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男
2005-04-29
一眨眼,上海这个“作文化”弥漫的城市里又盛行起了“作男”。
作男不是贬义词。作男的“作”如今被定义为有勇气、底气和不圄平庸的“作为”。不是每个人都“作”得起来的!
对于女人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作”是智慧,是不懒惰,是自立,是爱与被爱,是世故。对于男人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作”其实是大智慧,是不妥协,是真性情。
“作”的咬文嚼字
《辞源》记载——《易经》云:圣人作而万物现。“作”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振作,大气之及。但这只是普通话的解释,而当“作”由中央下放地方后,上海人说:“伊一日到夜蹲勒屋里厢作天作地,作死作活,作骨头。”宁波人说:“该小娘真会作娇。”“作”就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闹别扭,撒娇。
作的来源
文/孙雪婷
专家认为:“‘作是一个典型的上海方言特征词,它的写法是代用的,并没有早期北方话书面语上的出典。‘作似乎起源于‘作死一词。‘作死中的‘作与‘作弄、‘作难中的作一样,是进行某种活动的意思,于是才有了‘自作自受一语。如果‘作死再加上‘作活,那真是翻天覆地作到家了,可能就这样把上海话中‘作义连到了‘作这个字上去了。”
说“作”说惯了,以为它就是与生俱来的出现在上海话中。其实,我们现如今嘴里常念叨的“作”,完全是个新形流行语,再早也早不过八十年代。也许你会说,早就听妈妈说过了。可是此作非彼作,妈妈所说的“作”,多用来形容小孩。那个小孩不乖,整天要这要那,这也不称心,那也不称心,老是对你吵啊闹的,不能满足便是哭,难以对付,便被贯以一句:“迭个小人真会作。”这个孩子之不受欢迎,可见一斑。由此可见,“作”是一种性格,有会作的人,也有不会作的。即使是连张爱玲这样熟用沪语的女性作家,也未见到其作品中出现用“作”来形容女性的用法,以及“作”的一些引申词,如作精作怪、作死作活、作天作地等等。
近年来的“作”,已成了一个点击率较高的时髦词了,而且已多落到年轻女性的身上,表示女对男的小闹闹。内在含义也从显著的厌恶,转为了颇为可爱了。有“惹劲、灵清、活泛、杀辣”的含义,而不是“猛门、横对、恶掐、触气”。但这并不表明“作”这个词词义的中心义素改变了,由认识上差异的是它的附项意义,或者说对那些表示色彩意义的义素看法上有了差异。与另外一些词语一样,在现代社会里不再是一边倒,在理解上不再是一元的非好即坏,而是可以从原来的贬义深处窥见它的褒义,真正的一分为二了。这也表现出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容纳性。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如今男性的审美观的变化。从贤妻良母、温柔娇羞,转变成了需要一点个性的女孩,不但具有挑战性,也具有征服感。如今不难听到男人们公开表示喜欢“作女”,而女人们坦然愿意被称为“作女”的现象。
而将“作”这个词用于男人的身上,则是更近的事了。就像“十三点”这个词,本来是上海女性的专署,可是近年来,很多男性也开始运用这个词来表达独到的情感。就此可以看出两个问题,即“作”字的普及化以及上海男性的中性倾向,相信如果“作男”这一说法一经推广,一定会使“作”义素色彩更为丰富生动,这也是语言动态的魅力所在。
男人为什么要作?
文/待儿
现下分析作女的文章,比比皆是。但好像评点“作男”的,尚未见得。
勉为其难,剖题来看,“男人为什么要作”的实质就是从——男人为什么不能作?什么样的男人才会作——等层面上探讨,对此笔者略有心得,说出来不怕贻笑大方。
男人为什么不能作
首先来讲男人为什么不能作?请问,“作”分男女吗?恐怕不分!那么,大可以问一句:男人为什么不能作?
先前平常里“作女”说得多了,好像是一类女子的代名词。于是,男人们不愿夺人之美,又嫌“作”这个词略带贬义,索性远远避之。实质上,有些男人作起来,也是作得呼天抢地。扪心自问:他们为什么不能作呢?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统统压下来,因为做得苦、做得累,难免就只有作。
亲眼见过某位仁兄,大学校园里任教,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倒也过了几年舒坦日子。后来发现不少“少壮不努力”的昔日同窗,竟比自己过得更加舒服,碰巧家里人一撺掇,便辞了公职,下海了。但结果呢,做得不如别人,整天在家里唉声叹气——成为作君。
还有一位,未来岳父是成功商人,自己还是一名小科员。本来女友一片好心,怕其劳财劳神,大度表示今后婚事的一切操办均可由女方承担,连150多平方米的高档婚房也囊括其中。碰上别人真是求之不得,但这老兄硬是宁可不吃馒头争口气,婉拒女方好意,决心一力承担婚事操办。结果囊中羞涩连个婚房首付都拿不出,家人、朋友都劝他放低自尊,“这又不是什么丢人之事。”此君摇头之时,仍不忘对他们一一恳求:还有存款吗?借我点!如此三番,男方与女方家后来竟闹出矛盾,差点连婚事都给取消。知道详情者都谓这个“硬骨头”女婿实在有点“作”,这样的作你能说,是对还是错?
女同胞说,在家里面不作不行。女人作起来,总归有她的道理。其实,有些大男人何尝不是,“作”就是他的伪装,是其在生活中的防弹衣,脱不得。
最简单的就以家庭为例了,看过电视剧《双响炮》的都记住那里的一句经典旨意:“一个男人终将被两个女人所奴役--老婆及丈母娘”。其实按照笔者意思说,在家里面,是老母、老婆、丈母娘三个女人一台戏,男人夹在其中,不得不作。都知道婆媳是冤家,男人家总要在其中打圆场、调和矛盾,不能以作对作,那只有在里面左右为难,不作怎么行?
什么样的男人才会作?
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男人才会作?
一说:有本事的男人才作。
《倚天屠龙记》中的主人公张无忌不知道大家记得吗?夹在张敏、周芷若、殷离、小昭中间,枉为武林第一高手,却是被儿女私情弄得头昏脑胀,一会觉得张敏好,一会又和周芷若定了婚约,乾坤大挪移的功夫在这感情游戏上面也发不得劲。反正在这方面,全没有一派武林高手的侠风义胆,见地也差。整个故事里就在那里作天作地,令人直起鸡皮疙瘩。但是,他就是有本事让这些女子死心塌地地围着他转啊,他的师哥宋青山等人就没了那份福气,想作一没对象,二没观众,没得作啊。
不要以为这是小说故事,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不少钻石王老五不就很作吗?怎么作?看看他们的征婚启事就知道了:大学文凭、美貌、贤惠、会英语,更重要的是:处女。其实呢,早就东挑西捡过了,这个也不满意,那个还差一点。凭什么那么作,还不是因为有了本事,成为了钻石级,就有了作的资本?
职场上,这样的作男更多,有点才华的已经有了些作为的那些大男人小男生,你们不觉得那些都挺作的嘛?
不少人以岗位尖兵、业务能手自居,有感没能遇上伯乐,好比游龙潜水,顾影自怜。今年拼命给你干活,明年你不加薪,立马递上辞职报告走人。
别人都劝好好再干两年,他们却说,付出必须与所获价值等额。话虽没错,可惜往往高估了自己。当“跳蚤”跳东家跳西家,却总似没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暗地里,只能呼朋唤友,以酒解愁愁更愁,你说,作不作?好在他们都有作的理由、作的本事,希望作出梦想,作出价值,作出新天地,作得你奈何不得。
这第二说法,甚是新奇,也不妨拿出来与读者共飨。说“作男”的“作”,乃可以是“作秀”之解。当然,这个作就有高下之分,“作”得巧妙的,有“作”为就有地位;作得不甚高明的,换来千夫所指。
有人说如柳下惠的坐怀不乱,就算是作得高明的。从行为上看,柳下惠做好事其实也是作秀作出个名声,否则坐怀就做怀呗,干吗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送他了个坐怀不乱的美名,从而他也把自己树立成一个规矩好男人的典型,在历史上流芳。
笔者觉得有如此说法的人观点颇为勉强,还说柳下惠是“行为上没乱,不等于心没乱。”真的是不识吕洞宾之心,多半也是个作男。但是,也不失为一种理解吧。但另外有些男人,却真真实实是在作秀,在“作”。
去看看官场之上,作得人少吗?不作,岂能加官进爵?好比有些人表面上光风霁月,从不多拿老百姓一分钱,当真是一方表率。但是后来一查出有问题,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贪污的事也没少干。为什么?平时表面上作得漂亮啊,背地里却又是另外一套,自然外人难以察觉喽。
再看看娱乐圈也是作男不少,麻袋装锥子——个个想露头。那个在国内公开炒作自己的大鳄邓建国,毫不谦虚地称自己是炒作大王。炮制张艺谋的绯闻不够,竟还宣布自己要出家,真不知道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作得的确有一定的水平。依笔者之见,倒真不如出家算了,修身养性,好过丢人现眼。再例如那个打动了无数少女芳心的F4组合,在散不散伙问题上曾一度是纠缠不清,有两个哭鼻子不知道哭了几回,还当着媒体指派柴姓女经纪人的诸多不是,几个大男人没一点男子气概,作死了。
娱乐圈还有不少男人,不管是演技派还是肌肉男,都拿起圆珠笔、打着五笔字,奔着出书的康庄大道去了。写出的却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尽是些卖前妻隐私、讲人家是非、甚至是替别人算好了来年命运的东西,都是作天作地作人呢。
现在回过头来,您大概知道男人为什么要作了吧。生活所累,没本事的要作,有本事的也要作;为谋振翅,没本事的要作,有本事的更要作;伪装自己,双面示人,作到不露一丝痕迹,才算是作中高手。
什么样的男人不会作
文/何菲
顺着上文的思路,我概括出几种不会作的男人。
1、笨人不“作”。笨人不会“作”,因为“作”是要智慧的。
2、懒人不“作”。懒人不想“作”,懒人不一定笨,但他懒得花这个力气,因为“作”要消耗精力。
3、不敢作的人不作。因为他们一作会被人一巴掌拍死,丧失自己全部的生产资料。
4、不爱你的人不“作”。如果一位女子不爱你,她就没有必要对你“作”。要是对任何人都瞎作八作,那么大家都会将她当作神经病,“作”本身的意味也就不存在了。同理,男人也是如此。
5、 你不爱的人不“作”。如果你不爱一位男人,那么他的“作”就与你无关了,即使他“作”倒了长城,你依然可以大摇大摆,天塌不下来。你不爱余纯顺,他“作”死在了罗布泊,你依然滋润地生活在上海。
6、无私的男人也决计不“作”。因为“作”来源于自我意识的不满足,无私自然不作。然而佛禅意指“无即是有”,全无即大有。此类男人——情,不知所已,一往而深。因而又可以称作是大作之人。
作男,给自己一个作的理由
文/张祝其
女人“作”,权可当成是“嗲”;小孩“作”,也就是任性;男人“作”,却有些难觅托词了。可就算“作”得吃力不讨好,“作男”却不见少,反而愈见愈多起来。从心理学、潜意识、人类行为学等等角度来说,“作”的人总是有目的的,有了目的才能“作”得有理有据,才能“作”得理直气壮。可毕竟人类是有多样性的,故而这种目的性还是需要小小地探究一下。
同作不同命
作女之作多是外在的,想要如此转念又要如彼。外在的表现形式自然是最容易被人所察觉,继而被满足——推翻——再被满足——再被推翻……这被定义为作的标准形式,标准流程,标准评判标准。
这样的标准,作男自然也是要遵循的。尽管按照这个路子走多少显得有些赤裸,有些做作,有些矫情,有些乏男子气概,可不如此又似乎脱了作的神,没了作的味儿。还是姑且不论这种大鸣大放的形式是不是适合于雄性人类,只管先找找由头。
女人的作,常常源自于“嗲”、“发嗲”。嗲,作为动词,基本上是女性的专利,如若套到男人身上,多少要让人骂作“娘娘腔”。女人嗲,是撒娇,是献媚,是种讨好,是要让受者骨头起酥失重。无疑,这属于一种策略,一种软性的攻势。“嗲”的进一步,便是“作”。因为有“嗲”做基础,所以“作”才能得以施展开来,才能游刃有余而不至被硬生生驳回。
换到男人身上,似乎就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了。因为首先男人没什么“嗲”可以发,“嗲”在男人身上只是一个形容好坏的形容词。说你好,也许会称声“嗲”,说你不好就是“嗲不死你了”。没有了开路先锋,男人去玩“作”,风险就是买保险也赔不到的。
吃力不讨好,伸头还要挨一刀,男人还是不要“作”了罢。可换过来说,所谓男女平等,凭什么女人作得男人就作不得?
