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艾滋病

2005-04-29何景琳

家庭医药 2005年12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

何景琳 姜 和

12月1日,又一个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在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这仍然是一种遥远的、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疾病。人们羞于、耻于谈论艾滋病,更多的人则对艾滋病一知半解,抱着一种“回避”的心态。

然而,当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时候,当艾滋病已经渗入普通人群的时候,如果我们连与敌人“对视”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消灭它?

防控艾滋病,从了解艾滋病做起!

艾滋病已悄然临近

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多年,深感国人对艾滋病误解之深。这种误解表现为对艾滋病的回避、无知和不防范,认为艾滋病只是“特殊”人群才会得的病,与我无关。而这种无知与回避正是艾滋病恣意流行的温床!

中国艾滋病感染现状

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0158例,累计死亡7643例(死亡率达25.3%)。专家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经处于亚洲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在云南、新疆、河南等一些地区的部分人群,艾滋病的流行已经出现了较高的态势。

如果按过去11年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10年,我国将有10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是特殊人群的“专利”吗?

很多人都认为艾滋病只存在于一些特殊人群之中,只要我不属于男同性恋者、吸毒者、有偿献血者等高危行为人群,艾滋病就与我无关。难道真的如此吗?

统计发现,目前卖淫妇女的艾滋病平均感染率不断上升;婚检中,检测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也在增加;母婴传播的案例也在逐年增加,甚至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案例也已经屡见不鲜。这些,都说明艾滋病正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艾滋病的预防与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

艾滋病短信息

●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他们外表看上去正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至今也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艾滋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艾滋病病毒是自然界设计最为巧妙的病毒,它具有最狡猾的伎俩。我们要直面艾滋病、战胜艾滋病,首先要了解“对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的音译,简称AIDS,中文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我们知道,人类的身体之所以抵抗外部病毒、细菌等入侵,保持机体的健康,是因为有免疫系统的“保卫”。而艾滋病病毒恰恰就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最终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又因为这种免疫缺陷是后天获得的,因此科学家把它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经常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一般人有什么区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人体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感染期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初几周,一部分人常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乏力、腹泻、皮疹、全身关节痛等,一般持续1~4周就会自然消退。

潜伏期急性感染期过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入潜伏期。此时感染者没有任何发病感觉,只是在验血时可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且具有传染性,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为8年。

艾滋病前期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并逐渐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到一定程度时,感染者就会出现一些没有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持续发热、持续性腹泻、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乏力、盗汗、头痛等,也可能出现无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期当感染者机体的免疫系统被病毒严重破坏后,就发展到最后阶段——艾滋病期。此时,原来一些不会引起人们发病的病原体也侵入人的身体,出现了各种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及寄生虫感染。这些感染有可能成为死亡的直接原因。同时,艾滋病病毒也破坏了机体免疫系统监视、抑制或消除人体的肿瘤细胞的功能,因而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各种肿瘤。

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

既然艾滋病如此可怕,既然它是一种传染病,那我们就必然要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其传播途径,将它一举切断!这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之一。

经大量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有三种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性传播

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已感染了其他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病造成的溃疡或炎症反应可能使艾滋病病毒更容易穿过黏膜屏障感染机体。我国经性传播占9.1%,另有22%传播途径不祥,估计其中以性传播为主。

血液传播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输入带有病毒的血液或者血液制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阿肯色州出口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导致世界2000多人因输注这些血液制品而受感染)。使用被带有病毒的血液污染的针头、注射器或者其他可以刺伤皮肤的器皿。针灸、纹身、纹眉时所用器皿如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也有一定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其婴儿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都有可能把病毒传播给婴儿。目前认为,母婴的传播概率大约为三分之一,其传播方式主要有3种:母亲通过胎盘物质交换将艾滋病病毒传给腹中的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在通过母亲产道时接触艾滋病病毒时感染;通过哺乳感染。

在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第一例艾滋病毒感染者是输注进口血液制品感染的)。我国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主要是经静脉吸毒感染,其次是经采血(浆)途径被感染。但近年来,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人数正逐年上升。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但是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病毒量和有效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就不会发生。2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对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性、血液和母婴3种传播途径外,至今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艾滋病病毒能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总之,只要掌握、牢记了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途径,在这几个方面“把好关”,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是安全的,完全没有必要恐慌。

艾滋病短信息

● 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我国吸毒感染者占41%。

● 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性行为、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危险行为,且上升速率很快。

● 1/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 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非婚性交都应该使用安全套。

● 不要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拔牙、注射等诊疗活动,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可能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得了艾滋病怎么办?是否就只能“等死”?大家普遍以为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会立即发病死亡。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第一位艾滋病患者发病后只活了很短时间,而同样感染了艾滋病的美国篮球运动员约翰逊已经生活了14年。在我国,也不乏生存10年以上的。经过20多年的探索,艾滋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首先,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一般都有很长的潜伏期,在不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很多年。当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还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提高和恢复机体的免疫能力,抑制艾滋病病毒,使艾滋病患者可以正常的工作、学习。事实上,有许多艾滋病患者通过服用药物生活很多年,而且现在依然活着。 “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

什么是鸡尾酒疗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籍华人学者何大一博士发明将几种作用靶点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保障感染者的身体健康。

西方人在饮酒时,把几种不同的酒混合在一起,以达到特殊的味道,这种酒叫做鸡尾酒,所以人们也把这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比喻为“鸡尾酒疗法”。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尽量长时间控制艾滋病病毒增长,使免疫系统恢复和重建,避免发生机会性感染,预防艾滋病发作。

从何大一发明“鸡尾酒”疗法至今,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政府对农村居民和城镇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到2005年,中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人数已经超过1万。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不意味着死亡。进行科学的,积极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尽管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可大大延长艾滋病患者的寿命,但需终生用药,而且存在药物副作用和费用较高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吗?

