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兴起“快闪”一族

2005-04-29陶建钟

人民周刊 2005年11期
关键词:超级计算机参与者都市

陶建钟

快闪,是英文Flash Mob的中文翻译,它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从此,一股“快闪”的风暴开始迅速横扫世界各大都市。那些原本躲藏在电脑背后互不相识的年轻男女,瞬间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到麦当劳跳芭蕾舞,到家具店里坐沙发,在购物中心忽然鼓掌起哄……然后又迅速散去。来如风,去无踪,令旁观者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他们究竟是谁?也许他们自己不知道,或者他们根本不在意“叫什么”。人们将他们命名为“快闪暴走族”,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联系大批素昧平生的人,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集合,共同完成人们很难想象的任务,而后又各自迅速四散而去。它是全球数字化趋势下新兴浮现的一个全新群体。

继纽约之后,在2003年7月,意大利罗马的一家书店也被“快闪”了一下。参与者在收到电子邮件后蜂拥而入,在短短10来分钟之内,书店大厅里涌入三百多人。指定的时间一到,所有参与者大声鼓掌,时间没有超过15秒。2分钟之后,所有的“快闪暴走族”都已散去,留给书店工作人员的只有惊愕。当地路过的居民表示,“此举动实在是超现实,看到这些,很难不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2004年4月3日,在美国旧金山大学的体育馆内也出现了一次“快闪风暴”。700名年轻的“电脑迷”、大学生和研究人员,把各式手提电脑通过高速局域网联接采取“集体行动”,勇敢地向500强超级计算机冲刺,场面蔚为壮观。此次“快闪行动1号”组织者说,超级计算机身价昂贵,只有政府实验室或大企业才买得起,“快闪”的核心是帮助普通人夺回关于超级计算机的发言权,这不仅是一种激进的超级计算新概念,也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和社会实践。

如今,在国内的上海,也开始出现“快闪暴走族”的身影。2004年3月6日夜,一个100多人的群体,分成4批,从人民广场旁边的五卅纪念碑出发,“暴走”夜上海。出发前,素未谋面的朋友们彼此呼唤着网络上熟悉的称呼,亲热得就像昨天刚见过。前一天从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凌晨室外二三摄氏度的低温也没有冲击大家的热情。参与者都是对上海怀有深厚感情,希望通过“暴走”实现拥抱城市,寻求“你有多久没感动了?有多久没在城市的月光下行走?”之情感的特定族群。

在闽都福州的繁华地区,快闪族也悄然开始了他们的行动。某日晚,二十多名都市男女或骑车,或乘的士,分别在福州的几处繁华路段,展开了他们的快闪行动。虽然整个行动不过10分钟,但效果却相当不错。当晚,包括笔者在内的数名朋友,都不约而同的被这群榕城快闪族“闪”了一下腰。

目前,网上的一些论坛也专门开设了以“快闪”为主题的版块,许多年轻网友在这里关注和讨论“快闪族”的话题。在他们的眼中,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快闪暴走”现象已在青年群体、尤其在网络青年群体中拥有很高的知晓度,并有较高比例的青年愿意参加“快闪暴走”活动。

在日益文明开放的今天,一方面,都市青年始终是个性解放、创造时尚的先锋。“我选择,我喜欢”、“年轻有什么不可以”是他们的行动指南,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与自我表达的欲望,希望得到众人更多的关注与肯定。“快闪”活动为都市青年提供了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意。都市青年通过“快闪”,牢牢地占据着舞台的中央,在一幕幕现实荒诞剧表演中抓取众人惊奇的目光。另一方面,人们借助“快闪”这种时髦的外壳,来赋予其更多的意义,表达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日前,“快闪一族”已从游戏者出发,走向了社会责任的承担者。2004年5月,杭州某百货大楼发生一小孩坠楼事件,该小孩从母亲怀中落下,自七楼自动扶梯处直坠一楼,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称,该百货大楼已经是第二次发生类似事件了。杭州网友为了纪念这位不幸早逝的孩子,发起了纪念该小孩的“快闪”行动,相约在该店门口进行点蜡烛、献花等纪念活动。该“快闪”活动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因此,有关人士认为,“快闪”活动有可能是下一轮新社会运动的起点。

(陈 璇综合自《人民网》)

猜你喜欢

超级计算机参与者都市
超级计算机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超级计算机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美国制造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每秒100亿亿次 中国超级计算机
穿越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