作就作罢,只要能找到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先。
巧克力现象
吃酸的怕倒牙,吃辣的怕上火,吃甜的怕发胖,吃咸的怕高血压——折腾半天都没吃上一顿饭。乍看颇讲生存质量,咂吧过滋味来也就是个“作”。
或许多数人自觉也都经历过这种状况,但未必便能够得上“作”。大部分人做这种挣扎的时候只是因为心存谨慎,而另一部分人却大不一样——这一部分人的原则是:其他的时候什么都行,但在特定的人面前,特定的环境之下,一定要五盼六顾挣扎再三。并且,不光只在对付肠胃上,对付任何有选择的问题上都是如此,包括本无选择前提下强行创造的选择。
这种极为不“爽”的行为方式偏偏可以让“作”者觉得非常之爽。俨如喝酒上头,兴奋并且人来疯。这一类非正常反应,也许可以一概归之于大脑皮层的异常活动。
异常活动,也就是平时极少发生的情况,无外乎两种:一是少有的愉悦,一是少有的痛苦。如果废了半天力气,花了那么多功夫是为了达到难得的痛苦,那属于自虐狂。故而,从正常角度来推测,“作”的原因和目的都是想要获得一种愉悦。
满足感,这和其他任何人在自己的要求或者渴望化为现实时所产生的感觉毫无二致。具化地说,类似于一个对巧克力有所偏好的人吃到一块极品巧克力之后的感觉——满足,幸福,甚至于陶醉其间。
但,满足感并非终点,恰恰只是一个起点。
所有喜欢巧克力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品尝到第一口的幸福之后,往往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去吃第二口,继而第三口、第四口。即便有意识地想去停止这一切,心里想着这是最后的一口,可最后剩下的总是空空如也的巧克力盒。如此,满足感变成了一种难以控制的动力,促使你不断地继续去获得下一个高潮。
用“巧克力现象”我们可以解释很多类似的情况,像电影《瘦身男女》中为什么一个失恋的人会在短时间内变成大胖子,或者为什么有些人郁郁不得志却有工作狂……还有为什么如果一个人要作的话,就不是满足他第一个愿望就能把他打发的。
挑战无处不
挑战无处不在——听到李咏在“幸运52”里不断唠叨这句话的时候未必有太大的感触,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在你耳边不断更新着那些莫名甚至荒诞的要求,而你似乎又必须满足他的时候,你就会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
尤其,当这个挑战你的人是你的男友。
相对而言,似乎男性比女性更喜欢或者更愿意接受挑战,也就是说女性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挑战的承受能力要相对弱一些。那么,好像作男们用这种手段去考验一个女性的承受能力就显得太过残忍了一点。但是,如果你不让他们这么干,却又似乎是对这些“以挑战为生命”的作男们的一种残忍。
作男们所不懈挑战的是他人的容忍极限。
作女因为有“嗲”这身“软盔甲”,所以往往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挑战成功,即便不成功,也多数都能全身而退。但换到“先天不足”的作男身上,至少就少了条退路。可也就是因为少了退路,反倒让事情变得更有趣,挑战变得更具刺激性起来。
要达到目的、获得满足感,而又不能让对方立马“翻毛腔”,就要比单单去想怎么折腾一个人更有难度、更具技术含量。因为如果掌握不好,最终倒霉的只有自己——要么就此一拍两散,要么再花上十倍百倍的精力去挽回损失。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自己作自己,或者说自我挑战。
这一类“闷作”的人,往往被视为完美主义者或者毅力超坚韧者。他们对别人也许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对自己却万般苛刻。自己的想法可以否定再否定,自己的成果可以挑剔再挑剔,然后就有理由重新去解决这些别人也许看不见自己却觉得比天还大的问题。
虽说这未必是坏事,拔到一定的高度还可以称为文明进步的动力。只是如果太过于吹毛求疵而不知休止的话,那就只能归入“作”的行列了。并且,最糟糕的是,一旦走火入魔的话,离抑郁症就不远了。
策略性迂回
想什么说什么的总被人看成“缺心眼”,但圈子绕得太多又会被认为“抓不住重点”,能站在这两点中间的,叫做“懂得策略”。
有一类作男的座右铭就是“要策略性迂回”。
他们认为有些话直说似乎显得太过赤裸,绕圈子又怕对方过于迟钝,所以要采取一种相对比较容易控制,并且能够达到目的的方法。
他们所谓的“策略”,就是用种种令人头痛的问题来引导对方。最终或者把对方逼到抓狂而无条件投降,或者在他们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之中恍然大悟醍醐灌顶领会精神。尽管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对三岁小孩讲解“白马非马”式的无厘头,但是往往却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当然,这类作男还是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和一定高度的智商。
以此为理由的作男,多是自诩心智成熟思维缜密智商颇高的,也就是所谓“智慧型作男”。但是再“智慧”也还是作男,只要“作”上了,也难免遵循作男守则第一条——有理说理无理找理。即便真是有智慧,那也用到邪道上去了。
所以,严格地说这种“策略性”其实也只是给自己的一个理由。对于别人来说,也就是无理取闹。
真正的策略总是要“有理”、“有节”、“有度”。作男的策略一般也就是“为达目的不惜一切”。
故而,这种以“策略性迂回”作为理由,基本可以简单驳回。
无论是因为想获得满足感,还是因为具有“挑战精神”,又或者是施行“策略性迂回”,勉强都可以算得上是有那么一点原因,那么一点理由。
只要不是因为无聊,因为愿意,因为不作白不作,即便是作男,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吧。
俗话说得好,“小作怡情”嘛。
BOY TO MAN,成长在作中
文/孙雪婷
处在某种生命的转折阶段,生物,尤其是雄性生物,就会表现出某种令人“厌恶”的特质。比如长牙时的小狗,如果你不给它买个“咬咬骨”磨牙,那么它就会痒痒得难受,遭殃的可就是你的桌腿、沙发和枕头了。就像青春期的小男生,总是令父母眉头紧锁,怀疑他是否心理上不太健全,因为每次你要他往东走时,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朝西,人们把这称为“青春期躁动症”,这不是病,可是闹起来却要你的命。
而二十岁到二十五岁的男生,你说他们还是小朋友吧,非跟你急不可。但是,要承认他们是男人吧,却又如此青涩。急不可耐的男孩,恨不能在胸前挂个牌子,上面写着:“我要做男人。”一点点的不安,一点点的自卑,一点点的羞涩,一点点的期待,造成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内容,我把它称为“成年期作症”。
外貌之作:比女人更臭美
你相信吗?男人的“美丽细胞”一旦被激发起来,比女孩子还那个。说得好听叫做讲究,说得难听,那被称为“屁”。
但总觉得,男人开始修容,并不是坏现象,谁会觉得邋遢、凌乱的男人舒服呢?任何憧憬的规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从对于外貌的关注开始的,因为热爱生活,所以热爱自己;因为热爱自己,所以热爱外表;因为热爱外表,所以热爱生活。这可是个良性循环,也许他开始找工作了,也许他升职了,也许他恋爱了,反正他长大了。
认识两个男生,一个是在校的小Z,刚进大学时白白胖胖的乖乖男,一副没主见的小媳妇状,也倒蛮讨喜的。转眼升了大三,偶然再次相见,发现瘦了不少,听熟人说,是花了大功夫减的。一顶贝雷帽,一身牛仔衫,一看便知是用心修饰过的。虽然有几分做作的拘谨,但是明显自信倍增,壮志满满,听他和邻座的女生高谈着关于要出本书的想法,显然性格的变化远胜于外表。
另一个是刚毕业的小H,任何女人面对他,都得甘拜下风。他对于护肤的懂经和实践程度,绝对超过在场的各位女士。从香奈儿到碧欧泉,没有他未尝试过的品牌,他家的化妆柜上装备绝对精良,定期会到各个柜上探访有否新产品进货。虽然你以为他羞愧难当,人家可是自得其乐,硬是将“战痘”的青春进行到了底,换得了一脸“清静”。事实证明,外表是重要的,从此以后他成了“面霸”,从外交部到国际学校,没有他通不过的。目前正赴北京国际广播电台实习,前途如脸庞般似锦哦。
爱情之作:上上下下的享受
二十到二十五岁的男孩,不懂爱情,很难;懂得爱情,难上加难。男人的青春期远远长于女性,即便是四十岁,依然可以魅力蛊人,但女人却不得不早早改走了“气质路线”。好像也因此,他们有权拥有更多的懵懂和暧昧,在女孩们已开始考虑婚嫁的年龄中,照旧地“作情”着。
他们在做实验,在爱的伤害与被伤害中体验人生,体验成熟。并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日子里,将二十五岁前的爱情视作当时成功的标志与丰碑,就像四十岁的男人拿事业作为炫耀。
