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新生的生命之桥
2005-04-29熊江
熊 江
张权读者来信说他父亲患有下肢动脉硬化症,医生建议最好能做搭桥术,但他听说做了手术后不能运动,而且要长期吃药。于是,他很想知道,做了搭桥术后,到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叫做冠心病;如果发生在下肢动脉,就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于后者,目前常行动脉搭桥,即用人造血管跨越血管狭窄部位,或者利用微创手术将支架放置在血管内以撑开狭窄部位,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改善肢体远端血管的血供。
但是,下肢动脉搭桥术后,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维护这条新生的“生命之桥”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解答部分患者的问题,来解释搭桥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一条腿接受了人造血管动脉搭桥,出院后还能像以前一样活动自如吗?
答:理想情况应该是不受活动限制的。但是,由于人造血管的伸缩性较自体动脉差,当关节过度伸展和过度弯曲时,搭的桥墩(吻合口)会受到牵拉,加上肌肉的剧烈收缩对吻合口有挤压作用,因此,可能导致吻合口撕裂。所以,我们建议术后只能进行适度活动,如起居、散步等,但必须注意上台阶时下肢运动的幅度。同时,应避免深蹲、跑步和登山等大幅度的活动。
问:搭桥术后需要长期吃药吗?
答:人造血管和支架都属于异物,在体内与血液接触时,可能出现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很多患者因为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规范,往往短期内造成人造血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甚至闭塞。因此搭桥术后正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至关重要,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抵克立得、玻立维,具体用量和服药时限需根据医嘱。另外,服用降压药和扩张血管药对改善术后下肢血供有帮助。
问:搭桥术后需要忌口吗?
答:为确保下肢动脉血流畅通,避免动脉狭窄复发,建议即使在搭桥术后,患者也最好能戒烟、戒酒,杜绝高脂饮食。千万不要以为“搭了桥,就万事大吉了”。平时可多吃含有高植物纤维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食品,以软化血管和改善粥样硬化。
问:搭桥术后需要经常去医院随访吗?
答:门诊随访与手术同等重要。正规的随访能够保证血管长期通畅,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因为对于所有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而言,其术后狭窄复发比例都较高,定期门诊随访,行彩超或核磁共振检查,可了解人造血管或支架的通畅情况,监测血液凝血指标,以便调整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用量,避免过量服用引起出血。
问:搭桥术后发生感染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吗?
答:发生任何感染性疾病时,病菌都有可能通过血流到达人造血管和支架处。由于这些移植物缺乏机体特有的免疫能力,可能会发生移植物细菌的聚积和繁殖,严重的会发生移植物感染,最终需要移去人造血管或支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搭桥术后一旦发生感染性疾病,应当重视,立即到血管外科门诊给予正规抗感染治疗。
相关链接
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的慢性退行性增生性病变,最后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不仅影响四肢,有时累及心、脑、肾、内脏等动脉,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在我国,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达79.9%。因此,如何防治或控制动脉硬化已成为医学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发生于肢体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病。常有慢性肢体缺血症状出现:如劳累后下肢困重、不适,膝下发凉,小腿麻木,或足部由多汗到无汗,足趾、足背甚至小腿汗毛脱落,趾甲变厚,干枯变黑等,典型症状间歇性跛行相对少见。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常于短时间内由狭窄变为闭塞,或者形成血栓,造成肢体严重营养障碍,甚至迅速坏死。建议有疑似症状的患者及时找专家咨询,以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