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5-04-29

企业文明 2005年3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文化

康 平

近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理解,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误区。消除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误解,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不能把企业文化片面化

现在有的企业片面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或老板的文化,忽视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固然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组织者,对企业精神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那就是一种个人文化或群体文化,而不是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要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它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履行。企业的领导者确实可以选择或影响某些企业文化要素,但并不能独自决定企业文化。因为,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员工对文化具有自主选择性。所以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领导者积极倡导的、为广大员工共同认可并身体力行的企业文化。

不能把企业文化形式化

有的同志片面认为企业文化即企业形象识别(CI),导致企业文化口号化、形式化。有的把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变成了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似乎企业文化只是企业的形象设计。其实企业形象识别仅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如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而已,CI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策划,是企业文化的导入方式,隐含在企业形象识别后面的是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内涵。现在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已经由企业形象识别CI(产品推销战略)发展到让顾客达到全方位满意的CS(经营战略),以及把二者结合起来的CC战略,但不论采用哪种战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都要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不能把企业文化简单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现在有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建设,认为就是提出几条理念,订一些条文,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使企业文化基本概念混乱,张冠李戴,没有本企业的个性和特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要经过广泛征集,反复推敲,表述一定要科学、准确,要体现本企业的特色和风格,反映广大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执行决定成败。如美国著名企业安然公司提出的“只能成功”、“只重结果”的理念和畸形的“压力锅”文化导致了安然畸形的管理,引发了做假帐事件,虚报收入和隐瞒越来越多的债务,最终导致了安然公司的毁灭。而中联重科以“至诚无息,博厚悠远”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至诚无息、博厚悠远”取意于《中庸》,表达了这样一种用文化管理的思想:做企业如同做人,须待人以至诚,创新无止息,才能博大雄厚、以至悠远。中联重科凭借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推行文化管理使企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获得“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荣誉称号。以上两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说明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企业不同的前途和命运。

不能把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载体等同化

现在有的学者一般将企业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这里的企业物质层面的厂房、机器设备、环境、产品等,制度层面的规范、条例、原则、法规等,均属于企业文化的载体,这些载体中包含着文化的成果。文化是无形的,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有形的事物或活动反映出来,往往有形的物质和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物质和制度载体得以表现。企业文化最初是作为一种管理哲学被发现的,那些隐含和渗透于物质、制度中的某种特定的理念、信仰、价值观、道德思想和文化传统才属于文化。因此,不能将一个企业的制度等同于文化,也不能将制度管理等同于文化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制度管理是有形的、刚性的管理,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一种外在约束;文化管理是无形的、柔性的管理,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自律与软性的引导,一种内在约束,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海尔定律的斜坡球体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瑞敏认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要想使它向上移动,需要两个作用力相互作用,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没有一个牵引力它就不能前进。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依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这个模式是“制度管理”。在此基础上,海尔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因而使“爬坡的球”有了“牵引力”,这就是“文化管理”。一个企业要得到发展,必须实现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平淡化

一个企业的短期发展靠机遇,中期发展靠统领,长期发展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不是花瓶,不是摆设,不能束之高阁,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企业文化力是强势企业再造新优势的创新资源,也是弱势企业开拓新强势的启动杠杆,更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迎战国内外市场的致胜法宝。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养成。我们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固本、强基、构筑经营之道和铸魂、育人、塑形的大事抓紧抓好,并真正抓出成效,推动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崔如波)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