长了一张“余文乐”脸的小C,小小年纪便有了“情场老手”的辈分。拜倒在他“石榴裤”下的女青年不计其数。他自认为综合指数高到无人能敌,可是情感经历却异常坎坷、艰辛。“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三天两头总又听到他自述最近的一场失恋。很久之后,才知道原来他的感情保鲜期只有三个月而已。“三个月,三个月里我对每个人都是真心的。可是渐渐发现她们都不了解我,我希望未开口,她便知我心中所想。”瞠目结舌之余,怀疑最终那个有“心灵感应”,跨越过三个月危险地带的“幸运”女子——他未来的妻,会否在他如群的红颜知己中窒息。
与他相反的小J却是个典型的痴情种子,初恋遇到了美丽的百合,搞得他有点神魂颠倒。一周见七天,一天盘问三次,检查手机是家常便饭,男性朋友是肯定要消灭。百合有些迷茫,对他百依百顺吧,他就嚣张跋扈,像头画圈为界的雄狮;对他苛刻冷淡吧,他就失魂落魄,似只戚戚切切的流浪狗。“谁说不是呢,小男人可怕,初恋的小男人比鬼片更恐怖。”百合哭笑不得。
事业之作:谁是老板谁怕谁
刚从校园里,或未从校园里出来的男人,总是斗志昂扬,缺乏了社会的磨砺,却也多了份不混浊的清新。他知道自己有青春作为资本,有理想作为追求,所以他的棱角和变幻,不满和清高,都成了形而上的理所当然。如果,他们能永不变化,或许被社会这个巨大的“绞肉机”所吞噬,残渣不剩;或许他能从黑夜走向黎明,即使那只是一方的光明。但是这都是假设而已,因为他们都会改变,必然改变。
虽然大学里学的专业,牛头不对马嘴,可是固执的小S还是干上媒体这一行。同时在多家兼职,表皮看来光光爽爽,可实际上,却没有一家和他签立了合同。也就是说,他不是任何一家媒体的正式员工,只是个打零工的罢了。但,颇有才思的小S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尴尬的地位,他对于多位领导同志颇为不满,把他们称作是:“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人。”直来直去的较量了两次,搞得自己的日子颇为不堪。干脆辞职不干,现在处于失业状态,当然也是等待机会的状态。
确实,名校毕业的小Z是有资格的,但是两年换了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也稍微夸张了一点。先从某家瑞士食品公司的销售跳到了某家美国的电器公司做人事,而后又去了一家软件公司做策划,听说最近又在谋划新的人生。宣扬“变则通”、“流水不腐”理念的小Z,估计自己不久之后就要被猎头除名了。那样最好,他可以从事自由职业了。
兴趣之作:再正常不过了
“爱玩”是天性,只是被隐藏和克制罢了。因为身份、地位、年龄等等都不允许很多人这样做。但是二十岁到二十五岁的男孩就不同,他们完全可以在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上面折腾个天翻地覆。刚走出父母管束的阴影,还未进入社会制约的大环境的自由人,此时不痛快,更待何时?
作兴趣,分两种,一种属于“专一”型的作,一种属于“博爱”型的作。专一型是那种为了兴趣不惜一切代价的,而博爱型则是三天两头地换兴趣,别说熟练了,就连想一想下个兴趣该是什么都够费时间的了。
小L是个“碟迷”,他可以说出一大套术语把人蒙倒,他的原则是,好片子一定要买好碟,烂片子才荡BT。为了寻求保质保量的碟片,他几乎走遍了上海的每个犄角旮旯,和老板们混得铁熟。他的困惑是:“找不到个志同道合的人,不然两人一起淘,一定乐得屁颠屁颠了。”
对比来说,小M是多识的了。从羊奶酪的除膻法,到杜拉斯的第几个情人;从PS的内在结构,到四叶草的出产地。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不过,天才总是容易厌倦,容不下重复的。三天两头就能听到他绝望地抱怨:“最近又没什么可玩的了,什么我都玩过了,估计要到3000年,我才能找到新东西。”
一个非典型上海女性眼中的典型上海作男
采访、整理/陆漪
呵呵,我还真碰到过好多作男,发现,“作”绝对是上海男人和外地男人最大的区别!上海男人的作可以和上海女人的作相提并论。当然有的时候,上海男人的作还可以超越上海女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目前还没有男友,其实很大原因是因为看多了身边的作男,自己不敢轻举妄动,怕一不小心就惹“祸”上身。我有好几个女朋友,她们的男友都是作男一员,有时候我真佩服她们,能够和作男相安无事地走在一起那么久。
A和男友工作都不太顺心,主要原因是两人的学历和资历都不够,因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男友非常不满于两人目前的经济状况,经常无缘无故乱发脾气,作天作地,好像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样子。我觉得他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自卑心理作祟,不满足于现状,自己又无力上进,因此用最幼稚的方法来撒气。上个星期,我们一行好几个人在餐馆吃饭,A和男友也来了。他明显“作”心又犯,一会儿指责服务生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一会儿又无故打断别人讲话,听到某某工作顺利或者前途光明之类的就言加讽刺出语不敬。好好的一顿饭,都被他搅黄了。晚餐最后,大家提议唱歌,他竟然硬要A陪他先去商场买一条和T君(饭桌上的另一个朋友)一样的围巾。大伙儿纷纷厥倒。
我有一个男性朋友,暂且叫他Z吧,我们可以说是知己,但他的“作”也时常弄得我吃不消。有的时候Z会像小孩子一样对我撒娇,说些奶声奶气的话,同时露出他那两个“迷人”的小酒窝。我真怀疑他是不是投错胎了,他绝对应该去做个乖顺的“小女人”的;有时候,Z会拖着我陪他逛街买衣服,那股子认真和疯狂的劲道(细心观察货比三家胡乱侃价)绝不输给任何一个上海作女;Z还会时不时地发发牢骚感叹感叹人生,其实也只不过是无为而发。大约每隔1个月,他会有一次比较厉害的发作期,期间他会感觉浑身不舒服,发出“人活着真没意思”、“我的将来真没希望”之类的牢骚,任我怎么劝都没有用。后来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作男们一个月也会有那么几天,他们也会情绪低落浑身乏力……
男人和女人是有区别的,因此作男和作女也应该有本质区别。
女人可以作天作地,结果是她们照样有人宠有人爱,因为这是女人的天性;可男人嘛,还是仅限于小作作吧!小作作还可以,万万不可大作。大作会叫人受不了,特别是故意挑刺没事找事的那种作,会让身边的女人觉得厌烦。说实话,我不喜欢作男,男人对我作我会发火,有的时候真想给他们几脚……
物质派上海作男自我判断法
文/陆漪
如果以下的标准之中你符合五条以上,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物质作男的一员了。
1、舍得在情人节或生日时送100支玫瑰给她,却会在某一顿饭上坚持AA。
2、坚持使用男士护肤品,偶尔还会修修眉。
3、喜欢被女友管,却又决不喜欢被她多管。
4、可以对上海的高级餐馆如数家珍,却保持着每三天吃一次泡面作晚餐。
5、在和女友感情稳定的同时,还拥有数个红颜知己。短信已不再可靠,MSN才是最好的沟通选择。
6、确保每天穿一套不同的服装上班,却绝对不保证每天换一双袜子。
7、在人前以把王家卫和村上春树奉为偶像,其实看过的不过是《花样年华》和《挪威的森林》。
8、坚持下雨天抢打的士的习惯,不论自己的竞争者是否老弱妇孺。
9、阅读书籍时,看简介的时间远比看正文的来得多。
10、拥有三瓶以上的不同香水,还对各类香熏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11、陪她逛街不耐烦的原因不是因为嫌逛街麻烦,而是因为嫌逛的总是女装店。
12、《手机》放映之后,该用户深夜不在服务区的情况明显减少。
13、严重犯错被察觉后的一周,在她面前会表现得像只温顺的小猫。
14、拥有一张高级健身中心的健身卡,一年中却不会去几次。
15、在她唠叨的时候从不吱声,却会在新来的女同事面前滔滔不绝。
16、对洗发水有着超乎常人的偏执,绝对非某品牌的某种类洗发水不用。
17、经常性地陷入自己是否肥胖的担心之中,间歇性地嚷嚷着要减肥。
18、没有固定的女朋友,却习惯在固定的餐馆点固定的菜。
19、为买车煞费苦心,参考了世面上的有关书籍,跑遍了所有相关的4S店,折腾了三个月,最后决定不买。
20、如果浅色的衣服上蘸上什么渍,会闹心一整天,做什么都没心思。
21、经常地为未来的生活质量犯愁。
22、……
风月派上海作男手记
记录整理/桂林佳
作男档案:
姓名:朱思敏
年龄:33岁
职业:外企部门主管
婚姻状况:单身(有固定女友)
爱好:唱歌、泡吧、打网球
学历:MBA
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今天,是属于慵懒的周六。睡了许久,依旧昏沉沉地觉着没睡好。头皮有些发麻,估计是昨晚的酒精还在作祟。
昨晚?昨晚究竟怎么了?自己的意识有些不清。只记得在银七……一个漂亮MM……喝酒……
不好,赶紧摸摸钱包,还在。
那就还好,可到底我是怎么回来的呢?
