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丘一壑亦风流

2005-04-29李贺文

旅游纵览 2005年2期
关键词:陈永贵大寨石坝

李贺文

一个秋高气爽、万山红遍的季节,我们来到了大寨。

去大寨游览参观的愿望早就深深地植于我的心中。两年前过昔阳而没能去大寨,回来后着实让我遗憾了好一阵。当面包车在大寨招待所门前停下,我便第一个跳下去,看到招待所楼顶上两个朱红大字——“大寨”,心中不由升起了一阵莫名的悸动。

想去大寨不是去旅游,因为那里没有名胜古迹,也不是去朝拜,因为她已失去了往日耀眼的光环,我们是想去寻找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难、昂扬向上、粗犷而质朴的创业精神。

走过人造平原,抚摸着梯田边那长满青苔的石块,想象着当年大寨人同大自然斗争的豪迈气概。开山凿石,填土造田。有人估算过,光贾进才一人打下的石块便能从大寨到北京摆上一个来回儿。

我在这些冰冷的石坝前思索着,那一排排石坝分明是大寨精神的不朽丰碑!这些冰冷的石块间洋溢着令人汲取不尽的精神养分,贮存着大寨人艰苦奋斗的鲜活故事。

走出大寨展览馆。院内矗立着陈永贵的半身雕像。像雕刻得很逼真,面目和善,眉宇间透着他特有的质朴与刚劲。脸上那犁沟式的皱纹,布满了岁月的风霜。

在虎头山的半腰,坐落着他的坟墓。由纪念馆到他的墓地是一溜青石阶梯,共分三个部分,在最后一截儿,阶梯的数量正好与他的年龄暗合,我数了数,共有七十二级。

我们在山坡上采了一束花草放在他的墓碑前。石碑后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圆形花岗岩砌成的坟墓,坐南朝北,正对着大寨村和昔阳县城。墓后山坡上的松柏,苍劲挺拔,傲骨铮铮;而东坡那满山的红叶便是抒写给他的壮丽诗行!

在陈永贵墓东侧的小路旁矗立的巨石上有叶帅题写的“虎头山”三个大字。站在巨石旁俯视山下,七沟八梁,色彩绚烂,层层梯田像黄灿灿的锦锻缠绕在山坡上。山上三个大蓄水池明镜般映着天上的白云。渠中流水潺潺,好一幅彩笔难绘的山水画卷。

山下矗立着大寨人一排排崭新的二层小楼。

下山后,我们来到了“陈永贵故居”,正巧陈永贵的长子陈明珠老人也在。老人向我们简要介绍了故居的陈设。南墙下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陈永贵生前用过的犁、锄、筐、镰等农具,正屋客厅里仅有两张沙发,里屋是一铺土坑。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当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故居,这里曾经接待过来访的一百三十多个国家的政要。

“他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1980年他要搬到北京去住,走时恋恋不舍地转遍了整个七沟八梁。”卖杂货的老汉介绍说。

“他一生的吃穿费用抵不上某些人桌上的一把牌,更不如某些人请客的一桌酒。”著名作家映泉如是说。

红叶萧萧凝暮蔼,秋风频频送微寒。怀着无限的激动与眷恋,回眸将晚霞辉映下的锦绣山水摄入脑海,便依依不舍地登上面包车,又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旅。

猜你喜欢

陈永贵大寨石坝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陈永贵: 全国只有一个人敢批评他
陈永贵搬进搬出钓鱼台始末
欢迎订阅《碾压式土石坝设计》
过去的苹果
新型加筋土技术在土石坝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188·贾进才让贤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浅谈土石坝输水涵管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
土石坝基础处理的常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