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病魔 唱响生命的最强音
2005-04-29马永华姚忠瑞
马永华 姚忠瑞
音乐缓缓地响起,一曲《爱的奉献》在广场上空悠悠回荡,那字准腔圆、声情并茂的歌声感染了金场每一位听众。台下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不久前在南京市秦淮区平江府广场举行的“关爱健康,珍爱生命”演出的一幕。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台上的这位64岁的演唱者马雪青,曾两度与死神擦肩而过,又历经曲折。传奇般地成为誉满秦淮的“社区歌星”、流行歌手。她,就像一朵重新开放的鲜花,勃发风采;就像一颗刚刚升起的新星,光彩照人。
马雪青出生在南京城南一个依河傍水的秦淮人家。底蕴丰厚的秦淮文化,自小就孕育了她的音乐天赋。从小学时代起,她便喜欢上了吹箫、拉胡琴,也喜欢听人唱歌。她8岁那年,看到别人拉胡琴,她被吸引了;回到家就用两根筷子绑成十字架型,筷子一端插入一只萝卜,算是琴筒,当起二胡,往腿上一放,边拉边唱起来,惹得大家笑痛了肚皮。看见邻居吹箫,她又入了迷,就把家中撑蚊帐用的细竹竿拿出来锯断,用烧红的铁钉烫几个孔,就当起箫来。后来,那个吹箫的邻居,搬家时就把箫送给了她,她也一直很珍惜地保留到现在。
1960年,马雪青考入扬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不久就担任了学生会文娱部长和院民乐队副队长。有一次,院里举行文艺演出,服饰淡雅、身姿秀美的马雪青,手持长箫,端坐在舞台一角,为独舞《春江花月夜》伴奏。那悠扬而美妙婉转的箫声,将大家带入了一种如痴如醉的艺术境界,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几十年过去了,当大学校友聚会时,还不断回忆起那动人的场景。
1964年,马雪青毕业分配回南京担任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正当她积极寻找机会,准备在工作之余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才华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马雪青同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成为“接受再教育”的对象。
那年,马雪青刚刚休完产假上班,就冒着秋凉,与教师们一起去挑河泥,结果受了风寒,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时,她浑身疼痛,不能站立,去医院上下楼梯都要爱人背送。更糟糕的是,由于风湿“钻心”,不久她又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1983年,她病情突然恶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得不赴上海动了大手术。术后,医生坦诚地告诉她,生命的终期只有6年。可她不信这个邪,仍然坚持教学、工作,居然顽强地活了15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1998年,马雪青的心脏病又一次发作,手、脸、唇一片青紫,白天不思饮食,夜里不能入睡,两条腿肿得就像两个小炮筒,1.60米的身高,体重不到40千克,皮包骨头的臀部,连打针护士都不忍心往下戳针头。经检查,心脏二尖瓣彻底损坏,必须要进行换瓣手术。而这种手术的难度很大,加上马雪青的病情复杂,年龄偏大,医生便善意地劝她出院,回家去保守疗法。可是,她还是不信这个邪,心想,丈夫已在多年前遭车祸先她而去,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她已无所牵挂,她不愿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活着,她相信现代医学一定能治好她的心脏病。她在单位领导和许多好心人的支持下,尤其是得到了丈夫生前几位好友的大力帮助,有幸请到了著名心外科专家为她主刀手术。她永远也忘不掉1998年9月12日这一天。她生与死搏斗的最后时刻来到了:进入手术室之前,在她与前来守候的人挥手道别之时,那异口同声的期盼,那衷心祝愿的话语,使她流出了热泪,更加坚定了她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几小时后,在白衣天使的神刀帮助下,马雪青勇敢地战胜了死亡。
出院那天,阳光明媚,马雪青跨出医院大门的刹那间,真有一种重获新生、转世投胎的感觉!她深深地感到: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太重要了!她要为美丽的生命而歌唱。
手术后在家休养期间,她觉得自己每听到一首好歌总是激动不已,浑身感到舒畅。她还惊喜地发现自己有一双天赋的“音乐耳朵”和一副音质纯亮的嗓子,于是她萌动了唱歌之心.买回了许多VCD碟片,跟着碟片学起唱歌来。一支好歌她总要听上数百遍,唱上几十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渐渐地,她听到的夸奖越来越多,许多老同事、老邻居都诧异地说:“真没想到和你认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你竟有唱歌的天赋,而且还能把歌唱得这么好!”还有人说:“你的歌可以上台去演唱了。”在大家的鼓励、怂恿下,不久,马雪青毅然报名参加了一次“文艺演出”。那天演出前,她偷看了一眼台下,啊!这么多人!她紧张的浑身冒汗了!这时,只听主持人介绍道:“下一位演唱者,是一位业余歌手,她已经60岁了。说起她的经历,令人钦佩,现在就请她上台为大家一展歌喉!”主持人的这番话,令她备受鼓舞.她大胆地向台上走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胆怯了。忘情的歌声未落,台下已是掌声一片。老邻居洪女士热情地上台向她献了一束鲜花,说道:“马老师,您真行啊!”