……
在一醒来的时候就思考这样深奥的问题,确实有点太过折腾自己的智力。也罢也罢,决定还是先照顾一下自己的胃吧。
刷牙、洗脸、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黑眼圈和腰上的赘肉。这是一个折腾的年代,身体上的大部分器官都在大大小小地出状况。嘿嘿,还好,“他”还健康着。
看着满柜子的香水,犹豫着摸一个上身。有时候有一种感觉,味道决定了一天的运行轨迹,毫无争议。为了自己的健康,修身养性,决定喷上KENZO的风之恋。穿什么衣服出门呢?依旧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算了,就随手套一件吧,带上自己的手机、钱包和钥匙,出了门。
三月的下午,阳光是淡淡而无几分暖意的,只是会愈加地让人睁不开眼。困……边走在路上,边查看着手机里的未读短信。一个陌生的号码,好像是昨晚那个MM的。看短信的内容,似乎和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那也好,把号码先存下来看机会再联系吧。
吃什么呢?不早不晚的时间,要不还是约着小雪出来喝下午茶吧。喂,是我,在家呢?出来喝下午茶吧,好,那就一小时后,XXX餐厅见。
小雪是我交往了一年多的女友,不论是相貌还是教养,都属于相当不错的。我们平均一周见两次面,双方的家长也都见过面,结婚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天一通电话,一周一场电影和两顿饭,是不成文的惯例。说实话,我对她还是很满意的,她对我也算很不错。可就像肉汤里少放了把火腿,和她在一起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可能是“作”吧。但不清楚是自己的“作”还是觉得她太不够“作”。
在报亭买了两份报纸,一份《CHINA DAILY》、一份《完全生活手册》。前一份是用来给别人看我的,后一份是买来自己看的。在餐厅点了杯咖啡,一个人坐在那里看我的生活手册。这个时候餐厅的人一般都很少,很安静。斜对面坐着的一位MM好像长得不错,赶紧把《CHINA DAILY》拿在手上装样子。抬腕看表,约的时间就快到了。她一直很准时,几乎就没有迟到的情况发生。我一直都很怀疑上海的土地怎么会教养出一个她这样的女孩,和我认识的其他上海女孩太不相像了。哦对了,赶紧把昨晚的短信给删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很准时,她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分钟。穿着得体,微笑甜美。每次见到她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几近晕眩的幸福感,无比确信地知道她将成为我最完美的妻子,即便这种幸福感会随着她的完美而逐渐平淡。
微笑,而后很绅士地为她拉开座位……我相信我的表现也很完美。临窗、夕阳、面面而坐,在这瞬间我有着身陷韩剧中的感觉,与其说我在表演,不如说我正在自我陶醉。
她今天的妆很好看,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她。被我看得有些害羞,她脸红红的迟迟没有抬起头。
“吃什么?”我微笑着问道。
她微笑着抬起头,灿若桃花。可在瞬间,笑意却在她眼中全然黯去,如乌云压顶,只是直勾勾地盯着我的衣服。
……
数百种可能性在我的脑中迅速地盘旋迂回,我知道最糟糕的那种情况可能发生了。因为我突然发觉,今天穿的衣服还是昨天的那一件。我不自觉地低下了头,不出所料,是她昨天留下的印记——一个耳环精巧地悬在我套装的口袋上……百密一疏……
“你听我解释……”
我比谁都清楚,这句话是最无用的对白。可在这个瞬间,我还是不禁地脱口而出。也在同一瞬间,小雪转身离开。
我没有上前去追赶,因为我知道在这样一个时刻,任何解释和挽留都是毫无意义的。我只能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她为何要留下一个这样的物件给我,暗示?还是惩罚?
还是不想她了,小雪的问题才难对付。借口?理由?误会?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根本无法想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对她说。算了,先等食物上来,吃完,然后再慢慢地想,反正接下去还有时间。
等明天小雪下班的时候,捧一百支玫瑰守在她的楼下;卡里应该还能透几千块,待会儿去银楼看看有什么礼物可买;还有,要真诚地说出那让人烦心的解释理由……
可是,我根本就没做过什么,又怎样去解释这百口莫辩的物件呢?
……
哎,先吃饭,再慢慢想吧。这个年代真是很折腾!
市井派上海作男手记
记录整理/吴剑
作男档案
姓名:宁海
出生地:上海
年龄:41岁
婚姻状况:已婚有孩
职业:公司财务经理
学历:大学本科
爱好:聚餐、打牌
都说上海出作女,不过熟悉我的朋友都管我叫“上海作男”,连我舅舅也冠我以“刁民”的称号,无他,只是因为我热衷于投诉而已。回头看看这几年来的投诉历史,自己也觉得颇值得写几笔,以供大家亵玩一番。
外资公司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中午习惯和同事们一起出去AA制聚餐,因此吃过了不
少饭店。由此对于大小饭店的投诉也比较多。
记得有一次,大家一起去一家东北风味店吃饺子,一位女同事眼尖,发现菜单上居然还有道菜叫“红烧鹿肉”,于是就点来吃了。味道是不错,但是当时就私下讨论开了:这鹿好像是国家保护动物啊,怎么这鹿肉也能上桌面了呢?莫非是假的?
回到公司后,还是记挂着这件事。于是就抽空打电话给工商局,工商局转给食品检疫局,食品检疫局又转给……总之皮球踢得七荤八素的,才找到了正主——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经过一番咨询,首先搞清楚了几点:一、鹿确实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允许宰杀用于食用的,但是如果各地的养鹿场发生了自然或意外死亡的鹿,其肉是可以通过审批合法流入市场的;二、各地有区域划分,比如江苏的合法食用鹿肉要进入上海市场是需要经过上海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的批准的,但是当年以来,该办公室并没有接到任何外省市食用鹿肉的申请,因此该饭店无论从何种渠道得到这些鹿肉,都属于不合法的。他们表示会实地勘察,情况属实者,将作出相应处理。
总结:这次投诉属于热身运动,对个人并未有任何好处,只是出于一个公民的责任,因为本人对动物保护非常热衷,家有狗吧;另外也了解到了一些食用鹿肉的处理流程,算是长了知识吧。
作男心得:一、投诉前的思路一定要明确,顺着脉络尽快找到投诉目标;二、投诉时一定要用公司的电话……
我目前的公司位于上海火车站附近,一次经过HD大酒店,看见横幅飞下,上写明“XX楼日式食品八折优惠”。于是中午一到,约齐一帮好吃的同事杀奔该店。待得茶足饭饱,拿得账单一看,就发现问题了:全部是实价,并没有打折。找来经理一问,她回答说是打折期限已过,现在恢复原价了。那我问道怎么外面的横幅还打着广告呢,她的回答是酒店忘记拿下来了。总之就是不给打折。同事们付完账后,回到公司一讨论,都觉得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于是我自告奋勇地拿着发票找到了闸北区工商局,填了张情况反映单,投诉这家餐馆。
工商局的老爷们也算是尽了点人事,先打了个电话来向我确认一下情况,然后到实地去查证了一下,接着又打了个电话给我,表示已经备案,首先责成HD大酒店把失效的横幅广告撤下来,其次认定该餐馆有事实欺诈行为,进行处罚的同时要求其向当事人道歉。
刚放下电话,前台就通知有人找。一到门口,发现就是那天当班的餐馆经理一脸陪笑地等着我。除了道歉以外,还塞给了一叠免费券,说是欢迎再次光临,保证不会有类似事件发生了。于是第二天,我们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兴高采烈趾高气昂人模狗样地再杀奔这家餐馆,用光了这叠免费券,大快了一顿朵颐。
总结:这次投诉利国利民,受到了公司同事们的一致拥护,同时在同事们心目中树立起了投诉权威形象;不过也有其副作用,比如以后吃饭时遇到服务质量不好啊、搭卖洗手毛巾啊之类的事,就会一呼百应地把我给推成谈判代表……
相信在上海坐地铁的上班族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过因为地铁发生故障而被堵在隧道里,造成上班迟到被扣奖金欲哭无泪的经历。我也有过此类经历,不过事情的结局有所不同而已。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我迈入了锦江乐园站地铁,突然发现人潮汹涌啊,好像“乌鸦与麻雀”里赵丹和上海市民们拥挤着买黄金的场景一样。耳边传来站内广播那柔美而有磁性的女播音员的声音:“各位乘客,列车发生故障,请改乘地面交通……”
=但是奇怪的是,站前的入站闸机仍然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挤入了下一层的月台。抱着一丝对地铁列车尽快修复的希望以及除了地铁外实在无其他地面交通能让我不迟到的选择,我悲壮地走过了闸机。
正在感叹自己如同一锅滚水中无数馄饨中的一个之渺小,突然看到了远方闪来一丝灯光。人们争相传诵着,又期盼着,双双眼里饱含着激动的泪花和对党和政府的感谢。是的,是的,那是一列列车,啊,多么珍贵的时刻,地铁列车终于来啦!
