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秦在齐

2005-04-29储道立熊剑平

领导文萃 2005年4期
关键词:燕昭王燕王孟尝君

储道立 熊剑平

大家知道苏秦,大都是因其以三寸之舌,游说六国,与秦国敌。当时的苏秦张仪,片言胜九鼎,寸舌抵万军,纵横之间,风云为之变,一时“纵横之术”竟成显学,位列诸子百家。

谋 局

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是邻国,燕弱而齐强,齐国将战略矛头对准燕国,燕深以为忧。公元前314年,燕王哙因把王位让给丞相子之而酿成一场内乱。此时,齐宣王乘机大举攻燕,燕军几乎覆灭,燕王哙和子之都被杀。从此,两国的仇恨更深了。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苏秦也恰在此时来到燕国。一个有国仇家恨,另一个有宏图大志,两人一拍即合。燕昭王赋予苏秦极大的信任,而苏秦则不失时机地向昭王献上“谋齐”的策略。

这时的齐国,宣王已死,滑王继位。滑王开始一段时间重用孟尝君,并在其辅佐下使两个大国———韩国和魏国臣服,同秦楚的多次交战也不落下风,只同赵国保持着密切的盟友关系。赵国也同燕国接壤,其实力已在赵武灵王领导下大大增强,这对于燕国谋齐的意图非常不利。于是,燕王派苏秦前往齐国,意在破坏齐赵关系。不过,苏秦给燕王的真正策略是使齐国“西劳于宋,南疲于楚”,使齐国在攻楚的过程中削弱自己,在攻宋时得罪其他大国,从而四面树敌。这是燕国的总战略,而破坏齐赵关系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公元前300年,苏秦第一次奉燕昭王之命来到齐国。这次苏秦是以人质身份去的,不过,此行并未取得任何成果。

设 局

孟尝君在齐国的声望日隆,齐滑王终于怀疑其有二心而罢免了他。齐王亲自执政后,首要的政策变动就是和赵国断交,并和韩魏关系恶化,因为这些政策都是孟尝君当年制定的。燕王见时机来到,于公元前289年派苏秦第二次到齐国去。

苏秦首先告诉齐王一个谎言:韩赵魏三国都希望同燕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齐国,而燕国拒绝了。齐王一听这话,马上对燕国派来的这位使者另眼相看。苏秦立即不失时机地向齐王献上50辆战车,齐王大悦。高兴之余,齐王还就秦国邀其共同称帝之事向苏秦征询意见。秦国的意思是齐国称“东帝”,而自己则称“西帝”。这当然是秦国的一个策略。秦的真实意图是,先不得罪强大的齐国,而把其余的小国摆平再说。苏秦的任务是让齐国同韩赵魏的关系继续恶化下去,如能再同秦国交恶就更好不过了。苏秦向齐王“揭穿”了秦的阴谋,劝齐王别去理会秦王,齐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自己的实力,而不是称帝。齐王一听,感觉有理,就问苏秦如何发展自己。苏秦立即怂恿齐王去攻打宋国。

宋国处于大国夹缝中,自然牵动各方利益。为了确保攻宋的胜利,齐王甚至修复了与赵魏的关系。齐国要攻打宋国,秦国马上派人来劝阻。但此时的齐王是心意已决。齐国在攻宋的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而在外交上则与秦楚等国交恶。齐王被眼前的利益牵着鼻子,被苏秦的好话堵着耳朵,在一条通往深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破局

齐国终于同秦国全面交恶。苏秦告诉齐王应当乘胜攻下宋国,这时最好还有支联军,能吓阻秦国不敢出兵救宋。苏秦一再向齐王保证,燕国对齐国绝对忠诚,只要说服韩赵魏即可。见齐王有心动迹象,苏秦赶紧自荐:如果齐王信任,我苏秦可充当这一使者。齐王立即派苏秦以齐国使臣的身份前往燕国和三晋,说服各国以组织联军共同伐秦。

苏秦首先赶到燕国,除了汇报在齐国的进展,还同燕王密谋下一步计划。其间,齐王杀掉了燕国派到齐国的一位将军,这事足以让两国反目,但燕昭王最终忍了下来。为了长远之计,昭王甚至向齐王主动道歉。苏秦也曾为此向燕王表示他不愿再回齐国了,因为齐王既能杀燕国将军,未尝不会杀苏秦。不过,苏秦最终还是决定把谋齐之事继续下去。随即苏秦迅速赶往魏国。

这时又要提到孟尝君。在齐王手下死里逃生后,孟尝君到了魏国。凭借名望及众多谋士之力,孟尝君很快取得了魏王的信任,左右着魏国的大政方针。但他一直寻机报复齐王。苏秦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明里在为五国谋秦做准备,暗里又为联合赵魏反齐做筹划。当然,齐国不止派了一个苏秦去联系此事,还有其他使臣也做了大量工作。苏秦到魏国时,五国联军计划甚至已执行了一部分。齐国首先派军进驻魏国,攻秦联军初步成形。齐王乘机加紧了对宋的进攻。

不过,齐国的“明为攻秦、实为取宋”的计划不久就被赵魏等国看出来了,加之过往恩怨,联军攻秦自然不力。为此,苏秦曾致信齐王,希望他能适当照顾兄弟们的情绪,并把主要斗争对象放在秦国身上,而不要放过联合的大好时机。苏秦此举无疑是想把齐秦关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燕国方能坐收渔利。

燕昭王以为等到了攻齐的时机,准备联合韩赵魏,乘齐军主力攻宋时对齐来个突然袭击。想法虽好,谋划却不慎泄漏。齐王闻讯大惊,立即收回攻宋兵马,并把情况通知了苏秦和孟尝君。苏秦随即通报昭王。由此可见,苏秦当时的身份还未被齐王察觉。