艾滋病短信息

●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感染艾滋病毒切不可找游医药贩求治,也不要购药自治。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

疫苗,抗击艾滋病的希望

对待艾滋病,“治”固然举足轻重,“防”则更是控制其发展的根本。纵观人类控制传染病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即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最有力、最经济的武器。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认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是有希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临床潜伏期时,血液中的病毒数量很低,这说明免疫系统有很强的抑制艾滋病病毒的作用。人们已经发现有些人对艾滋病病毒具有天生免疫力,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些都说明研制出疫苗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面对艾滋病严峻的威胁,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大量的艾滋病疫苗的试验,目前有超过30种艾滋病疫苗正在19个国家进行小规模人体试验,其中大部分疫苗是最近4年内新研究出来的。世界最早的两项艾滋病疫苗大规模试验已经完成,还有的疫苗试验正在进行中或即将开始。2005年3月,我国在广西南宁市进行的疫苗接种试验也已顺利启动。

但也应当看到,可以大规模付诸使用的疫苗至今仍然没有出现,疫苗开发还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即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仍需数年时间。研制艾滋病疫苗的道路漫长而充满变数。

>>链接

就在我们周围,其实已经生活着很多艾滋病感染者。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在人群中工作着、生活着,说不定也曾与我们擦肩而过。与这个疾病面对面,与这个人群面对面,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

我曾经以为艾滋病离我很远,然而在2002年,它却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艾滋病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这种改变可以说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挫折。我失去了曾经努力追求的事业,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空间变得非常狭小、压抑,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如此无助。

我曾经消沉了一段时间,花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渐渐重新燃起对未来的憧憬,设计人生的新轨迹。其间,我的父母和一些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工作的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现在,我把自己看成一个正常的人,有普通人的情感和自尊。

在我最孤立无助的时候,第一个给我信心的人就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的何姐(何景琳博士)。除了医生外,何姐是我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份接触的第一个人,也是第一个与我一起吃饭的人。通过何姐,我陆陆续续地认识了很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一些工作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朋友们,他们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

我感谢像何姐一样的朋友们,包括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与我一起工作。我没有再把自己看成与别人不同,因为我和普通人一样在工作,在实现自己的价值。

——小康

治病解惑

问:唾液会传播艾滋病毒吗?

何景琳博士: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量是很少的。艾滋病病毒要达到一定量才能引起传播。另外,人的唾液中有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在试管中可以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所以一般性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都不可能感染艾滋病。但是热烈地接吻而且双方都有口腔牙龈出血或者溃疡,就有可能发生艾滋病病毒通过口腔粘膜而进入血液的传播。

问:无偿献血会感染艾滋病吗?

姜和博士:经采血被感染是因为一些农民卖血给非法采血点,由于不正规的诊疗操作造成的,而正规血站是由国家批准建立的采供血机构,医务人员都是经过考试合格上岗,所使用采血器材为一次性使用,能有效杜绝传染病和艾滋病的传播。所以到正规血站献血不会被传染艾滋病。

问: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怎么办?

何景琳博士: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和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咨询和检测。但感染后一般需要2周-3个月的时间才能产生检测所需要的抗体水平,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能够检测出来抗体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虽然血液中查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因此在第一次检测为阴性后2~3个月,最好再去检测一次,以避过窗口期。

艾滋病咨询电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010-64266958

各省市艾滋病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专家简介

何景琳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项目官员,博士。从事艾滋病工作15年,在艾滋病防治的战略规划、设计/执行、督导、宣传/倡导、青少年教育以及生活技能等领域成绩显著。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项目官员,积极与联合国系统以及其他伙伴积极开展合作、参与项目规划、督导和评估;并为联合国系统进一步与政府和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宣传倡导、协调、能力建设、全面综合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关怀、反歧视等工作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姜和 博士,教授。美国生理学会、华人生物制药协会会员,加拿大MRC杰出科研中心成员,美国医学科学家协会华裔分会副主席。目前承担了2项国家科技“863”重点攻关项目“艾滋病病毒融合抑制剂”和重庆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以及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的艾滋病新药项目和比尔盖茨基金会下属GMP的性病艾滋病灭杀剂项目的资助与支持。2005年获国务院侨办首届“百名华人华侨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编后: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迅猛发展,许多人对艾滋病过分恐惧,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毒感染者采取歧视、疏离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早期的艾滋病宣传传递了一些消极和错误的信息。例如,艾滋病是一种“无孔不入”的传染病,很容易传染,无药可治等等,这些错误信息是造成艾滋病恐惧的基础。

其实,艾滋病是可预防的,也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本期的“名医谈病”,相信大家已经对它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希望广大读者都能摒弃那些无端的恐慌和歧视,正确对待艾滋病。

(特别感谢:小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于2002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目前在北京从事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为本文组稿做了大量工作。)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 世界艾滋病日》
感冒病毒大作战
病毒与偏见:两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抗争之路
SilentEpidemic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艾滋病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