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的上海与李坚聊音乐会

2005-04-29

上海采风月刊 2005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厅古典音乐博客

丁 理

刚听完李坚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回来,立刻在自己的博客网上作了一番忏悔。

这是我回国两年来首次有机会去聆听一场古典音乐会。走进坐落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七百多个座位的场地内外,人们穿着非常随便,三五围拢谈笑风生,还有不少孩子在座位间上窜下跳。见此情景,只能摇头叹息,和在美国参加音乐会的感觉完全不同,上海人不会把这里当成周杰伦演唱会吧。我想,还算好,一路走进来,门口只有黄牛贩票的,没有卖荧光棒的。

七点一刻,灯光准时变暗,大家很快座下,场内顿时鸦雀无声,连小朋友都端坐双目前视,李坚以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作品K397拉开了序幕。

整场演出持续两个小时,从贝多芬的C大调奏鸣曲到博拉姆斯的F小调第三奏鸣曲,李坚以精湛的表演使在场的观众完全沉醉在那激情与狂想的旋律之中。除了中间休息外,没有听到任何喧哗,甚至连咳嗽声都很少。本来以为会有各种合弦的手机声为钢琴伴奏,出乎意料的是一次都没有出现。我常常用余光扫射一下左右,每个人似乎都在与李坚畅游,搞得我实在不好意思回头观察。整台演出中,没有任何人主持或向观众说话,只是在演出开始前的屏幕上打出过一句在演出中谢绝使用闪光灯拍摄。观众如此自觉,直到李坚站起来接受献花时才出现一片此起彼伏的闪光灯。最后大家又以掌声和起立,五次邀请他再次的表演,仍然,没有人从嘴里发出任何声音。

在博客网上我这样写道,我不得不敬佩上海人的素质,不得不为自己事先的误解而羞愧。

本来以为古典音乐的时代已经过去,没想到在上海仍然有这么多痴迷的雅士。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上海这个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大都市里,只有如雷贯耳的超女演唱会而听不到优美含蓄的古典音乐呢?我们有幸拜访了李坚先生,与他就上海音乐会方面的问题作了些交流。

著名的钢琴家和指挥家李坚先生出身于上海的音乐世家,他母亲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家俞丽娜女士。李坚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赴美国进一步深造,并在国际音乐界获得各种奖项,与世界各地著名乐团合作演出,目前居住在法国巴黎。这次在上海的演出是他11年来首次在国内举办的独奏音乐会。他告诉我们,在欧洲,人们至今仍然会在晚餐后穿上正式的服装去欣赏一场古典音乐会的习惯。在日本,目前有六十多家传统的音乐厅,从几十个座位的到可容纳近千人的场地。票价都是合人民币200至300元之间。从李坚的讲述中我们可以领会到,音乐会对于西方或日本人来说,是相当便宜的,我想,按收入比例来算也就相当于我们买一张DVD的价格吧,应该可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上海,一场音乐会少说两三百元,动辄几千元,一般的上班族不知道要如何省吃俭用才能去欣赏一回没有电子和麦克风的音乐。古典音乐本来应该是一种生活中陶冶情操的享受,不是追星一族的倾囊捧场。所以,当上海突然进入经济主导后,古典音乐就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悄悄地离我们远去了。

然而,欧洲和日本都是注重经济发展的国度,怎么就留住了传统的古典音乐呢?李坚先生告诉我们,“在西方国家,国际一流表演艺术家的出场费用都在平均1万美元左右。一家一千多座位的音乐厅的一次演出租金在4千至8千美元左右,而中国同类的音乐厅在8万至12万人民币的范围。”这一点真的让我难以理解,是上海的一切真的那么昂贵还是那些商人根本没有丝毫对文化的眷恋?一位日本大师小泽征尔来中国演出就要求出售的票价最高不能超过300元人民币,令人肃然起敬,这才是音乐的真帝,这才是文化的本质。当然,同时也让我们想起不久前读到报纸上报道,帕瓦洛蒂大叔要在上海吼几声就开价六十多万美元,中国的傻哥们儿排着队等签约,最终受害的当然是盼望能亲聆大师的崇拜者。我相信帕叔的声音应该只是一个包着金箔的豆沙月饼,上海人已经慢慢觉醒,体会到豆沙月饼就是那个味道,做得再好,两千元一盒也没有理由卖很久。

相信有一天,那些商人们玩腻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后,会在上海的博客网上频频地看到很多人写着“刚听完李坚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回来……”

猜你喜欢

音乐厅古典音乐博客
小鹏G9成都车展全国首秀 重磅发布Xopera小鹏音乐厅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Foro Boca音乐厅
迪士尼音乐厅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汉堡音乐厅漏水
博客天下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