面对鲜花、掌声与荣誉,马雪青坐卧不安了,她怎能满足现状?!她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唱出更多的好歌献给大家。于是,她决定拜师求教。在3位声乐专家热心指导和无偿帮助下,马雪青不分严寒酷暑、刻苦练唱。她还在家里多次办起小型的“个人独唱会”,广泛听取意见。一次,她唱完歌,打开门,眼前的景象让她愣住了:原来,走廊上、楼梯口、窗户下,都站满了人听她唱歌哩!她感动极了!决定把歌声带向更大的空间,让更多的人一起快乐。
一次,在中华门街道演出时,天下起了雨,看演出的人很少。可马雪青等演员仍然冒着风雨,为群众做了热情洋溢的演出;还有一次,在夫子庙街道演出,偌大的夫子庙广场,舞台下面人头攒动,演员们头顶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把一个个动人的歌舞节目送到每位观众的心里。对待演唱,马雪青的态度是,哪里需要,她就到哪里去,只要大家快乐,她就快乐。
马雪青不仅唱歌,她还为当地社区编写了“开源社区之歌”,社区有了自己的歌,群众可以歌唱自己的社区,这可是全国首例啊!不久,她的歌被区委宣传部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节目推荐给南京电视台夺冠栏目。
在电视台比赛时,马雪青以一曲《三国演义》电影插曲“历史的天空”,从200多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2002年“南京社区文化精英大奖赛”十佳第一名的殊荣。在电视台举行颁奖大会的那一天,她走上舞台,站在领奖队伍的第一位,她手捧鲜花、奖牌,眼眶里闪动着无限激动、无限感激的泪花……她要用歌声告诉所有呵护她的恩人、好人:重获健康的马雪青,已在用她那特有的方式,放声歌唱.报效社会了!
从此,马雪青不仅在社区、街道、舞台、荧屏上唱,她还把歌声送到医院,送进病房,要为那些正在与病魔抗争的病友送去鼓舞和力量。有一次在胸科医院病房,她的一曲“祝你平安”和“爱的奉献”唱完后,一位80多岁的老病号,用他那双干枯、颤抖的手,紧紧握住马雪青的手说道:“我以为这辈子自己只能在这里等死了,不会再有快乐了,没想到今天听了你的歌,我真高兴、真快乐……”一位小病号跑上前来说道:“奶奶,我听了您唱歌,连糖都不要,就把药吃下去了,您的歌太棒了,我长大也要唱歌。”马雪青就这样,用她的歌声,为社会、为寻常百姓默默地做着不平凡的奉献。
2004年以来,她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如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秦淮文韵、安徽《华夏女工》杂志、江苏《莫愁》杂志、江苏卫视等),人们都说,马雪青的歌不是用嗓门在唱,而是用心灵在唱!
如今,她面对“迟来的艺术青春”,正努力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她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她要登上中央电视台“非常6+1”、“夕阳红”的舞台,在那里唱响她心中的歌,展示出自己极积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健康不懈地追求。
“夕阳无限好”。马雪青在她人生美好的黄昏里,用她那执着,用她那坚毅,用她对生活的热爱,谱写出一曲健康的赞歌。唱出了生命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