于是出现了一幕感人的场景,大家有秩序有礼貌地登上了列车:年老的让年轻的先上,怕给挤伤;体弱的让体壮的先进,怕给踩倒;外地人让上海人先走,怕被骂得狗血淋头。眼明手快的我在车门即将合龙的最后刹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运力于丹田,发力于涌泉,左青龙右白虎,使出看家绝招——壁虎游墙,将自己紧紧地贴在了前面人的后背与车门那道狭小的缝隙中。于是,列车满载一肚子的乘客和他们一肚子的牢骚启动了。
可是事物的发展往往一波三折,车到了衡山路站,又不动了。一位工作人员以念悼词的速率和语调向大家宣布:“前方列车发生故障,今天的营运暂时停止……”于是,乘客们一边嘟囔着一边以上车时同样的秩序走下了列车。此时的时针已经指向了9点25分了。
天资聪颖的我直取目标——站长办公室,却发现那里已是满室人患了。提的都是同样的要求:请地铁公司开证明,向各自公司说明此次迟到乃不可抗力造成。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终于答应提供这类说明,以供各位难兄难妹们向人事部解释之用。于是接下来的场面如同明星签售一般:乘客们排着队,工作人员拿着一叠小纸片,问好名字后填上,接着“啪”敲个章,“下一个”。
估计别人拿着这张纸条交给人事部也就罢了,但是,居心险恶老谋深算的我上了地面就扬手打了辆车直接开到公司,把证明文件复印件交给人事部后接着就给地铁公司的服务热线打电话投诉,要求他们以地铁公司的名义给我书面道歉,并报销此次的出租车费。我的证据很充分:地铁工作人员敲章的文件,证明我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被卡在地铁里而因此迟到;我的质问也很明确:地铁公司是不是承诺让乘客安全、及时、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如果不是,我立刻收回我的投诉……改打新民晚报的电话。 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地铁公司大红盖章的道歉信和报销的出租车费。
总结:这次投诉大获全胜,也算是替全市范围内的上班一族出了一口气。当天的晚报刊登出的新闻说道:“……此次地铁故障发生在上班高峰,造成了全市范围内的迟到现象……”我边看边窃笑,恐怕也只我一人如此投诉并取得成果吧,顿时很有成就感。 作男心得:被投诉对象所做的承诺,也就是它的要害;围绕住这点不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快乐离婚:有产知性派上海作男的精神鸦片
文/何菲
为了结婚而结婚,婚后又深深后悔,既而发生旷日持久的婚外情感,在这场情感中尽情释放爱和欲,也尽情释放压抑良久的自怜情绪。这是四十多岁的有产知性派上海作男的共性所在。
有产知性派作男善良而寡断
“快乐离婚”的提法很受上海有产作男的喜欢和认同,认为是挠到了他们的痒处。说到快乐离婚,这些作男们精神抖擞、眼睛发光,一副要长谈深谈的架势。
其实“快乐离婚”本身就是种很“作”的想法。试想,离婚怎么个快乐法?能平稳过渡就算不错啦。要快乐离婚只是个一厢情愿的美梦。
我的朋友关就整天在做这样的美梦。
关是一家大型传媒机构的总经理,四十多岁,看上去儒雅而得体。他有个看似不错的家庭,妻子在税务局工作,体面而清闲。没有孩子。结婚十年来,他说他们还算是“相敬如宾”。但听得出他想传达给我这样的感觉:他和太太只是亲情,这是他的家庭生活,而非感情生活。
关的内心总是与人保持着或远或近的距离,这样才会使他自在。不过在他心底,他总是希望有人对他的了解可以不依赖于他的表述、不用零距离地撬开他的心门而能够自然地心领神会。这也许是有产作男的一个瑰丽梦想。
关说虽然对于自己的婚姻质量他始终不满意,但他不太可能离婚。如果并非因为妻子的过错,而完全为了自己的幸福着想去离婚的话,那么对于韶华不再的妻子来说很无辜。一个中年女人失去婚姻的保障会很无助。离婚必然是会造成伤害的。他不想有伤害。所以他即使有婚姻以外的刻骨情感,也不会对既成事实的那一块有所改变。
不过,关又叹息,一旦涉及到感情,伤害无可避免,只是一个把伤害转移给谁的问题。
我说能离婚的成功男人大多是性情中人。
关正色说,不离婚也不代表这个人不是性情中人。
在这个短句中他连用了三个“不”,关的神情和语气让我感觉他并非是在给“不离婚的人”开脱,而是极力想表白些什么,但这种表白又必须躲藏在三个“不”的缓冲后。
关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不离婚的人也是性情中人,也是懂得爱,懂得感情,有丰富感受力的。只是,有那么多的无奈和牵绊,内心有那么多万水千山的辗转。比如,——我。
真真是个上海作男。如果不作,哪里来沉重的婚外情感,逢场作戏不就行了?如果不作,哪里来那么多不舍和牵绊?上海有产作男还是善良而寡断的!
有产知性派作男的前生今世
两天后关打电话给我,约我去“凯文”喝咖啡。那是个春天的下午,温暖而明媚。我进去的时候他已经来了一段时间了。当时“凯文”里只坐着他一个顾客,背景音乐是悠扬的爱尔兰风笛。他穿着杰尼亚的深蓝色衬衫坐在靠窗的桌边,一边喝着蓝山一边翻看几本国家地理杂志。看到我,他的笑容温和而由衷。
虽然他什么也没说,但我知道他是想跟我聊聊的。烟灰缸里已经有五六个烟蒂了。这次,我想他作好了准备。
关是从他儿时说起的。他出生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世家,他的家族曾一度显赫,后来就衰落了。6岁时他从那个古典的江南小镇来到上海。中学毕业后去参军,1980年他考入复旦中文系。毕业后在一家出版社当了两年编辑。后因无法适应国营文化单位的生存状态,于是辞去公职,开始了几年辗转漂泊的生涯。
这期间他去了一个湘西小城当了两年导游,在成都当了半年文学期刊编辑,间或还去寨主家打过短工(他的戏言)。回到上海后开始写作,一心想成为作家,期间他也做过些生意,但均以失败告终。
关对于这一段经历的叙述不很连贯,有些混乱和支离破碎。但因为以前他曾断断续续地向我描述过其中的某些感性段落和细节,所以尽管不太了解他当时的具体生活,但我却还是能够体会到一点他的精神内核。给我总的感觉:那几年的他,就是一幅大写意的中国画。精神的、理想的、浪漫的东西甚于一切。
他说,30岁以前,他是个一听到火车鸣叫就会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恨不能马上跳上火车去流浪的人。(这就是有产作男在无产时的“作”)
32岁那年,关遇见了现在是他妻子的那个女人。当时的他,是想稳定下来做些事情了,觉得该到成家立业的时候了。同年,他结婚了。在那时,关以为自己是爱那个女人的。
恋爱的过程一切都很平淡,按部就班。他说,如果有两个彼此看着不是太过碍眼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或者目的而朝同一个目标发展时,若是没有太大阻力的话,他们是会走到那个预期的目标的。到了目的地以后,他们才会去认真打量、体会对方是否真的是自己理想中的情人知己。
关说,刚结婚时,他们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家中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日子是清贫的。
后来的十年,由于他非凡的眼光、才干、胆识和魄力,他的事业发展异常顺利,如日中天。在90年代中期,他就已经进入这个城市的成功男士之列。
有产知性派作男的私密花园
说到婚姻,关深吸了一口烟。他告诉过我,他快被平淡的婚姻逼疯了。他并不认为婚姻本该如此。
10年夫妻他们一直都相敬如宾。除了必须要去的应酬,他几乎每晚都坚持回家吃饭……他所做一切都是在努力让妻子感到婚姻的安全。
不过关明确地说,他根本不爱他太太。“爱”和“喜欢”、“习惯”、“亲情”等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男人,他能够非常清楚地感觉到这一点。他们只是像亲人、朋友一般生活。在情感上,他说他们不会再涉及更多、更深。他们的隔膜无法逾越。
关说从结婚开始,一直不喜欢妻子的身体,厌恶和她做爱。渐渐地,彼此在性生活方面的热情就变得很淡。他们之间的夫妻生活一直很少,而且越来越少。即使偶尔过问一下身体也是潦草而勉强为之的,只是出于做丈夫的义务。最近几年这种事情已经完全没有了。
关向我讲述了他婚姻生活中的一个私密的、不为人知细节,有关于性。这个细节给我的触动太大了。我发现外表体面的他,在婚姻中隐忍怎样的缺憾和委屈。
他坦言,性对于婚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将婚姻中的要素按重要程度排列依次为:性、感情、金钱。
这使我又不由自主地追溯到十年前他结婚的动因上。关说,很简单,当时我已经过了30岁,应该算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的。
为了结婚而结婚,结婚以后又深深后悔,既而发生旷日持久的婚外情感,在这场情感中尽情释放爱和欲,也尽情释放自怜情绪。我发现这是四十多岁的上海有产知性作男的共性。
关不记得是否与妻子有过真正意义上的交流。除了在餐桌上对诸如衣食住行之类的话题泛泛而谈外,他们几乎很少再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交流。在妻子面前,他远远地避开内心,习惯到几乎出于本能。
关和妻子是两种完全不同气质和思维方式的人。他是个感性,温和,富有浪漫气质和奢华倾向的男人,而妻子却是个脾气暴戾、乏味、程式化的女人。从骨子里,他欣赏的女人不是这样的。
我问他,那么你喜欢的女人应该是怎样的呢?
他的表情变得很晴朗,眼神却温柔起来。他笑着说他喜欢的女人应该是感性灵动的,有成于内而形于外的性感。
关告诉我,婚姻确实是以一种温和的强制方式磨砺着人的性情。他有过多次离家出走的经历,幻想快乐离婚。但最终还是没能真正离开。
文字是他婚姻生活中最温暖的慰藉。凡是必须呆在家里的时间,关就投入地看每一篇小说。除了看书,关也时常会独自开车几百公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停留几小时,抽抽烟,发发呆,看看不怎么出色的风景。
关动容地说,他非常非常想改变生活,这种念头几乎每天都有,而且日益加剧、迫切。但却始终缺乏行动的勇气。因为离婚绝不单纯意味着与伴侣的分手,还与复杂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变更密切相关。财产的分割、名誉的损失实际上处于次要地位,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心的阻力和惰性。多年的惯性要在一刹那终止,这种改动不像戒毒那样难,但也不像戒烟那么容易。他几乎每天都会想到放弃这段婚姻,但又不断推翻。这是一次次矛盾的争战。交战的双方是他的梦想和现实。他不是个怯懦的人,但他把他的婚姻理想逼到了乌托邦。一切都等着命运来成全。
轻轻地,关叹了一口气。自嘲自己一把年纪了,却还是个上海作男。
作男英雄传之华山论剑
文/沙然
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对我们上海男人的最高评价竟然是:“你可真不像上海男人。”言下之意,他们认为上海男人理所当然是那种巩汉林式的人物,像无数小品里所描述的那样,工资上交、家务全包,典型的现代三从四德的创始人和追随者。因此,上海男人成为了一个偏安于华东的物种概念,而非地域概念,上海男人作为词条在GOOGLE里能搜索出超过100万条的信息量,其声名远远超过大白兔奶糖和宝石花手表。
我与上海男人同居一城差不多三年了,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下,在他们温言软语的包围之中,我对他们愈相知、愈相爱,假如碰巧听了上述那句“这叫夸啊,你还不如直接骂呢”的话自某个不幸的人嘴里说出来,对不起,小心我揍你个生活不能自理。
我对上海男人充满敬佩与向往——年纪越大,遇人不淑的事情越多,越知道这种清爽、“扎台型”、精明、体谅、顺从和尊重女性的男人有多么的难能可贵!
上海男人其实是很作的,作的程度决不逊于上海女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他们决不在生活小事上作个没完没了,正所谓银纸张张一样,“作”法个个不同,唯一的相同点是,他们大多深谙华佗的"五禽戏"——像鸟一样早起;像牛一样卖力工作;像狗一样对太太温柔体贴;像鹿一样勤勉奔波,像虎一样“觅食”。
海派作男与京派作男的狭路相逢
——作在情话绵绵时
每当我遇上了烦心事,海派作男便浮出水面。此人是我的蓝颜知己,也是除了几个舅舅之外,我所接触到的第一个上海男人。彼此间的欢喜忧伤相互备案且不设防,只因他曾说过一句让我感动不已的经典名言:“当你失意失落,需要一个肩膀的时候,告诉我,我会立即出现。”
彼时甫一听到这句话,我竟愣了半天。从小到大,从未听到任何一个男人对我说过类似的话,即使情人,即使爱侣。仔细思量,此人并非我的男友,这天也不是愚人节。正摸不着头脑呢,第二句话接踵而至:"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有气质、最特别和最具吸引力的。”由不得我面颊烧红,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前思后想,认识这么久了,彼此又是未婚男女,莫非他有所暗示?没等缓过劲儿,他又说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你需要我,我将尽全力为你分忧。"此时此刻,我恰似中了情花之毒一般,禁不住意乱情迷。忽然之间,一个念头一闪,天哪,你想哪儿去了,你忘了人家是上海男人啦!
