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新华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5-04-29

金山 2005年10期
关键词:京味目击者新华

由北京小小说沙龙主办的宋新华小小说集《目击者》研讨会,2005年9月8日在京举行。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学会秘书长凌鼎年、《金山》主编唐金波、《短小说》主编严苏及北京小小说沙龙成员等出席了研讨会。

宋新华1962年生于北京顺义,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小小说沙龙副秘书长。80年代初开始创作,后停笔16 年。2003年起,陆续在《北京文学》《金山》《当代人》《北方文学》《鹿鸣》《青岛文学》《天池》《文艺生活》《短小说》《赤子》《北京日报》《京郊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建材报》《遵义晚报》《邮政周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著有小小说集《目击者》,與人合著《小小说八家》一书等。

与会人员认为宋新华的《目击者》集中体现了宋新华的小小说创作态度、个性品质和取得的成绩。作家、评论家北乔还作了《以平民意识接近文学》的专题发言。现将研讨会发言摘要如下:

凌鼎年:读《目击者》,我十分地欣喜。宋新华在重新提笔后,显示了其颇具潜质的创作实力。此前,《目击者》的许多篇章,我已在一些重要的纯文学的期刊上读过。应当说,宋新华的作品善于从小人物、小事件中发现文学的价值,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这本身就是我们共有的小小说创作理念。对此,宋新华走出了扎实的一步。《目击者》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宋新华已经充分具备了一个小小说作家的素质,将会有更大的创作提升空间。当然,宋新华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身为北京人的特殊优势,在“京味”上多努力,把京味写浓、写重,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

严苏:《目击者》,是一部集可读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著作。在我看来,宋新华的作品从文学性出发,最后回归大众性,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向往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以日常生活为源泉,注重寻找日常生活的诗性和诗情,读来亲切、感人,还有较大的品味容量。可以说,他将自己定位于目击者,零距离地接触生活,真实、真诚而文学地叙述生活,完成了生活与文学关系的诠释。他的作品十分受报刊编辑的欢迎,当然我们《短小说》也很在意其的支持。

唐金波:我欣赏《目击者》闪现的对生活和文学的态度,更欣赏宋新华对于文学的虔诚。搁笔那么多年,依然舍不去对文学尤其是小小说的痴迷,这是一个心灵的折射,更是对小小说创作的挚爱。他的作品语言朴实、流畅,又具有诗意的美感。他在目击生活,思考人生,以文学的方式观察和体验生活,考量人性的成色,张扬底层人物的心灵世界和精神指向。在这方面,他虽然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但就目前的实绩来看,已经做出了让我们难以忽视的贡献。

王培静:宋新华的小小说,就像田野上吹来的一股清新的风。看他的小小说就像品味风味小吃,每看一篇都有新奇的感觉。如果一篇小小说比作一种风味小吃,那么这本《目击者》,就是一桌丰盛的、有特色的宴席了。新华是我们北京小小说沙龙的副秘书长,也是我们北京小小说沙龙成员中,小小说写得最有北京地域色彩的作家。他写的都是他身边的人和事,虽然在创作的技巧上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但他对生活对创作的那份执著,对他熟悉的那个群体人们的生存境况的体会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难以模仿的。他在自己的生活基地上努力地开掘着。

贺鹏:宋新华的每一篇小小说都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故事,他用真挚的情感打动每一位阅读者,或让人酸楚,或让人思考,或让人感动,或引人发笑,都是情不自禁的;他把生活到艺术升华这一过程把握到了不露痕迹的地步,这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任何作家的作品,情节的虚构不会太少,但细节肯定不能虚构,也虚构不了的,而宋新华作品那一个接一个的动人细节,构成了作品的写实风格,不仅给作品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力,也能让我们从作品中感受出作者朴实憨厚的为人品格。

金波:读《目击者》,首先感觉其大多数篇幅适中,是名副其实的小小说。小小说越短越难写,可宋新华做得很好,在短小的文字里纵横捭阖,写出了精彩,写出了深意。他的作品,小,却小得成熟,有许多精品。他既是农家孩子,又跳出了农门,在企业里谋职。所以,他的小小说既有鲜活的乡土味,又有职场的纷繁人生。从整体上看他的小小说,有诗的简洁,有散文的韵味;有生活的真实,又有文学的意趣。

亦农:宋新华的作品总体上来说,给人一种清新、纯正、京腔京韵的感觉,这大概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新华生活在北京的顺义,顺义是个很美丽的地方,山山水水和古老的民风民俗不知不觉中浸染了新华,这种纯净唯美的生活画卷于天然的渗透中融入了新华的血液,再经过酝酿培育,最终借助小小说的躯壳面世,使读者有幸看到一篇篇沐浴着顺义山水风雨灵气的小小说佳作。

