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漂来的情缘

2005-04-29

海外星云 2005年5期
关键词:埃尔弗斯字条

1963年,当10岁的英国女孩将漂流瓶投进英伦海峡时,万料不到就这样给她掷出一个幸福未来:拾起漂流瓶的荷兰小男孩埃尔弗斯,多年后竟成了她的人生伴侣……

安妮·里韦特(Annie Rivet)非常喜欢海盗故事,海上漂流瓶对她来说是浪漫的事。10岁那年,父母带她到法国度假,小里韦特特别准备了一个漂流瓶,在英伦海峡中途将它掷到海中。漂流瓶的最重要部分当然是塞进去的那张字条,小里韦特在上面写着:“发现这字条的人,请写信给安妮·里韦特,并写明在哪里找到字条。谢谢!”并注上她在爱丁堡的地址。

茫茫大海,掷出漂流瓶的一刻,她不知它会漂流到哪里。

最初,里韦特本以为漂流瓶会漂浮到法国。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漂流瓶在海面上浮浮沉沉,居然冲出了荷兰的诺德韦克海滩,被10岁的荷兰男孩埃尔弗斯(Niels Elffers)拾起。埃尔费斯在海边已经发现很多个内有字条的漂流瓶,但大多数来自船只,是水手们无聊之时的牢骚话,里韦特的这个漂流瓶一开始就很特别。随后,埃尔弗斯依约寄出了第一封信。

收到埃尔弗斯寄自荷兰的信,里韦特很高兴。但是这封信的收件人是A·里韦特,那也是母亲的姓名简称,于是母亲首先把信拆开了。当发现是回复漂流瓶字条的信,母女俩都兴奋地尖叫起来。

信件开始频频传递,但两名孩子首次见面,却是两年后的事。里韦特一家到荷兰旅行,顺道相约居住在乌得勒支的埃尔弗斯一家见面。埃尔弗斯在街头打侧手翻的样子,给里韦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有共同嗜好,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都同样喜欢。因为分隔两地,两人以朋友关系始终保持联系,并于20岁那年第二次见面。当时在法国做暑期工的里韦特接受埃尔弗斯父母邀请,到他们的家住了一周。完成学业后,里韦特在海牙找到一份语言导师的工作。

真正令他们互生情愫的,是数年后一次夏季法国之旅。在浪漫的法国葡萄酒刺激下,二人坠入爱河,并决定在埃尔弗斯工作的地点菲亚嫩同居,到1978年两人同满25岁时正式结婚。现年51岁的里韦特夫妇已结婚27年、育有两名子女,于2004年举家移居英国。

(平文摘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瓶中信随水漂浮,寻找有缘人,充满神秘色彩,自古亦留下不少美谈。这种神秘色彩,相信自人类懂得书写、懂制瓶子后就开始了。寄出者可能出于无聊,也可能为了救命,甚至进行实验。

投瓶进海的事,有史可稽的,最早可追溯至约公元前310年,古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为了证明地中海的水是源于大西洋,把一个密封的瓶投进地中海,却一直没有回音。

浮瓶传书古时也有实际用途,16世纪时,英国船队就用浮瓶传递军事情报,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相当重视,委任“开瓶官”专责开瓶,平民打开瓶子均属死罪。

三则漂流瓶的故事

日本人寻宝遗书记

漂流瓶字条的故事,最著名的要数日本男子松山修之助在1784年留下的字条。当年他一行40多人乘船到太平洋寻宝,可是途中船只在太平洋一个小岛屿外沉没。他们被困在一个珊瑚礁上,缺水缺粮,深知生存无望。

松山修之助将他们的经历刻在一块木头上,放进一个漂流瓶内,让它随海水漂流。150年后,这个漂流瓶终为人发现,在1935年冲上日本位于滨海小村落的海岸上。据说,该处恰巧是松山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但这说法至今未能证实。

德国一浮瓶漂得最远

1929年,有德国科学家试图追踪一个漂浮瓶的旅程。装着字条的瓶子,从南印度洋出发,字条提醒拾到瓶子的人,记录瓶子冲上岸的地点,并把它放回海中。到1935年,瓶子走了大约2.6万公里,是漂浮最远的正式纪录。

在18世纪,富兰克林利用浮瓶汇集了美国东岸海流的知识,而这些资讯直至今还被使用。即使现在,美军还利用瓶子收集潮汐与海流的资料,而追踪海上漏油的方向也会常常使用瓶子。

浮瓶寄家书震撼苏格兰

在以前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很多出海的人在思乡时,都会将问候亲人的字条装在瓶子,抛进大海,希望浮瓶寄家书给家人。在1894年4月,拉尔夫在大西洋佛得角抛下一个瓶子,里面装了一封给妹妹的家书,请拾得瓶子的人,将信送到苏格兰。

结果瓶子在翌年12月28日被大西洋特克斯群岛的居民罗杰丝小姐拾获,她履行诺言将信寄到苏格兰,拉尔夫的妹妹终在1896年1月接获该信。不但收信人高兴万分,连当地一份报章亦大肆报道这段奇闻。

猜你喜欢

埃尔弗斯字条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一张字条引发的思考
那些年,我收到过的“小字条”
爱心树(上)
西西弗斯的神话
埃尔泰克推出低温固化环氧树脂/碳纤维模具预浸料
阁楼上的光
懂得自律的达尼埃尔
丰田埃尔法车故障排除3例
童心是一座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