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纪行
2005-04-29成茂林
成茂林
古老的罗马
欧洲8国考察的第一站是南部岛国意大利。这片神奇的土地曾是盛极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中心。古罗马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一座夺目的里程碑。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火首先在意大利点燃,整个欧洲因此从中世纪的宗教桎梏中解脱,开始追寻自由与科学的曙光。
当我们在米兰通过严格的边检又重新登上飞机,一小时后再换乘黄导游的小巴车行驶在通往罗马的大道上时,我已经被这里绝对清新的自然环境所陶醉。说真的,这里的天蓝草绿太阳明丽气候温和,是我在中国包括后来在法国德国等地所从未见过的。我奇怪地问在米兰商学院读过书的华人黄导游,他说,意大利天气一年四季都这样好,处于地中海边是一个原因,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挡住了来自北部的寒流也是其因,当然更与这里的环保意识有关。你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游览意大利首都罗马,该是何等的惬意啊!可由于市内堵车的原因,我们入住多慕斯马利亚大酒店后已近罗马时间晚8时。所以,游览是从次日早饭后开始的。
一吃过西餐,我们便被黄导游邀上了小巴车,在依旧明丽的太阳下游览罗马。罗马城250万人口,分布在7个丘陵上,人称7丘城。台伯河从城中穿过,据说仅教堂就有500多座,但要想见一幢像我们北京上海的现代高层建筑,却难于上青天。石街、古房、残垣断壁,全被修剪有形的长青植物掩映着,有的还加了护栏,俨如徜徉在一座地上博物馆中。难怪在昨晚入城时由于灯光的黯淡,两旁闪过的低而陈旧的灰白色建筑使我一直有走进我国上世纪60年代的感觉呢!据说,意大利人对美国灯火辉煌的夜晚是不屑一顾的。他们认为因为没有辉煌才需要借助灯光,而在罗马,每一处建筑都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的确,罗马可以冠以好多定语,如宗教、绘画、旅游、雕塑、文物等,但“古老”最能体现其特征。罗马帝国建于公元前30年,古罗马的逐渐强盛及其创造的文明,令世人惊叹。黄导游说,你别看罗马的建筑旧,但旧而不破,里边住的全是有钱人。他们十分讲究内里的装饰,而外形只能维持原状。当地政府有条规定,只有维持原状的修缮,才给予较高的补贴,否则连审批都很难。我以为,正是这一高明之举,才使得如今的罗马每个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遗存,每一项遗存都是一处匠心独具的精典,每一个精典又都令观光者击掌叫绝。
建于公元80年的古罗马斗兽场是罗马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古罗马人战斗间隙观看人与人、人与兽残烈格斗的取乐场所。这一宏大建筑保存较好,无论远观近瞧,都给人一种非凡的气势。可以说,在罗马的任何高丘上都可以看到它,真可谓今人说的“永久标志性”建筑。当你融入长长的队伍接受检查进入斗兽场时,又会被它的巧妙设计所震颤。它是用每边长约2米的方形石柱支撑起来的4层圆形竞技场,每层都设计了座位、走道、窗口,可以使容纳的5万多名观众,无论刮风下雨、白天夜间,都不受影响的观看表演。当然,它的伟大更在于,至今世界各国建的各类体育场馆,仍没摆脱这一古罗马人2000年前设计的大框架。
与斗兽场气势可以媲美的是罗马城西北角高地上的城中之国——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教皇国公元756年形成,1870年并入意大利王国,教皇退居梵蒂冈宫中。1929年意大利与教皇签约,承认梵蒂冈为属于教皇的主权国家,教皇承认教皇国的灭亡,另建梵蒂冈城国。其面积0.44平方公里,有警察而无军队,城中全为教民,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当我们沿着古老的城墙转至宽阔的协和大道时,迎面就看见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大圆屋顶教堂。它建于1506年,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120多位杰出的艺术家都参加了它的重建工作,直到1626年才全部完成。