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莎拉波娃
2005-04-29普宁
普 宁
网球美少女莎拉波娃不仅有大满贯、有傲人的美貌,还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不希望胜利会改变我
年仅17岁的莎拉波娃在2004年囊括了温布尔登网球大满贯赛事女单冠军和WTA(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协会)年终总决赛单打冠军,在世界女子网坛排行榜上跃居第四,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人气最旺的女子网球明星。
温布尔登的胜利彻底改变了莎拉波娃的生活,但她并不希望胜利会改变自我。在网球场以外,莎拉波娃是个快乐的、爱交际的姑娘,现在在一所美国学校上学,目前正在学习高中课程,在网上接受和上交作业。她喜欢听俄罗斯和外国的“獭獭”乐团、杰姆费拉、普加乔娃和詹尼弗·罗贝斯等人的演唱;也爱看电影,喜欢的影片有《珍珠港》等等;此外她还爱读一些俄文版和英文版的书,比如契柯夫的作品、《福尔摩斯探案集》都是她喜欢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莎拉波娃也不例外,她对新潮时装感兴趣,有时自己也会试着画服装的样式。莎拉波娃还希望能在网球生涯结束后去做时装生意,现在她已经尝试着做摄影模特了——她那淡黄色的头发、俏丽的容颜、匀称的身材仿佛就是为摄像准备的。但莎拉现在的目标是要登上网坛的顶峰:“在杂志的封面上展示自己,这不是我的愿望。我打定主意要打网球,我要在赛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人美心更美
对于一下子涌到面前的荣耀,莎拉波娃希望保持平常的心态。“我得保持清醒,我常问自己谁帮助我取得了成功?” 莎拉波娃继续说:“我首先要感谢父亲,他一直陪在我身边,还要感谢教练。当然也要感谢妈妈,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会非常难的。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喜欢一起逛商店,一起到海滨浴场,一起读书。妈妈一直在帮助我学习俄语和法语。”
莎拉波娃至今还和自己的第一位教练尤里·尤德金保持着联系。在伦敦温布尔登夺冠后,俄罗斯的记者去采访尤德金,这位68岁的老人就穿着莎拉波娃寄来的长袖足球衫。细心的姑娘还记得,她的启蒙教练对阳光过敏。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的数天,莎拉波娃应邀到泰国清迈市打表演赛。在比赛中,莎拉波娃在胸前佩戴了一个以示哀悼的黑缎带,在赛前她已经给泰国的灾民捐了1万美元。赛后,她和对手大威廉姆斯一起把她们的球拍拍卖掉,所得款项全部捐献出去。而后在香港网球世界冠军挑战赛决赛之前,在一场专为印度洋海啸遇难者举行的特殊拍卖会上,很多参赛选手捐出了个人物品拍卖,而莎拉波娃的捐赠物品最多,包括她的网球服、网球裙和耐克鞋。球星们的球拍和个人物品共拍卖得捐款121.9万港元,其中莎拉波娃的物品拍卖款为52万港元,她被媒体誉为:“人美心更美”。
你仍然是我们的玛莎
自从莎拉波娃在国际网坛上大放异彩,她也成了俄罗斯的骄傲。但在爱国热情高涨的俄罗斯,一些球员开始怀疑莎拉波娃对俄罗斯的忠诚,一些女网球手纷纷责难她——7岁就去了美国的莎拉波娃,直到现在还在美国生活和训练,她实际上还有多少俄罗斯的成分?
对于这样的责难,莎拉波娃不止一次地回应道:“我生于西伯利亚,我为俄罗斯而战!”尽管莎拉波娃大部分时间是在美国生活,但她从没想过要改变国籍,而且把自己所有的胜利都献给俄罗斯。“我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我的每一个胜利都属于我的祖国。我喜欢为我的国家比赛,尤其是为祖国的孩子,我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例子去鼓励他们。”
在美国已经10年了,莎拉波娃从没忘记俄语。教练尤里·尤德金说道:“玛莎?穴莎拉波娃的俄语小名?雪每年都来索契。在这里住上大约一个月。我们就像从前一样一起训练。有一次,大约是5年前,玛莎像平常一样回家来了。我们出去训练,对我说的话,有些地方她竟然听不懂:‘爸爸,你给我翻译一下。当时我就对她爸爸说:‘你怎么搞的?赶紧买些教材,带到美国去。在家里只能说俄语。现在,玛莎父母的俄语还带着些方音,但玛莎说得很纯正。”
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不久,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莎拉波娃为了纪念在事件中受到伤害的同胞,在胸前别上黑丝带上赛场。在她的感召下,参赛的其他俄罗斯球员也都别上了黑丝带。夺取WTA年终总决赛冠军后,她随即把获得的奖品——一辆保时捷跑车变卖捐献出来,以帮助那些在人质事件中遇难孩子的家属渡过难关。
莎拉波娃得到了自己国家的肯定,俄罗斯各媒体纷纷发表溢美之词:“好样的,玛莎,你仍然是我们的玛莎”,“莎拉波娃是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人,她捍卫了我们国家的体育荣誉。”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也是她的球迷,现任总统普京也关注着她,当莎拉波娃在洛杉矶的WTA年终总决赛上刚刚获得胜利,就接到了普京的电话祝贺。
(普 宁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