也难怪我自作多情,我哪里知道上海男人作就作在情话上。谈起恋爱来,他们的单词量和温情款款的态度绝对是任何一个地域的男人望尘莫及的。京派作男即使谈恋爱也绝不让人,情话立马变成斗嘴,非得杀出个刀光剑影,山高水低不可。王朔就回忆说他和舞蹈演员出身的老婆谈恋爱那会儿,每个人都背了上百个拗口的外国作家名,天天盼着周日下午在北海公园的长凳上分个胜负。
海派男人的缠绵情话之丰富感人,威力无比,仅就我亲耳听到的和在姊妹之间口耳相传的几句,就惊世骇俗,例如:
《龙凤斗》版——我是为了要与你认识而来到这个世界的。杀伤指数:★★★★
《唐伯虎点秋香》版——我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女人做我为你做的事,你在我心目中是多么的不同!杀伤指数:★★★★★
《2046》版——我遇到过无数的女人,可是没有一个像你这样教我深受震撼。杀伤指数:★★★★★
那位蓝颜曾告诉我说,他的女友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作”。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他还把两个人在花前月下的缠绵情话分角色演给我看:
“你喜欢我吗?”
“喜欢。”
“那你爱我吗?”
“爱。”
“是喜欢我多还是爱我多?”
“爱多。”
“那你是不喜欢我的咯?”
“喜欢的呀。”
“到底是喜欢我多还是爱我多呢?”
“一样多,又喜欢又爱。”
“以后主动点说,别等我问了再讲。”
“好的!下次一定主动说。”
他笑称自己的上海女友是甜蜜的负担,两个人像演双簧似的,每天必须把这段台词对一遍。我在一旁却听得目瞪口呆,惟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份儿。虽然我深知问男人“你爱我吗”和“你不爱我了吗”,是比“九点的邮轮什么时候开船”和“夕阳是不是每晚都有?”更白痴的问题,但是天下女人一般作,我也曾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里拷贝不走样过以上的全部问题,只可惜,和我演对手戏的是个北京作男,所谓京油子,作就作在嘴上。我兵来他将挡,我水来他土掩,整个鸡同鸭讲,古今大战。全部对白如下,等于间接给冯巩提供相声素材。
“你喜欢我吗?”
“废话!”
“那你爱我吗?”
“又来了!”
“说啊!”
“不爱!”
“不爱就是爱!”
“知道你还问?”
“那你是喜欢我多一些还是爱我多一些?”
“好家伙,您老人家说绕口令呢!”
“爱我就告诉我!”
“我一天说八百遍,念佛佛也烦,你怎么就不烦呢?”
听听!纵然你是百炼钢,他是牛皮糖,你是春风吹,他是战鼓擂,你是老干妈,他是辣不怕,你是明月光,他是地上霜……还不如我自演独角戏来得适意。
所以,并非小女天生不作或不肯作作不来,而是,实在是被这些北京男人磨炼得作无可作,刚露出作的苗头,立刻被他们拍熄了火。
不比不知道,一比之下,我立刻将知情识趣、体贴入微的上海作男视为极品。
上海作男的种种好处在现代社会彰显无遗,他们不仅是收拢女人心的唐三藏,更是会72变的孙悟空——作女发嗲时是察言观色小心伺候的卖油郎;作女生气时是打叠起千百样款款温柔的宝哥哥,作女血拼时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沈万三。
所以,如果把作女比作上海的眼睛,没有了作女,上海便失去了灵性与神采;那么作男就是上海的睫毛,没有了睫毛,又有谁来为灵性遮风挡雨?为神采抖落灰尘?
海派作男与汉派作男的擦男肩而过
——当作已成往事
众所周知武汉天热,热到什么程度?不是武汉人,没有在七月流火的季节里扎扎实实地蛰伏过,说了也白说。池莉小说里有个细节:夏天拿着体温计在马路上走,突然就爆了。地广嗓门高,天热火气大,武汉男人心浮气躁,也是有名的。他们的作,往往表现在毛躁、幼稚和不耐烦,像李逵的童年时代。
比如,去年夏天上海持续高温,气象部门正筹划着人工降雨。整个下午,我在电脑前一边工作一边静静等待。这时我的MSN上来了一个武汉朋友,名叫“人工降雨喽,开心!”旁边还贴了一张眨眼睛的小人头。过了一会儿不见动静,他又换了个名字“还不下雨,郁闷中”,小人头马上变成苦瓜脸。不多时终于风起云涌,他再次探出头,名叫“欢欣鼓舞,落大雨!”且在旁边撑开了一把小伞。随着天气的不断变化,我这位朋友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乐此不疲地换上了“雨一直下,气氛不算太差”、“哎呀不好,雨快停了"、“天边有彩虹吗?”等五六个名字。我看着他钻进钻出忙前忙后,不由得暗自抿嘴偷笑。
上海人如果碰上了这么一号人、这么一种“作”法——如果对方是女人倒还罢了,顶多嘲她一句“妆可爱”。碰巧不幸是个男人,上海人大多会从鼻子里哼出声来,嘴角下撇,喉咙里喷出两个字:“有空!”
我刚接触武汉作男时,觉得他们无比豁达与幽默。接触久了难免吃惊,原来他们的真面目是归元寺的木鱼——光是嘴壳子响。我和上海人一样,最恨的就是夸夸其谈而不务实,和这种人交朋友或者做生意,实在是“浪费辰光”。
小打小闹,毛手毛脚,是上海男人青春期的游戏,如果这也算一种作的方式,那么,早已成为如烟往事了。
海派作男与东北作男的萍水相逢
——英雄莫问出处
在向来不关己事不开口的上海人看来,遥远的东北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我对东北男人印象不坏,尤其哈尔滨,这座与俄罗斯混血的,颇具异域风情的城市,是举国公认的最出帅哥的地方。就我认识的哈尔滨男人,外形高大健硕,性格粗犷豪爽,于性感中略带冷冷的傲慢与不羁,很容易令女子一见倾心。哈尔滨男人处事更是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不喜欢絮絮叨叨,更不会在爱与不爱的问题上优柔寡断。
女友嫁了个东北男人,此君对老婆是一百一的好。银子统统上缴(不像上海男人还留“私房钱”);房子车子都写老婆的名字(不像上海男人写夫妻共同财产);连银行卡密码都是老婆的生日。
上海作男白璧微瑕,最让人遗憾的一点就是斤斤计较,离婚时各方财产婚前婚后算得清清楚楚,生怕挂万漏一,付费时又那般扭捏闪躲,总觉得自己吃了大亏。而东北男人离婚——即使是老婆红杏出墙,他照样将身家悉数奉上,净身出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远赴他乡再挣出一份夯实的家业来。全国人民最熟悉的东北男人赵本山就说,什么是爱女人?爱女人就是把自己挣的钱全都给她,这句话一直让我感慨丛生,发誓非嫁个东北男人不可。
所以,东北男人堪称是最作的男人,作就作在,他必须想方设法折腾出钱来并奉献给老婆,由此体现他男性的尊严。
英雄莫问出处,在此,我向全天下所有作男致敬!祝愿各位作男,无论京派海派、南方北方,在新的世纪里,作出新的花样。作出亚洲,作向世界!
干脆放荡:化小作为大作
文/何菲
据我观察,与北方男人不同,上海作男作的原因并不是对现有生活十分不满——十分不满就会彻底颠覆现有生活——而是有点不满。这种不满不致于会让他们有勇气颠覆现状,却也病毒一般潜伏在体内令他们的颓废情绪越攒越多,激情越攒越满,人变得越来越作。
据我观察,古今文艺家,只要是男人,都是作男。以宋词为例,苏轼是豪放派,所以他是“作”的隐匿派,他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实也是作男心声。不过他意识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经是理性化了的作男了。这比柳永的一干婉约派作男积极许多。郑板桥也作,不过他最终能“难得糊涂”。
受此启发,我寻思良久,终于给现代上海作男们找了条路,那就是:干脆放荡。干脆化唧唧歪歪的“小作”为有模有样的“大作”,不再“瞎作”。
有必要解释一下,这里所指的“放荡”并不旨在传统意义中男女关系上的放纵,而是另有含义。“放荡”:放,放下所有的面具;荡,荡涤一切烦恼。放荡我们自己,开始像电影、戏剧里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绝伦,重新诠释“放荡”的全新内涵。
采访了不少上海作男(其实是有点想法的、不满足于现状的男人),他们中没人希望自己像铁面人一样生活,更没人愿意永远阴郁着扑克牌脸坐在阴暗的角落里“作”,做一个沙发土豆,无聊的看客。所以既然注定了要“作”,上海作男们不如“作”得积极些,最好有一点儿专业精神。你们为什么不可以多扮演几个角色,为什么不能重新撰写剧情,从新开始,把“小作”的力气加大一码,干脆换成一种新的身份“大作”一场?