据说那个大圆屋顶就是艺术巨匠米开朗琪罗的杰作。从教堂两边伸出的是两条巨臂般的半圆形建筑,喻主拥抱世界所有来朝的教民;两个半圆建筑为284根高大的罗马柱支撑,上站140尊栩栩如生的圣人像;半圆建筑围着的就是圣彼得大广场,中央矗立着一根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巨大圆柱。整个广场,独具匠心,精华荟萃,气势恢宏。然而,当你经边检缓缓步入教堂后,又会一下被那种比外表更显辉煌、豪华、庄重的另一种气势所倾倒。可以同时容纳5万教民听讲经的教堂里,满目都是伟大的艺术珍品:雕塑精致到表情逼真裙衣可以飘起,画像生动到面容慈祥几乎可以对谈;入眼的色彩,新鲜得亮丽夺目,如艺术家刚刚染就,就连地板上的普通装饰都闪耀金黄的光芒。来自世界各国的观光者虽如潮涌,但在虔诚惭悔的教徒面前,拘谨得连大气都不敢出。那肃穆,同样给人一种气势。
在罗马,有气势的建筑还很多,诸如君士坦丁凯旋门、歌剧院、许愿泉、迪奥克来齐亚诺浴场、新宫、威尼斯广场等。但我觉得,这些伟大建筑震撼我们的,不仅是见胜于空间的恢宏气势,更有见胜于时间的体验无尽的韵味儿!16、17世纪前后修建的威尼斯广场,是古罗马时期的市政中心。在这个保存着古罗马遗迹的地方,矗立着威尼斯大厦和维克多艾曼纽纪念堂。当拾阶登上现代宏伟建筑祖国祭坛时,跃入眼帘的首先是表现民族独立的大型浮雕,“自由女神”居其中,下站两名威严的武装士兵,日夜守卫着燃烧不息的独立圣火。建筑内是罗马国家博物馆,里边陈列着对祖国独立作出过贡献的英雄们的塑像、遗物和图片。出博物馆,向侧面一拐,便是耐人寻味的古罗马废墟了。俯瞰废墟,一片荒凉,然而拾阶而下走近那片废墟时,却是又一种感觉。这个曾经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当作内湖的强大帝国,据说竟毁灭于一场躲闪不及的瘟疫!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如今,帝国虽不存在了,但仍残存的元老院、凯旋门、旧街道废址,以及石柱、石础、石雕、石井,甚至石块,都被政府慎重地加了护栏保护着。考古者认为:古罗马人最早是生活在废墟旁的两座土丘上的,后来因为都把剩余物拿到丘下交换,这里便慢慢形成了市场,以后又逐渐由经济中心发展成为政治中心。看似荒凉破败的废墟,从文物角度看价值连城。那么,换一个角度来看呢?它或许价值更高。
我们走在古罗马废墟狭窄的石板街上,思索着这个强大帝国的兴亡,想像着雄极一时的恺撒大帝在元老院遇刺身亡的惨烈,确有一种说不出的体验和感受。古罗马,这片破败而珍贵的废墟啊!
佛罗伦萨的骄傲
离罗马驱车向北,3个多小时后就到了比萨,参观著名的比萨斜塔后,草草吃了点午饭,就迫不及待地奔向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巨人辈出的佛罗伦萨了。知道佛罗伦萨是因为但丁。但丁的代表作《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的划时代作品。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这位文学巨人1265年5月诞生在佛罗伦萨。它的名字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如雷贯耳。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需要巨人,而且也确实产生了一系列多才多艺的巨人。从佛罗伦萨走出的除但丁以外,还有世界顶级画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作品不多,却件件是稀世之宝,尤为著名的为《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重要作品有《大卫》雕像,壁画《最后的审判》、雕塑《摩西》及《奴隶》等;拉斐尔的圣母画像,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传遍全球。他们并称佛罗伦萨四杰。其实,何止四杰呢?文学巨著《十日谈》的作者卜伽丘、著名物理学家伽里略等,都可称为世界级的名人。