张骥良:《目击者》有一种味儿,这就是京味。文学上,称之为京味作家的大有人在,也不缺大家,但在小小说界,能以京味言之的作家,确是很少见。应该说,宋新华已经走在路上,并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景。他的小小说除有京味外,作品题材十分广泛。作家从小事情、小人物出发,从小题材落笔,落墨于人类的情感、良知、道德,为小小说注入了巨大的精神蕴藏。

北乔:一个作家具备了平民意识,才会关注平民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进而将其生存中感性和生理层引领为基本的人性内容。然则,我以为,写平民小说的未必就有平民意识,有的作家,确是写了不少反映平民生活的作品;有的作品,是以平民生活为题材营构的作品,有一定的平民意味。但这些作家作品,总体写作结构和叙述模式,仍不能属于真正的平民小说,因为没有用平民的思想去表达,个中没有平民文化意识的流动。平民意识不仅体现在题材和主人公的平民化上,更重要的是要用平民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以平民的生存体验和文化心理体验去面对和处理生活与人生,考究探问平民的人性,让作品里外充盈真切而浓郁的平民精神。换而言之,作家只有怀揣平民的文化心理结构,才会有强烈而真诚的平民意识,也才能写出真正的平民文学。

从这个意义说,我以为宋新华的小小说创作是在平民意识的牵引下进行的,至少,他在努力以平民意识接近文学,行走于小小说创作之路上。他的成就不一定有多高,但他的精神指向是确定的,步伐是坚定的,收获也是有的。

宋新华生活在底层社会,该是平民中的一员,这为他体察平民,进入平民真切而凡俗的生活状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通道。甚至可以说,他的生活体验本身就闪烁着强烈的平民色彩。这是他蓄积平民意识,生长平民精神最为丰厚而难得的资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十分珍惜这样的资源,潜心而满怀虔诚地与平民站在一起,说平民的故事,参悟透析平民的人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阅读宋新华的作品,我们就是在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宋新华作品中的人物,或是乡村的,或来自工厂的,或晃悠在大街小巷的,他们的生活领域、生存方式和人生角色形形色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外表和内心都有挥之不去的平民身份。许多时候,甚至就是“我”这个老百姓在讲他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当然我们知道,这个“我”是宋新华这一作家的精神化身。他的故事是平民生活的艺术化撷取或提纯,丝毫没有冲淡平民的原汁原味。我们的感觉如同走入到平民中间,走进了他们真实而凡俗的生活。对于平民,我们不是闯入者,我们的到来,没有惊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一切的程式。他们依然旁若无人地说着他们的话,做着他们的活儿,展示着他们日常惯有的、不加掩饰的行为。这得益于宋新华之于题材的选择,更来自于他叙述平民化意味的成功。他的文字是朴实而俗常的,散发着生活原生态的韵味,传达出人物的个性,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他以平实的叙述腔调,诚实的叙述姿势,以及源于平民生活的叙述行为,建构他平民化的作品世界。

小小说的字数和物质容量极为有限,但这并不能作为其艺术含量打折扣的理由。以精致为标高的小小说创作,追求艺术性同样是其理想。宋新华的小小说创作,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在方寸之篇幅展现了对人性执著的剖析和有价值的展现。他以人物生存的某一个性化的细节或片断为切入点,开掘最为耀眼的人性。

宋新华以亲和的倾诉,让我们感受到精神或感情状态的事实,人性因了人的生存境遇的养育或者挤压,才得以完成;人性义无反顾或无奈地融入社会,最终又倍受社会的扭曲和摧残,甚至是罪恶性的扼杀。强烈的平民意识,使得宋新华没有高高在上地俯瞰,没有以伪平等的方式寄予同情,而是如实而又尖锐地让笔下人物的个性晾晒于阳光下。我们会发现,这些处于社会底层,为生存而争取空间的人们,无论是闪光还是阴暗的人性,冲突也好,抵抗也罢,都是那样地真实,那样地顺其自然。作家自觉而真诚地以自己的精神与生活对撞,成为“心理体验”最为显著的传达底蕴。在这里,作家自动隐身了,只由底层人物的人性自在而放松地释放,让他们的价值取向随心地表露。如果非要找出宋新华之于这些人性的观点和心绪,那也是一种莫大的宽容和理解。

在我以为,这是宋新华的平民意识最有说服力的体现,也是他以平民意识接近文学的收获,在向着“小小说,内有大乾坤”的方向扎实地挺进。

猜你喜欢

京味目击者新华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目击者隔街相望
一串一串的小秘密
《京味儿印象》
谁是目击者
乱发脾气的小熊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
警探秘闻之调查目击者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