可放荡身份之一:网纱游戏迷
——最投入也最无法回头的身份
如果说网友还只是一种虚拟的现实的话,那么网络游戏则是一种现实的虚拟。《传奇》等大型网络游戏的出现,使盛大公司老总迅速窜升为中国十大富豪的行列,现在中国有上千万的网络游戏的铁杆玩家。
前一阵看到一个新闻,一个《传奇》迷为了争夺网络游戏中一个象征着王者至尊的古堡,干脆将自己的公司关闭,拿出十万元雇来职业玩家十几名,组成专业小组,不舍昼夜地攻城,终于在一个星期后夺得了城堡,但随后又会有成百上千个像他一样的小组同时冲击城堡,终于在一个月后,他们开始内讧,他的几员大将被攻城方的小组买走,而他的资金也维持不下去,他们终于也被赶下“历史舞台”。现在他惟一想的是再投资买队员,成为“世界之王”。
他也知道,即使当上所谓的“盟主”不过一个月他肯定还是会被赶下来。但他像赌徒一样无法罢休……
这样的换,不是可逆转的,是完全的大甩卖,虚拟的生活已经完全入侵真实的生活,虚拟的快感超过了现世的一切,这时,他已经成为《黑客帝国》里最标准的“人肉电池”了。
我们的换,不是投降,而是一种控制,我们可以在角色之间自由切换而不是到了彼岸,永不回头,事实上此岸与彼岸之间都有我们不能舍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在它们之间摆渡,但如果要沉湎其中不可自拔那就是一种贱卖。
可放荡身份之二:无厘头
——像孩子一样开心地玩
具有童心,喜欢《小鬼当家》的上海作男们请支起耳朵,我们可以组成搞怪兴趣小组,奇袭麦当劳店,我们在网上约好时间地点,然后在那一刻到来时,一起做出超级古怪的举止,比如大喊一声:“我讨厌薯条!“然后一哄而散。只留下无双张惊慌失措的眼睛。这就是风靡世界的快闪族(flash mob)行动。
快闪族的组成人员都是一些超级无聊又非常有秀意识的,他们从小就是搞怪的中坚力量,倒在他们手中有那些凶残的老师和装模作样的好学生还有那些任何他想捉弄的人。
现在他们大都小有成就,或者开始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但是,童年少年时那些辉煌时刻不时涌上心头,他们实在太怀念哗众取宠的日子了。那些有着政治主题的抗议秀在他们看来未免太沉重,他们只喜欢这种毫无意义的超级无聊的行动,大家都从网上来,彼此都不认识,但那种集体协作,同心协力一起制造一起无厘头事件,实在让他们快活死了。
在中国,快闪族不少,但他们都是口头派。有一次,有一个立志做快闪族的家伙跑到约定地点,到了规定时刻,却没人叫唤,其实大家都已经从那些跃跃欲试的面孔看到了对方是快闪族了,但就是没人敢做第一步。
相信再过一阵,更喜欢眩的上海作男们会将闪潮带到中国,这样的闪就像短路时的火花,瞬间爆发,瞬间消失,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惊奇,就这样,你就从一个最闷的家伙,成为主宰生活的创意人。
可放荡身份之三:诗友
——做个“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翩翩公子
其实前几年在京城就已经兴起了“纳兰”热,一个清朝没落贵族的翩翩公子,他的诗歌忽然在遥远的几百年后得到了共鸣,有一大群男女为他的那些篇章感动得一塌糊涂,甚至为之成立了追星族一样的网站,还出了书。
每一个组织都需要某种图腾,其实,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纳兰强的诗人比比皆是,但他们都过于著名了,不够冷僻,现在有这么一个小资味道十足的现实中的贾宝玉,不追他追谁?关键是,上海作男们终于可以在他的旗号下,谈诗作画,圆那红楼的风雅梦,吟诗作对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已经绝迹了半个世纪,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重新拾起那些古旧遗物,不过在它身上披了层现代的T恤衫而已。
可放荡身份之四:出国
——在外国做个外国人
毫无疑问,无论你在中国是一个多牛的人,到了外国并想要留下来,你都是一个等待绿卡的外国人而已。
过去的身份完全推倒重来,你就是一个刷碗工,你要在最短时间洗脑,把脑子里所有带中文的东西全翻译成英文,用外国的思路生活,想方设法融入外国人的生活,你跟他们的肤色不同,背景不同,一切都不同,也许你的一生都要在自己的祖国和外国之间的巨大鸿沟中生活,你们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
这也是一种身份,一种尴尬的生活,但是想想国外的那些西式小洋房,那种自由的生活,那些派对,你在电影中看到的一切都将出现在你的视线中,是可触摸的,你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那么即使扮演这种具有轻微精神分裂的角色也是心甘情愿的不是?
可放荡身份之五:化身江湖人士
——做个绿野驴友的“暴走族”
上海有这样一个民间组织,是上海最大的“驴棚”。聚集了全上海最精英的驴群。所谓驴友,就是那些暴走族。
真正的行者,是喜欢走那些世界上所谓本无所谓有的路,通过“自虐”和“腐败”来找到人生的乐趣。这倒是满符合上海作男们的精神主旨,说的底,上海作男的“作”主要是“作自己”,正所谓自虐。
参加过一次驴友的武林大会,他们的新年联欢会很有意思,进入会场要买门票,然后你会得到一张写着你网名的招贴画,于是一个个“绿妖”、“浪迹天涯”、“孤城浪子”之类的男男女女堂而皇之地在会场里走来走去,其中很多人都老大不小了,还起那种最搞笑的网名,在这里,没人管你是否身家千万,也不问你职业是否显赫,衡量你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只有一个过硬标准:你够不够“作”,你能不能在暴走过程中够硬汉,有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对小弟兄们够不够意思……
你完全进入了另一个江湖,仿佛一个失忆症患者一样重新开始,这个江湖有你热爱的玩意,有与你有同好的朋友,你们的话题也都是局限于此,简直就是一种乌托邦。
可放荡身份之六:DV
——换只眼睛看世界
拿着一个数码摄像机,一声“ACTION"后,你开始像王家卫一样摇晃着镜头,开始了一段崭新生活。的确,当你拿起DV时,你从这个世界抽身而去,剩下的就是冷静的镜头,你是观察者、旁观者、整理者、创造者、而不再是经历者。
时空在你手中前倒后倒暂停静止删节变化,玩得深了,你还会给它加一些特效,于是你的生活变形了,在生活的层面你开始人格分裂,你成为自己的拍摄者,另一个你,上帝的你开始注视你的生活,或者说创造你自己。
所以不要小看DV,掌握它的人已经开始了另一个身份的追求。而被拍摄者也因为镜头的存在,因为你身份的转换,不再是你的亲朋好友,他们成了被塑造者,他们的所有谈话和动作开始了一些造型,因为他们想要在镜头前完美起来,于是你用最真实的方式纪录的却是一段经过涉及的真实,你的第三重身份是虚假和虚伪的创造者,你戏剧化了生活,生活成了你鸦涂的画布。
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是你自己吗?上海作男们本来就不要做他们自己。
可放荡身份之七:兼职
——换种职业放肆一把
在这里,我必须提一下周双健。他拥有两个非常不搭界的职业,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周双健成了中国银行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的一名交易员,从事过人民币市场债券交易、客户业务及外币债券交易,他的另一个职业更加显赫,那就是男模,他的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使他成为中国学历最高的男模,他有一句话,说自从自己开始做男模后,自己的人生从单行道拐进了立交桥,枯燥乏味的数据生活变得充满色彩。
还有一个很好朋友也是如此,他白天是IT公司的主管,晚上就是酒吧里的调酒师,整天在小姑娘面前表演杂耍。还有一个飞行员,他的另一个职业是专业马师。如果白天属于他们的左脑,那么黑夜就属于他们的右脑,我们的生活无味就因为我们只用半个脑子,另半个脑子在向我们发出最后通牒。我们不够疯狂,所以就不会有他们那样狂欢的日子。
找一个最古怪的职业,然后投入到其中,有一种大隐隐于世的感觉,那种做间谍的感觉多么搞笑?
平时你是个道貌岸然的政府官员或者白领,到了节假日你就是一个门口卖红薯的家伙?《绿茶》里那个装模作样的女研究生,晚上是人尽可夫的高级招待,无疑糅合了那些老男人的情色想像,但事实上,每个女人都有万人迷的向往,也有结婚狂的倾向,那么上海作男们为什么不偶尔疯狂一下,玩一些危险的游戏,挑逗一下那些愚笨得像小狗一样哈巴的女人。木子美都成功了,谁不能吊个把凯子?
而作为上海作男,从事一些最不着调的职业,比如拿把吉他在地下通道里放声嚎啕,然后把一天赚回来的钱送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总之要动动脑筋,为自己寻找一条小路,跟自己开开玩笑,逗自己闷子,为生活安排一两场闹剧,有什么不好?
可放荡身份之八:人间蒸发
——我的人生重新开始
《寅次郎的故事》是一部关于一个大龄未婚的日本流浪汉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搞笑的人物,一生桃花劫,但总因为他或者怯懦,或者阴差阳错或者根本就是因为他的流浪本性,他总不能和那些爱上他的女人成就姻缘。但是他本人却也很达观,永远快快活活的,无忧无虑,别人也被他的这种乐天精神所感染。
一次,一个日本大公司的主管在一家小酒店和他结识了,说实在的,这个活得表面风光的白领活得太累了,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倒特别羡慕寅次郎这样的流浪汉式的自由,抛开一切,寄身于天地。于是,一天早上,他出去上班,却再没能回来,寅次郎发现这个家伙到处流浪,用的都是他的名字,当然最后寅次郎把他找了回来,他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但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需要多享受,不要为那些身外之物拼命了。
对于那些负担太重的男人,活得像条狗,是需要作的。不过与其瞎作,不如找一个时间,人间蒸发,扔掉手机,谁都不告诉,找一个小城市人间蒸发,从此不再有这号人,这样看上去似乎很不负责任,让家人担惊受怕,但对他本人来说,如果不这样做,恐怕他的下一站就是精神病院了,这种关机重启,自决于天下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对自己有伤害,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给家人和所有人打声招呼,然后消失一段时间,等伤口愈合了,再浮出水面,在消失的时候,你就是MR ZERO,你的身份是零,这段短暂的自由和失重换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可放荡身份之九:酷士
——寻找纯身体的快感
西方在经历了嬉皮士和雅皮时代后又迎来了酷士时代,那些从事COOLMAX运动的非常酷的家伙们都可以叫他们为酷士。
他们的主要特征是返祖。
厌倦了人世了,想要重返自然,厌倦了精神活动,寻找纯身体的快感。
这里的快感当然不是肉欲,而是一种纯身体的愉悦,从神经末梢、每一块肌肉、骨骼都感到的快乐,那种只属于动物的快乐。比如寻找一只壁虎的快乐——攀岩,寻找一只鹰的快乐——滑翔,寻找一只大雁的快乐——玩小飞机,寻找一条鱼的快乐——潜水,寻找一个泡泡的快乐——玩热气球,寻找一头猎豹的快乐——越野,寻找一头狼的快乐——暴走。
总之是不想再做人了,彻底退化到人之初的器官的狂欢中去,让已经濒于死亡的身体感觉复活。那一个个瞬间,那些无言的快乐,你的身份就是一个动物,尽管睁大眼睛,伸展四肢尽情享受吧。
可放荡身份之十:环保人士
——做一个雷锋式的作男
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绿色和平组织的人员,乘着皮划艇,跟日本、挪威的捕鲸船,做着螳臂挡车的悲壮斗争。如果你想寻找那种唐吉诃德的一腔热血在胸的快乐,那就做一名激进的环保人士吧。
比如像在反对世贸组织会谈或者反战之类的抗议活动中,你可以温习一下历史书,像五四时期有志青年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想像一下:你将面对橡皮子弹、警棍和高压水龙头;你将高举标语牌,高呼口号,斗志昂扬地漫步在快车道上;你将可以焚烧布什头像、美国国旗以及一切你想焚烧的东西;你甚至可以将裤子褪下,在屁股上写满革命口号……
在中国,你不可能做出像国外那样疯狂的举动,我们更关心的是某种正面的促进,而不是那些花哨的举动,比如你愿意到内蒙古大沙漠植树吗?你愿意去云南战河教书吗?你愿意资助那些在穷苦农村的小孩子吗?
