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摄影器材中的“两难”选择
2005-04-29老骥
老 骥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拿购买摄影器材来说吧,刚开始时就有许多影友强调“一步到位”,但事实上“一步到位”犹如龟兔赛跑——“一步到位”配置的器材,一段时间后又总落后于不断推出的新器材,图谋“一步到位”常会步入不断更新器材的“怪圈”中去。
购买器材的“两难”选择中,莫过于对定、变焦摄影镜头的选择之难:定焦镜头孔径相对较大,成像质量相对较高,但取景构图常要跑前跑后;变焦镜头孑L径相对较小(主要指中、低档变焦镜头),成像质量不如定焦镜头高,但是可以连续改变焦距,以手指的操作替换了脚步的跑前跑后,可谓方便快捷,其抓拍效率绝非定焦镜头可比。那么该选择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呢?
有影友认为,目前随着非球面镜片与超低色散镜片的应用以及电脑对最佳成像的光学结构设计,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已接近或达到了定焦镜头,故坚持认为变焦镜头完全可以取代定焦镜头。其实这种看法是欠妥的,所谓镜头成像质量不仅仅指的是分辨率,还包括各种像差、色差。到目前为止,即便是专业变焦镜头的畸变控制仍无法达到定焦镜头之完美,主要表现为广角端常出现桶形畸变,长焦端常出现枕形畸变。另外就镜片数目看,变焦镜头的镜片数目仍远多于定焦镜头,这就意味着光线“损失”相对较多,产生眩光的概率较高,因机械磨损而产生故障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等,这便是一些专业摄影师一直看好定焦镜头的原因。当然,不同品牌、档次的定、变焦镜头在成像质量上会存在差异,比如高档名牌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会优于某些品牌的低档定焦镜头,这应属于特殊的情况。所以对定、变焦镜头选择的争论已无实际意义,明智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摄影目的与嗜好而定:如果你是摄影题材十分广泛的业余爱好者,有着“见啥拍啥”的习惯且使用的照片尺寸并不太大的话,那么你就应毫不犹豫地选择变焦镜头;如果你是一位对图像质量严格挑剔的摄影者,在摄影题材的选择上有所弃舍,比如只注重拍摄人像、风光与花卉,拍摄此类题材一般会有较从容的时间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那么你就应当倾向于定焦镜头。至于偶尔也拍一些新闻、纪实内容的照片,那就再配一只标准变焦镜头也就足矣。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风光摄影家、人像摄影家……有了单一的摄影题材,就可以有的放矢地为题材配置器材,将器材的性能发挥到极限。
对摄影器材的两难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受“完美”思想的左右,即题材上面面俱到,器材上便会顾此失彼,结果很容易陷入到“两难”的窘境中去。摆脱器材选择的两难困扰,贵在放弃“完美”。尽管你的才艺出众,无论什么题材都能拍好,但不能无视个人的经济条件,对器材的选择仍要有取舍,这种选择有时也是痛苦的,但也只能取“鱼”而弃“熊掌”。
除了摄影镜头存有两难选择外,对选择AF还是MF,选择传统还是数码,选择135还是120,选择“同轴”还是“旁轴”……均存有两难的选择,而且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常见影友们各执一词,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争执者还是走进了“完美”的误区,忽视了人的因素,过分夸大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利器”的作用。
君不见一些旅游景点上的照相个体户还有人用口F加“标头”在为顾客拍照——赚来钞票才是真的,这对一些扛着“长炮短炮”的发烧友是否是一种启示?
《中国摄影报》上曾有一篇《日本“MF派”:手动聚焦我最爱》的编译文章,列举了日本“MF派”喜欢用手动聚焦的五大理由,这对时下仍使用MF器材的影友是否是一种鼓励呢?在“照相机王国”的日本尚且有人如此钟爱MF,我们又何必对MF投以鄙视的目光呢?
被广大发烧友看好的佳能EOS 30可谓功能颇多,但导片轨都是塑料做的,是厂家不知道金属片轨比塑料导片轨更顺滑、更耐磨、更能减少静电的干扰,难道会舍不得那么一点点金属材料?显然都不是。还有尼康F80,尽管能“照顾”老用户装上MF镜头,但内测光都不显示,不就是聪明的厂家早已瞅准了众多发烧友追求完美的心态而设的套子,让你在不断追求完美中不断更新器材多掏腰包,厂家从而能赚到更多的钱,这是商品社会的产物,也是无须报怨谁的。
应对摄影中两难选择,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及不对器材寄于太大的奢望。就像台湾摄影家林诗先生所讲的故事:有个小青年因为缺少长焦镜头拍不成小鸟而郁闷不乐,林诗先生就对他说,没有长焦镜头拍不成小鸟,那就用“标头”去拍鸡鸭吧。这个故事对犯“两难”的影友是否有点启示?其次要量力而行,超越个人的经济条件去追求器材的档次、功能,必然会带来痛苦。
我们不否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但也要警惕走向极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财源是有限的。节制对摄影器材的欲望,亦是解除“两难”之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