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怀念

2005-04-29李智民

党史博览 2005年6期
关键词:爷爷

李智民

链接:李翔梧,原名李凤周,1907年生于河南省洛宁县中高村一个贫农家庭。早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被组织委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转到东方大学任翻译。1928年与河南罗山人、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共产党员刘志敏结婚。1929年李翔梧夫妇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曾任红五军团第十四军第四十师政委、第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红军长征后,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坚持保卫苏区的游击战争。1935年3月在江西会昌壮烈牺牲,时年28岁。刘志敏曾任闽赣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闽赣省委常委、妇女部长。1935年6月在彰州英勇就义。可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的是,198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纪念李翔梧、刘志敏烈士牺牲50周年大会,在洛宁烈士陵园修建纪念碑亭,杨尚昆亲笔题写碑文;家乡的小学改名为“翔梧小学”;《中共河南党史人物传》第四卷发表了《李翔梧、刘志敏传》;新修订的《河南省志》专门设立了《李翔梧传》。

对我来说,爷爷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年幼时,常蹲在曾祖母膝前,听她讲爷爷放牛、锄地、背书、作文的事儿,老人家的念叨絮絮绵绵,倾诉不尽思子之情。随着对爷爷事迹的逐步了解,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渐高大明朗起来。每当我站在纪念碑前,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强烈震撼:爷爷用鲜血染红了祖国大地,共和国没有忘记;他用生命换来人民的幸福,给后人们留下了永远的怀念!每当翻开厚重的史志,看到爷爷的名字,我都会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多一层理解。

文采飞扬的学生诗人

爷爷自幼聪敏好学,自小学到县立高小,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填词作诗。邻居有个巧于雕刻的崔木匠因贫病交加而死,他激愤地写道:“雕龙刻凤夺天工,金屋藏娇富家翁;天理良心今何在,饥寒折杀巧木工。”后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爷爷经常用白话文作诗。他因感受社会的剥削现象而写下这样的诗句:“都是大自然母亲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为什么有人替他人劳动,为什么有人要别人替自包劳动?……这简直是极不平等的黑幕!”他还擅长以诗为武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1921年到洛阳省立第四师范读书后,他用诗配画的形式深刻地揭露贪污分子:“校长王卓五,绰号大老虎。钞票作口粮,银元当豆腐。校长肚皮鼓,学生声声苦。”当时,北洋军阀的爪牙马德胜诬蔑农民为匪,将中高村老实农民李老四父子绑赴刑场,施以极刑。爷爷听到消息后悲愤异常,立即写下《的的哒哒的号声》的诗篇:“的的哒哒的号声/叫来了左邻右舍的乡亲,都是我李老四和儿子的见证人/我们都是打牛屁股的老手,祖祖辈辈都想从土内挖出黄金/到头来,马奸贼/杀我们的头,还要挖我们的心/……要杀头,要挖我们的心/嘿!顶多少两个打牛屁股的老手/但想杀奸贼的人,却是千千万万,万万千千。”在《死去的朋友的话》诗篇中,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痛苦的世界和快乐的世界中间隔的是极薄的隔膜/我将尽着十二分的勇气,打破这层罪恶的隔膜/大踏步跑到快乐的世界上,过那优裕而安乐的生活。”1923年,爷爷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学习。开封是共产党在河南活动的中心。在那里,爷爷开始用李翔梧的名字发表新诗和散文。当年的同学、诗人苏金伞回忆说,在壁报上经常看到李翔梧的诗文;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家胡蛮回忆说,当时的《学生杂志》还曾为他出过一本诗集——《翔集》。他这个时期的诗作虽然明显带些稚气,但却热情奔放,富于想象,充满革命激情。1925年在《现代评论》第1卷第12期上发表的题为《骷髅》的散文诗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残酷社会的憎恨,呼吁人们去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假如不是过早地投入革命洪流,他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诗人。

省立一师在五四时期就以传播新思想闻名。爷爷入学以后,因思想进步,刻苦好学,深受英语教师冯品毅(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嵇文甫等人的器重。在这些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以及《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学生社团活动,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青年。