你能不能帮他们摆脱破坏自然的恶性循环,你将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中国,在你视线之外的中国,它会有令你心惊的丑陋,此时,你会拥有和那些革命义士同样的心情。你的所作所为都是有价值的,会改变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脚下的土地,改变我们呼吸的空气和流过口腔的每一滴水,你会有那种普渡天下的情怀,你是大善人,你是救世主,这就是你做了善事、捐出钱财后,购买来的精神安慰,这一点很重要,我们都希望有某种个人实现,希望看到自己的价值。
作为环保人士,做一个雷锋,这能让我们头顶出现光环,这样的身份,再好不过了。这种方式的作,才方显上海作男的英雄本色。
作男小擒拿
文/张祝其
有狐狸就有猎人,有间谍就有反间谍,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既然有作男,就肯定有克制作男的法门。以下八式小擒拿手,且请各位看官指教。
以刚克柔
如果你觉得你足够强硬,并且有足够的信心强硬到底,那么这一招是绝对地管用。
绝大多数作男一般都不会使用“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老土并且有损形象的手段。所以,尽管把他们当成纸老虎。对于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根本不要多加考虑,只要觉得有那么一丁点麻烦,就只管全盘否定。哪怕他们软磨硬泡讨价还价,只要一口咬定绝不可能,量他们也没胆子扑上来咬你。
使用这一招,基本可以制服初级作男,但对于有一定作龄,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作男未必完全有效。同时还具有一定副作用,可能会破坏使用者(尤其是女性)一贯的温和形象。
借力打力
在实在无法强硬或者无法将强硬坚持到底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这招。
一般来说,作男的作战过程经常是从一个小小的要求开始的。因为只有第一个要求被满足,才能引出下一步的自我否定和得寸进尺。遇到这种情况,不如干脆答应,然后在作男还未来得及说完过渡句,还未来得及自我否定或者提出其他想法的时候,在其之前提出交换条件。
交换条件务必尖酸苛刻,务必要有极大的难度。以便将作男的精力彻底调动到如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上而无暇继续他的作战计划。
这一招同样对初级作男或伪作男有效,对部分中级作男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对终极作男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反击力度控制不好,容易被反咬一口倒打一耙,反被扣上“作”的帽子。
釜底抽薪
这一招适合于忍耐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人群使用。如自以为是大智若愚者,强烈推荐使用。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物理课上也说力作用的相互性,可见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有一个对象,作男也必定如此。除非是自己作自己的作男(这种作男根本不需要去对付),否则一定是要有一个能够有所响应的对象才能开始实施其作战方案。
故而,只要能够做到釜底抽薪,先设法消灭其受作对象,自然就不攻自破。当然,所谓“消灭受作对象”不是要自我消灭,也不是搞人间蒸发,而是要在意识上将自己从“当事人”转变成为“局外人”——无论作男有什么要求什么条件,只当听相声看小品,或者干脆就当是看独人春节晚会。觉得有趣就笑,觉得精彩就鼓掌,但千万不要给任何肯定或者否定的评论。就算他有天大的能耐万般的手段,没有人回应,也只能是泥牛入海无可奈何。
此方法对各种级别作男都适用,但对使用者本人要求比较高。使用者必须是有十年以上表情掌握经验或者极有此类天赋者。否则,一个笑容的拿捏错误,都有可能被反认为是默认,从而被其乘虚而入。
据理力争
如果前一种方法会让你觉得太郁闷,或者你觉得你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好的忍耐能力,那么,不如大家来讲道理。
一般来说,作男还是会讲些道理的,至少讲不出什么真理,歪理也总是有一堆的。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实事求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诲人不倦地和他摆事实讲道理。
所谓邪不能胜正,一般情况下,只要你不自乱阵脚胡说八道,道理还是能够讲通的。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持心态的平和稳定,千万不要讲到动情处潸然泪下,讲到激动处又热血沸腾。否则,最终你只能成为他的“对方辩友”,而不是良师益友。
当然,如果实力允许的话,你可以尝试成为他的偶像,从此一劳永逸。如果实力稍逊不会引经据典,也只要能把大实话说清楚便可。但是切忌一句话重复超过三遍,一个道理绕来绕去。当然,如果你不介意被人当作“唐僧”的话,这一点也基本可以忽略。建议参考书目:《中外名人名言大全》及《四库全书》。
以毒攻毒
如果是作女遇上作男,或者两个作男狭路相逢,那么不用这一招是绝对不明智的。以毒攻毒,也就是以作治作。说白了就是大家对作,你作我来我作你,直到分出高下为止。当然,一般的结果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两败俱伤。
但是对于从来都没有“作”的经验的,或者实力较弱者慎用。因为一旦使用这种方法,作男一定会将你也归入“作类”,从而必定更加明目张胆地大作特作。即便你是个“作道中人”,当你“作级”不足以压制对方时,也切忌使用,以免引火烧身。
围魏救赵
对于没有“作性”或者“作级”不足的用户,可以尝试使用此法。
围魏救赵,顾名思义也就是要在作男还未来得及发动攻势之前,先用其他事情将其注意力移开。无论是指东言西插科打诨指鹿为马还是使用苦肉计美人计等等等,一定要想方设法争取主动,将其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强行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其无法顾及自己的作战计划。
使用重点:事先必须准备好足够难度和复杂程度的选题备案。
如果你只是想到用吃饭或者唱歌一类的事情塞住他的嘴,那你还是放弃吧。因为难度不够或者有太多选择的事情,只能是为他推波助澜,根本就是自己往火坑里跳。
同时也不要选择太过重要的事情让他去做,省得让人抓住把柄揪住小辫,以后再想脱身就更是难上加难。
先发制人
不同于围魏救赵,这一方法显得更加直接一点,适合于面皮不太薄者使用。
如果你要对付的作男和你的关系不错,而且不会因为一句话而翻脸,那不如就在他有些“作”的苗头时就直接告诉他:不许作!一般尚有良知或者顾及颜面的作男都会老老实实夹起尾巴重新做人,哪怕只是一小会儿也好。如果一次警告不够,那尽管在其故态复萌之时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三个字。
这种方法的重点还是要拿捏好表情,必须要严肃中透着亲切,亲切中透出命令,命令中透出调侃,总之就是要让对方琢磨不透你的态度是强硬还是调侃而已。这一点很重要,太强硬就成了“以刚克柔”,不够力度又难以达到效果。所以,建议先修习《一个演员的基本休养》。
走为上策
说是上策,其实也是下下之策。除非你已经决定与其一拍两散,或者有足够的信心使其自我反省痛改前非负荆请罪,否则还是谨慎用之。
具体操作也不用赘述了,反正就是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一走了之便是,随后人间蒸发一到三日,然后若无其事地出现。如果足够幸运,那么那个作男一定会满面堆笑前来讨好,如果正好轮到你走背字,那么就等着让他借题发挥大大数落一通好了。
又或者你和这个作男的关系并不太铁,你甩袖子走人也就相当于与之绝交,从此之后老死不相往来。清净是彻底清净,只不过少个朋友少了条路,万一以后再要求上门去,这个口就难开了。
总之,出走有风险,使用须谨慎。
作者手记
不管你遇到的是哪类作男,只要能够灵活运用这八式小擒拿,哪怕不能让其俯首称臣,至少不会再有生命危险。
希望大家能够活学活用对症下药,否则万一你的作男老板觉得你过于暴力,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万一的万一屡试不灵,那就当是纯属虚构好了。
编辑手记
水岸文化是孕育作男作女的温床
文/何菲
上海真是块好地方。女人中最难培育的一个品种———“作女”在上海却能心安理得地生着根发着芽、眉开眼笑地开着花结着果,如鱼得水。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就有了两位著名的“作”小姐,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陆小曼。
看过话剧《上海作女》,对于编导我首先怀有敬意。因为编剧、导演石隽是个男人。对于一位受过作女百般刁难的苦,却还能百分之百决不昧着良心赞美她们的男人,应该给予大力鼓励。石隽们理解了女人的“作”,最终还原谅了她们。他说:“‘作是女人的一种智慧与爱,是一种交替、独立、不满和带有媚态的发号施令。”以男性视角说出这样的话,是一种自觉放弃由来已久的男性独裁权,是需要气度的。大男子主义者们、或封建地主老财们可不乐意说这个。在他们眼里,女人最好永远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过往的几千年也出不来几位真正可以理解“作”女的人,想来想去只想到了贾宝玉。
然而这次我们谈的是上海作男。
在我眼中,上海男人是最优秀的中国男人。他们知情识趣,有着和风细雨般的优雅和温存。我认识很多上海作男,他们作得隐秘、作得得体、作得自然,作得能激发出女人的母性。
为什么上海作男能和作女一样作得浑然天成呢?分析下来,那是因为上海人傍浦江而生,因而上海人就生成了一种水岸性格,也孕育了一种水岸文化。水岸文化事实上是一种阴性的文化,上海就具有了这样一种阴柔的风情万种。
同样具有这种水岸文化的还有苏杭。苏杭作男是上海作男的外延。一旦超出苏—沪—杭这个圈子,作男就变味了。
“作”其实是不分男女的,但“作”这个词是阴性的。家有作女的男人,必定是个好男人,家有作男的女人,也必定是贤妻。但也有一种可能:两人一个是上海作男,一个是上海作女,家庭气氛却也能调和得很好。他们温柔地碰撞出的结果是共同进步:男人“作”得更有成就,女人“作”得更有弹性。这是种奇怪的现象,或许只能发生在上海这个水岸文化弥漫的城市。
“作”其实是一种高要求,对自己对别人的高要求,不愿意随便妥协。“作”也是一种渴望,渴望生活中的真情。“作”的背后是内心的真诚。这对于作男作女来说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