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2005-04-29蔡元培

视野 2005年11期
关键词:蒋梦麟大学校长蔡元培

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

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那许多官僚的关系,哪里用呈,哪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至小到法科暂省学长的问题,附设中学的问题,都要经那拘文牵义的部员来斟酌。甚而部里还常常派了什么一知半解的部员来视察,他报告了,还要发几个训令来训饬几句,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我将进北京大学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两年有半,天天受这个苦痛。现在苦痛受足了,好容易脱离了,难

道还肯投入进去么?

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就算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么?

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

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北京是个臭虫窠(这是民国元年袁项城所送的徽号,所以他那时候虽不肯到南京去,却有移政府到南苑去的计划),无论何等高尚的人物,无论何等高尚的事业,一到北京,便都染了点臭虫的气味。我已经染了两年有半了,好容易逃到故乡的西湖、鉴湖,把那个臭气味淘洗干净了,难道还要我再作逐臭之夫,再去尝尝这气味么?

我想有人见了我这一段的话,—定要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话来劝勉我,但是我现在实在没有到佛说这句话的时候的程度,所以只好敬谢不敏了。

链接:

大学校长之魂

傅国涌

他们的名字几乎成了中国现代大学观念的同义词和大学制度改革的象征。

蔡元培:兼容并包

从1917年起,蔡元培名义上做了十年半的北京大学校长,实际在校办事只有五年半,却奠定了崇尚民主、科学和自由的北大传统,也塑造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大学的基本面貌。在他看来,大学就要“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是包容各种学问的机关”,“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他确立“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他主张教授治校,以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权力机构。他支持学生社团活动,仅傅斯年们办的《新潮》每月就拨款2000元(当时北大每月的全部经费不过4万元)。在军阀跋扈的暗夜里,他在北大辟出了一块自由的园地,点燃了“五四”的圣火。

胡适:学术独立

从1946年到1948年,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前后不过两年半,但从1917年留学归国,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曾长期担任北大教授及文学院院长(其间还做过20个月的中国公学校长)。虽然他当大学校长的时间短,但他对于塑造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北大传统起到的作用却是无人替代的。换句话说,他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参与塑造了北大的品格。1946年10月,他在北大开学典礼上特别强调学生要独立研究,不要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

梅贻琦:行胜于言

梅贻琦从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包括西南联大主持日常事务的常委),前后18年。清华大学在他手里始终坚持自主办学的传统,长期保持了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他在办学中处处体现出科学精神,为人处世无不一丝不苟。他沉默而真诚,但他的沉默与寡言并不是寡断,而是有自己主见的。他身上有一种“沉默的责任感”,他把自己对于学生、对于学校的责任当做一切。他脚踏实地的为人,恰如清华的标志日晷上镌刻的铭文:“行胜于言”。

马寅初:北大主义即牺牲主义

这位曾让蒋介石政权头痛的经济学家于1951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到1960年1月4日被迫辞职)。他衷心地拥护共产党,但他没有因此丧失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不是一味地盲从、跟风。大学一律学苏联,几乎取消科研,他却主张大学也应当从事科学研究。早年他就在《北大之精神》一文中指出:“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他本人就是北大精神的身体力行者。1950年代后期,他因为提出《新人口论》,主张“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而成为批判对象,但他认定自己没有错,在批判会上一再声明:“我勇于更正错误,但坚持真理,而且在真理面前,无私无畏。”“不怕坐牢,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蒋梦麟:谨守蔡校长余绪

从1919年起,蒋梦麟曾三度代行北大校长职权,他主持北大长达17年之久。他把北大精神概括为大度包容和思想自由两点,忠实地守护“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以及无畏地追求真理”三个准则。1930年他正式出任北大校长后,实行教授专任,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追求高等教育的正规化,提出了“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口号。

竺可桢:“求是”精神

从1936年到1949年,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竺可桢做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他主张学术自由、思想自由、教授治教、学生自治。他十分赞赏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的朴实严谨的学风,把“求是”确立为浙江大学校训。他认为“求是”和哈佛大学的校训(拉丁文Veritas)就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而“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他把教授视为“大学的灵魂”,对学生发自内心进行爱护。每次当局要开除学生,他总是回答:“吾人总须爱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评政府而开除之。”每次学生出事,他几乎都挺身而出,不顾利害,全力投入救援。

最受推崇的大学校长

1.蔡元培

2.胡适

3.马寅初

4.梅贻琦

5.苏步青

6. 茅以升

7.蒋梦麟

8.匡亚明

9.李达

10.吴玉章

(摘编自《南方周末》及中华书局《蔡元培全集》)

猜你喜欢

蒋梦麟大学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蒋梦麟人财两失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蒋梦麟软硬不吃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大学校长谈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