:1、GDP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的增长,构成GDP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矛盾。2、GDP的增长很快,但就业弹性偏低,就业增长跟不上GDP的增长,构成GDP增长和就业增长的矛盾。3、推动GDP增长的总需求增长中,主要以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为主,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构成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的矛盾。4、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程度上升,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分配更加复杂,构成内外经济利益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一路上升,从1978年的9.8%飙升到2003年的60.4%,已占到我国GDP总额的近三分之二。作为一个大国,如此大的外贸依存度非常令人不安。5、居民储蓄不断增长,却难以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投资回报低,构成储蓄增长和投资增长的矛盾。有关数据显示,1994年以前我国的贷款余额大于存款余额。但从1995年开始,随着存款余额的迅速上升,存贷差额变成了正数。截至2003年,我国的存贷差额已经高达近50000亿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的储蓄难以转化为有效的投资。6、外汇储备不断增加,2004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很低,但是与此相反,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增长快、收益高,外国投资的回报高于外汇储备的回报,导致利益的流出,同时外国投资对本国投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构成内外资源利用上的矛盾。7、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差异大,一产增长缓慢,二产增长呈加速状态,但三产增长乏力,不符合三次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构成三次产业难以均衡发展的矛盾。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呈加速态势,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落后于东部地区,构成区域发展矛盾。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2.6倍,中部地区的2.1倍。9、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构成社会贫富矛盾,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已非常接近0.4的警戒线。10、我国经济增长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两高两低”特征突出。2003年我国GDP仅占全球名义GDP约4%,但资源消耗惊人:原油达到7%,铝为25%,钢铁产品27%,铁矿石30%,煤31%,水泥40%。目前,我国每创造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与以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营相呼应,我国经济也遇到了环境容量饱和的危机。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本轮经济增长背后,各类矛盾也在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起重视。

各路神仙开药方

针对当前形势,2005年应该怎么办?是继续进行宏观调控,还是对调控放松?如果继续进行调控,那么,调控的重点是继续防反弹还是防紧缩过度?对此,各路专家开出了不同的药方,比较一致的看法为,2005年在宏观政策方面应注意几点:第一,保持原有的宏观调控力度,暂不出台新的紧缩政策,但要引导投资增长平稳回落到相对正常的水平。第二,抓紧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从体制上逐步消除投资饥渴症。第三,高度重视投资过快增长造成的不良后果,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处置和化解,不要让问题积累起来。未来的一年,应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第四,财政货币政策作为一种总需求调节政策,应该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即使在一年之中,也可适时适度调整其力度,不必一成不变。

但在具体操作上,不同专家意见却发生了分歧。比如,对于2005年政府应实行稳健的财经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点大家都没有意见,但对如何执行,却意见分歧。拿其中的货币政策来说,一派专家认为,应该通过反复上调利率,控制企业筹资成本,引导社会投资。另一派专家则认为,利率政策不会显著奏效,应该继续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继续压制盲目投资的冲动。持第一种观点的专家认为,用行政手段控制信贷规模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对经济的影响过于“生硬”,其后果很多地方到现在还难以消化,因此,应该采取市场性的手段,通过调整利率来抬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来调控投资总量。他们建议:在2004年年10月底上调利率0.2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在2005年应相机再度调整利率,以巩固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成果。同时,应该“有保有压”,使真正有赢利前景的项目得以继续。持第二种观点的专家则认为,由于当前被压抑的投资冲动的赢利诱惑过于丰厚,一般都在15%到20%,有的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以上,因此无论如何提高利率,这些项目都是要上马的。在这种情况下,不采取行政的紧缩银根的措施,不足以控制住社会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必然要反弹。

专家另一个共同的认识是: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在具体项目上,都应该实行“有保有压”的措施,银行在贷款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确实有市场前途的项目,不能“惜贷”,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则“一个子儿也不给”。但对在具体实践上,银行应如何把握其界线,专家们则又闭口不言。

2005年大胆预测

2004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是: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专家认为,中央将“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列为2005年经济工作六项任务之首,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已从稳中求进过渡到进中求稳。但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认为,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将会禀持稳中求进的政策,从过去比较注重GDP增长,转到更加注重均衡适度发展;重视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重视各个阶层间收入分配的平衡;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反观2004年由“郎顾之争”引起的经济学家大分野,以及近年来经济学界的一系列论战,表明随着改革日益深入,我们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就连号称“指导者”的经济学家都常常找不着北,更遑论寻常百姓?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小心观察,谨慎从事。

国家信息中心于日前发布对2005年中国经济的十大预测,其中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有: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8.5%左右的快速增长,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大、最稳定的贡献者,2005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将达到12.8%;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回落至正常区间,预计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在17%左右,其中城镇投资增速在20%左右,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不会出现许多人所担心的“硬着陆”;2005年,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有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的具体操作细则,投资体制将不断改革和完善,进一步促进全社会投资环境的改善;2005年我国货币政策取向将由偏紧转向中性,将继续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更加注重价格型工具的运用,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存在,同时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存在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尽管股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制度改革将推动我国股市在平稳运行中寻求发展。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发展壮大,潜在资金供给充足。市场将更多地体现为价值投机; 2005年我国物价总水平将呈现平稳态势,预计全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将上涨4%,和2004年基本持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左右,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将比2004年减少6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行政色彩将逐步淡化,采取行政手段直接调控的时段会进一步减少,间接调控手段、市场化方式成为常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注重总量调控的同时,在引导结构优化方面将体现得更为明显,“区别对待”的政策特色得以延续并更加鲜明;2005年,四大周期性需求将继续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在中央“有保有压”的政策的带动下,投资需求过快增长的局面将有所改观,在大力抑制无效投资的同时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投资,我国经济将恢复正常运行状态,2005年综合警情指数全年将基本在绿灯区运行。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