韩赵魏愿意同燕国联合的原因不外是身处齐秦两个大国间的日子太难受。在他们看来,最好能适时的削弱其中之一。不过,他们能否真正走到一块儿,每每受到各自的对外政策乃至执政者个人好恶的影响。比如,魏国的孟尝君积极反齐,赵国的奉阳君则主张亲齐。当时赵国的力量比较强大,所以趁着五国联军名义上还在,孟尝君和苏秦都希望能把这一股力量真正用上,以借攻秦之名达成弱齐之实。苏秦于是告诉齐王,说三晋在攻秦不成后势必会与秦讲和。齐王听到此话,抢先与秦和好。齐王的出尔反尔更坚定了三晋联燕反齐的决心,甚而把秦国也拉过来。

苏秦为燕国的利益而不辞辛劳。他希望燕王“慎毋(非)令群臣众议攻齐”,即不要和有些大臣们公开讨论攻齐的事,他知道“言者以臣贱而邈于王矣”,怕燕王受臣下的影响而动摇对自己的信任。在苏秦看来,最理想的效果是让三晋先动手,而燕王不必做反齐的急先锋。当他得知齐王已开始疑心三晋将联燕攻齐时,又致信齐王,请齐王对燕国放宽心,为的当然是进一步蒙蔽齐王。在苏秦的周密筹划下,由三晋首先发动攻齐的计划差点就付诸实施了。公元前286年,赵国首先向齐发难。不过,战争结果未见记载,可能这次行动胎死腹中。不过,由此可见苏秦对当时诸国关系产生相当的影响。

但是,苏秦也终于露出了他的可疑迹象。

功 成

首先怀疑苏秦身份的是同齐王关系密切的奉阳君。这位赵国的宰相在为先前攻齐找借口的时候,立即想到了将苏秦作替罪羊。他未必找到了足够的证据,却马上将一些甚至可能纯属猜想的东西告诉了齐王,并立即限制了此时恰好在赵国的苏秦的活动。齐王不敢相信,所以派人和苏秦对质。苏秦当然巧妙应对,并向使者尽说其对于齐国的忠心。另一方面,苏秦马上向燕昭王报告此事,并请昭王设法帮助自己脱离赵国。燕王立即派人暗中同奉阳君调解,但苏秦的处境并未得到实质改善。直到燕王对赵国发出严重抗议,苏秦才得以被释放。这一年是公元前286年。

为了继续破坏齐赵关系,苏秦直接由赵国赶赴齐国。苏秦之所以敢大胆赴齐,更多的恐怕是责任使然。而这一次,他居然又成功了。

苏秦到齐国后立即给赵王写信,希望他能同齐国联合。其目的是打消此前奉阳君给齐王带来的猜疑。在攻宋的过程中,苏秦显得比谁都热心,比谁都关心齐王的利益。齐王自然不再怀疑苏秦。宋国在齐国的第三次进攻中终于陷落。宋的灭亡引起诸国一片恐慌。所以,齐与秦国的友好也未能长久。在齐国攻下宋国后不久,三晋便说动秦国一起伐齐。燕国当然会积极参与其中。不过,在苏秦的建议下,燕国始终保持表面的沉默。即使在五国联盟内部,昭王也要解释清楚:伐齐有燕国一份,但燕必须表面上维持对齐的友好。燕对齐的示好不仅对苏秦在齐国的生存有利,也为下一步攻打齐国留下了一个隐蔽的方向。

公元前284年,五国联军正式形成,其标志是燕昭王悄悄同赵王会晤。联军由著名将领乐毅率领。乐毅是燕将,但此时的身份也已变成赵国人。苏秦作为内应,当然会将齐国的设防情况悉数向乐毅汇报。这也可能是乐毅能顺利拿下齐国的关键所在。苏秦劝齐王在燕国方向可以不设防,以集中力量对付西线之敌,因为燕国是决不会反齐的。齐王竟相信了他,并按照他的建议去进行布防。这样一来,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从燕国方向对齐国发起了猛攻,所到之处并无强力抵抗。乐毅在战事上的胜利,等于宣告苏秦身份的彻底暴露。气急败坏的齐王立即对苏秦施以车裂的重刑。积16年之心血,苏秦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终于盼来了齐国的战败,同时也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孙子·用间》认为,“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苏秦便是一个“上智”之人。作为一名战略间谍,苏秦个人的胆识、才干令人刮目相看。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头绪众多的事件中,苏秦既要谨防暴露自己,又要有所作为,有时还需要当机立断、果敢决策。在那个通信联络极为不便的时代,他不可能时时向燕昭王请示,一切只有靠自己深思熟虑。无论是对付齐王,还是与韩赵魏三国周旋,他都必须具有洞察国际形势、善于分析战略态势、巧妙应付、善于辞令的能力。他的这些素质和才干,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于一般意义上间谍的要求,而是集谍报经营、战略分析、谋略运用和军事外交于一身。

苏秦死后,大批士人研究苏秦张仪之术,乃有“长短纵横之术”“游说之术”和“长短之术”盛行,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并列于诸子百家的学派———纵横家。苏秦死后,其书信被辗转传录,成为纵横家的重要教材之一。而纵横家直至汉代初年,还是一门“显学”。由此可见,苏秦对于那个时代,尤其对于其身后的纵横家们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

(李学茗摘自《世界军事》)

猜你喜欢

燕昭王燕王孟尝君
冯谖为孟尝君“买仁义”
东周列国志(14)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谭拾子调停政坛恩怨
一个故事挽回名誉
一个故事挽回名誉
被逼上兵变之路的燕王
棘刺雕猴
中国寓言故事:燕王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