爷爷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从此,爷爷就以宣传马列主义为己任。在学生时代和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他常常利用假期探亲和书信来往等机会,向家乡的一些进步青年灌输革命思想,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这些活动对中共洛宁地下党的创立及广大群众阶级觉悟的提高,都有重大影响。洛宁地下党创始人之一、我的本家大伯李宗白生前常说:“我第一次听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朱德的名字,是在四叔(即爷爷)那里。还有俄国十月革命、马列主义都是他介绍给我的,正是这些指引使我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我的六爷(爷爷的胞弟)、三伯和四伯都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

文韬武略兼备的一代英豪

1925年秋,爷爷从开封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不久,奉党组织委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和各种科学知识,忘我地投身于组织上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坚定了革命信念。他抱着“学成文武艺,归国闹革命”的目的,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入学不到两年,就精通了俄、英、法等多种语言,系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西方革命运动及社会发展史、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尽管身在异乡,学习工作任务都十分繁重,但他仍然时刻关注着国内的革命形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他和同学连夜在学校大礼堂集会,谴责国民党蒋介石的暴行,声援国内的革命斗争。

1927年秋季开学后,爷爷同乌兰夫等人被调到东方大学当翻译。据当时在东方大学学习的黄火青讲,爷爷当时是该校最优秀的翻译之一。通过学习和军训,他还掌握了部队作战指挥和思想建设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回国从事革命领导工作打下坚实墓础。

同年,曹靖华夫妇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工:作。因为是河南老乡的缘故,爷爷经常到曹靖华家作客,探讨文艺问题和中国革命问题,与其建立了深厚友谊。在曹靖华家,他认识了奶奶刘志敏,并于1928年春,由曹靖华夫妇介绍成婚。1928年6月,他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的服务工作。

1929年秋,爷爷从苏联回到上海。组织上分配他到中央军委工作,任副秘书长。当时,他主要是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兵运工作。冯玉祥的西北军二十五师参谋长张克侠就是在这时候由爷爷发展入党的。早在苏联留学时,爷爷和张克侠的私交就颇深。1929年下半年,张克侠和地下党取得联系,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

党中央研究、由爷爷和张存实做介绍人,批准张克侠为秘密党员。张克侠入党后,利用和冯玉祥的连襟关系及在军中任职的便利条件,为党默默工作,发挥了特殊作用。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发起后,按照华东野战军的计划,张克侠和何基沣将军策动国民党军2.3万多人起义,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0年4月,爷爷奉中央委派到安徽安庆开展巡视工作,很快写出《翔梧关于各县联席会议情形给中央的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他纠正了安庆地区某些党组织领导人存在的右倾和“左”倾盲动主义倾向,针对安庆地区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充分显示了他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同年底,中央红军在反“围剿”中生擒敌人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其家属在国民党上层活动,并通过开明绅士和中共地下党议定:以苏区急需的药品和军火换回张辉瓒。经党中央研究,决定由涂作潮和爷爷分别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赴南昌处理此事。这件事虽然是国民党有求于我,但当时两党处于敌对状态,仍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南昌旅馆住下后,他和涂作潮便机警地走出旅馆了解情况,看到当天的报纸披露:在赣州发现从赣江上游漂流下来的张辉瓒的人头。情况有变,他们立即返回旅馆,从容地作了安排,扮作国民党军官,安全返回上海。

当年,爷爷接到去苏联学习的通知后,赶回洛宁向曾祖母辞别。临行前,曾祖母恋恋不舍地说:你爹三周年的忌日快到了,等过于再走吧!爷爷听后不觉一愣,父亲的忌日自己竟忘得一千二净,心中充满愧意。他劝曾祖母说:儿尽忠不能尽孝。我不能给爹做三周年纪念,将来可做五周年、十周年纪念。这句话很多年来一直记在老人家的心里,但从此一别,老人家与儿子再无相见。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是,为了集中精力干革命,爷爷、奶奶先后将两个孩子送给家人抚养。1929年下半年,我的大伯在苏联出生,取名苏生。1930年初,党组织派爷爷去苏北国民党军队从事策反工作。行前,他对奶奶说:“此去倘有不测,只有牺牲。孩子可交吾侄宗白送家抚养。你继续革命,万勿悔心。”不久即将大伯辗转送回罗山、洛宁抚养,后因病夭折。1931年夏,我父亲刚生下3个月,爷爷、奶奶便奉命到中央苏区工作。为了轻装投入新的战斗,他们毫不犹豫地决定,由奶奶把我父亲送回洛宁老家去。奶奶顶烈日、冒酷暑,机智地避过国民党层层哨卡,千里迢迢把我父亲送到曾祖母身边。奶奶在家仅呆了几天,便毅然离别亲人,重返战斗岗位。

