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乱象浅析
2005-04-29杨再舜金刚石
杨再舜 金刚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2万辆与279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和销量的增幅分别回落了约22%和15%,增速明显放缓。另据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额下降206亿元,下降幅度达48.8%,汽车行业利润继续缩水。上半年汽车类上市公司利润出现严重下滑,已经发布半年报的18家汽车类上市公司整体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下滑严重。1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利润总额合计为16.36亿元,同比下降12.66亿元。其中东方宝龙和金杯汽车两家公司陷入亏损,金杯汽车上半年亏损近2亿元。上半年一汽轿车利润下降2.78亿元,降幅68.6%;上海汽车利润下降10.11亿元,降幅66.7%。从整体来看利润的下降主要由两家亏损公司以及一汽轿车和上海汽车业绩的大幅下降造成。
从2004年开始至今,我国汽车销售量持续低迷,除原材料大幅涨价外,此起彼伏的降价大战也使汽车市场整体价格走低,以及受欧元的升值、公司管理费用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利润遭遇了六年来的首次下降。根据商务部的数据,去年全行业利润总额下降45.52亿元,同比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利润率也由2003年的8.6%降至6.6%。
以上来自官方的数据是去年与今年上半年乃至全年中国汽车市场利润情况的真实写真。然而一些非汽车主流媒体和一些所谓的专家却对上述的真实数据视而不见,依然认为汽车行业目前仍是一个垄断行业、一个不开放的行业、一个厚利的行业、一个不完全竞争的行业。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它的价格是扭曲的,成本是不真实的,总之汽车行业仍是一个从中国消费者口袋中无节制地攫取暴利的行业。认为汽车几年来轮番降价还没有“挤干”国产车的利润率,现在毛利高达50%-60%,已经是全社会平均利润率的2-3倍,因此还有足够的降价空间。
如前不久,某部官员就愤愤指出,与德国大众在全球销车382万辆赚79亿元人民币相比,一汽-大众销车11万辆就赚了23亿元人民币,从利润这个角度讲,中国轿车工业已经远远领先国际水平了。在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越来越低。发达国家在本国的汽车利润一般在5%左右,生产一台车只赚几百美元,而在中国市场生产一台车却能赚几千上万元人民币……
就在中汽协上半年汽车产销和利润情况公布后不几天,又一位中国汽车经济专家认为:去年车市的客观态势,诱发了今年产销量的大幅增加、新车型批量推出和减少库存。已降价车型对市场不断挤压,新车型瓜分市场份额,成为下半年车市降价的主要动因。因此据他预计,今年下半年国产汽车尤其是轿车仍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近年来一些非主流媒体大肆鼓噪汽车要降价的一万条理由,处心积虑地推波助澜也是造成汽车不断降价的诸多原因之一。例如,一些媒体因没拉到汽车厂商的广告业务而忿然宣称,“我们不是厂商的传声筒,更不应该去承担什么创造‘有利于汽车进入家庭的舆论环境的义务。如果承担了,媒体本身就偏向了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成了厂商的传声筒……”
不可否认,一些汽车经销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时常会搞出一些降价噱头不足为奇。然而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大肆炒作这些未经证实的降价传言,就有些不负责任了。既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也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既不利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对媒体本身的可信度也会造成严重损害。
在这种不正常的舆论环境下,一些媒体为了提高发行或收视率,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大肆炒作汽车降价。明明只是一家汽车经销商的促销手段,却被放大为某某车型又降价了。
当今中国城市的一些老百姓刚脱贫致富,钱包还不鼓,谁都想买一辆物美价廉的汽车。可是近年来此起彼伏的汽车价格大战,让消费者着实胆战心惊,惟恐今天刚买的车过两天就降价,心里窝火得要吐血。而汽车生产厂家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尽管蚀本销售、利润大跌也要主动竞争或跟风降价,否则众多媒体的口水也要将其淹死。看来,中国汽车市场真正科学、规范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还需有待时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