为苏维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31年9月,爷爷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秘书长,红五军团第十四军四十师政委,第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宣传部部长等职。职务虽屡经变化,但他服从组织安排,不计名利得失,不畏艰难险阻,兢兢业业工作,充分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爷爷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1月下旬,敌人先后占领了宁都、瑞金、于都、会昌等地。当时形势十分紧张,加之中央分局的领导人没有及时转变战略战术,干部战士因战斗失利而情绪低沉,如何巩固部队、坚持斗争就成为苏区党和部队面临的首要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爷爷作了缜密的分析研究,12月28日,他在瑞金西江一个农户家里起草了《巩固我们的部队》。文件指出:由于敌人的围困封锁,会“造成我们在物质资料上的很多困难。我们的部队主要在敌封锁圈内活动往来,穿过敌人的堡垒封锁,夜间动作多,不免肉体的疲劳和困苦。我们要克服这些意料得到的困难,从战胜困难中去战胜敌人”。文件明确提出了粉碎“清剿”的战略战术:“游击战争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战斗方式。”进行游击战争,但反对游击主义,“游击主义是使我们部队散漫,动作迟缓,妨害我们队伍巩固的”。他还提出了巩固部队、防止减员的种种方法。原中央政府办事处秘书长谢然之叛变后,爷爷奋笔疾书,写了《给叛徒们以无情的打击》的社论,在《红色中华》上发表,痛斥叛徒的无耻行径。就这样,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高度近视的爷爷以笔为武器,指导中央苏区留守部队坚持斗争,打击敌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35年2月,中央分局以及其他机关、部队被困在会昌仁风山区一个狭小的地带,根据中央精神和陈毅建议,决定分五路突围,冲出去打游击。袁血卒任第四游击大队队长兼政委,爷爷随这个大队活动。在敌人的层层包围和重重阻击下,这支部队冲出去的只有500多人。3月初,部队活动在粤赣边界的天门嶂,敌人跟踪而至。激战中,机枪连连长牺牲了,爷爷不顾个人安危,拎起机枪还击敌人。由于敌众我寡,最后突围的只剩下我爷爷、袁血卒、周子桢和警卫员唐继章、战士钟伟生等8个人。此后几天,他们白天找岩洞水沟隐藏,晚上行军找部队,饿了找些草根充饥,渴了喝些溪水润喉。这一天,他们在一个地势较平的山坳发现一栋带楼板的土屋,大家认为这个地方离国民党军队很近,敌人可能意想不到,也许较为安全。进屋后,发现屋角堆放着一些烂红薯和芋头,于是生火烤了些红薯饱餐一顿。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时候,爷爷仍然坚信革命必胜,他鼓励大家说:“要是万一跟主力联系不上,就到上海找地下党。无论如何,太阳是要上升的,船是要靠岸的,夜终归是要尽的,革命终究是要胜利的。”他还说:“我很喜欢这两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由于极度疲劳,大家很快倒在楼板上睡着了。突然,一阵急促的砸门声把他们惊醒,三四百名反动地方武装已囱拢过来。战斗打响后,我爷爷和袁血卒冲在前面,其他人紧跟在后,边打边冲。又有,3个战士牺牲了,爷爷的腰和腿也受了伤,唐继章和钟伟生半背半扶堆保卫他突围。敌人见他们只有5个人,使疯狂地扑上来,袁血卒冷唐继章保护我爷爷,剩下3个人抵挡敌人。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爷爷断然把唐继章推开,说:“老袁!你快带同志们冲出去,我掩护你们。”袁血卒等不忍离去,爷爷厉声说:“听我的命令,同志们!为了苏维埃,你们勇敢地前进吧,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说完,他端起机枪扫向敌人。由于他牵制了敌人的火力,战友们得以安全突围,而爷爷却在打倒一片敌人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逝者如风,风范长存;未竟事业,后继有人。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我想,这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

猜你喜欢

爷爷
听杨爷爷讲那过去的事
为什么习爷爷总来看我们?
爷爷变身了
不甜不要钱
我的爷爷
糊涂爷爷
爷爷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