因作品而人名,因人名而城著,这就是名人效应。难怪我们满怀崇敬投入佛罗伦萨的怀抱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如云游人而震惊。毫无疑问,他们在欣赏这座欧洲古城的风韵时,也给这里留下了大把大把的票子。欧元的坚挺不能说与旅游业无关,更不能说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灿烂的文化文明无关!为了能欣赏到城市全景,经导游指点我们先参观米开朗琪罗广场。该广场位于一座山丘上,车子转着爬上广场时,太阳已偏西了好多。柔和的阳光下,远眺,是披上金纱的美丽古城,欧洲风情的诸多建筑中,百花大教堂鹤立鸡群;近瞧,是广场上米开朗琪罗的杰作《大卫》雕塑——一个手握石头的裸体男孩。其臂比一般男孩长,面部善良,身体健美,那样子像随时准备对敢于欺凌者回击。意为意大利民族不可侵犯。我们在广场上纷纷拍照之后,就乘车返到了市中。
宽阔的阿尔诺河从城中静静流过,沿河畔有条路不太宽,车子却很多,车速也很快。黄导游说,这里摩托的排气量都达到2点多。我们步行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时而可见河对面矗立着的古堡,时而与佛罗伦萨人擦肩而过,用心体验着这浓浓的城市风情。老迈的大街,古朴的小巷,脚下是发滑的硬石,两边是陈旧的高墙。我们寻访的但丁就是从这般狭窄的空间中走出的。他出生在当时一个颇受尊敬的小贵族家庭里,老楼为三层,窗小墙厚,前门有灯和井台。我们从边门进去后,一层层一间间地细细参观,在众多资料中寻觅但丁的人生,猜度但丁的思想,景仰但丁为信念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大约在河畔上走了3华里多吧?导游领我们向右一拐,穿过座门楼,便走进了一条宽而古老的街道,前面直通市政广场,两边列阵似的塑着这座名城先后出现的数十位巨人的石像。这样,巨人们的名字和贡献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与城市连在了一起,与市民连在了一起。由于文字语言的不通,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记下他们的名字,但此时的心中确实涌起了一种少有的仰慕之情。既仰慕这些人物,更仰慕这座城市。据说,文艺复兴时期这座城市所以能出现这么多世界级的名人,与当时的城主(也就是今天的市长)有关。其一是那些耗资巨大的作品需要钱的支持,其二是在激烈的新旧观念的撞击中需要有背景的权力人物的支持,其三是支持者需要有资助和保护这些伟大作品的识别能力。而具备这三者的也只有城主了,可见当时的城主和他的家族以及不断延续的子孙们的难能可贵了。如今,第一代城主骑马的塑像就醒目地立在漂亮的市政广场上,不仅市民和游人会对之投以崇敬的目光,就世世代代的城市执政者也会从中受到启迪。
这是一种聪明!佛罗伦萨的今人实实在在挖掘和利用了古人的资源。当你触摸着百花大教堂彩色大理石的精致装饰时,当你欣赏着教堂内《最后的审判》大型壁画时,当你走进市博物馆美术馆时,还是当你浏览最负盛名的皮具市场时,你会真切地感到:支撑这座城市经济的,不仅有无法抗拒的“意大利皮革中心”的牌子,更有谁也抢不走的“世界文化名城”的牌子。一个城市,两顶“桂冠”,能不骄傲吗?
“水城”威尼斯
知道威尼斯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有关,也与第一个把中国介绍给欧洲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有关。马可·波罗是威尼斯人,他以一部游记诱惑了西方人对东方的梦想。就是后来的哥伦布等人的伟大航海即惊喜发现,也不能说不受先于他们的马可·波罗的影响和启发。
马可·波罗当年就是从威尼斯下海登上旅行中国的航程的。今天,我们从佛罗伦萨出发,向北寻访这个伟大旅行家的故乡。从地图上看,威尼斯处于意大利北部,紧临地中海的威尼斯海,其实,走起来也就是约半天时间的路程,中午就到了。
这个城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它的别致在于与众不同。全城有118个小岛,117条水道,2300多条小巷,400座桥梁。没有车马之喧,一切交通只能靠船楫和步行。据说,城市之初是一片大海中的无数小岛,一些在海上发迹的人、有本事却被视为有罪的人、对教皇不满的人、或者向往自由的人,由于种种原因纷纷逃至岛上,在水上开始了营造自己的家园。他们用无数的木桩把水围住,用石块把地填平,再盖起一座座楼房,然后用小桥连接起每条巷子,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由于荟萃了人才和财富的因素,城市发展很快,建筑品味也很高。城中现存宫殿400座,教堂120座,钟楼120幢,修道院64所,华丽而迷离的情调,成为世界游客永远的梦。
我们是午后乘船登上威尼斯的。因全城海拔很低,且无高丘大岭,远眺像浮在水上的一条“大船”。若遇大风,你或许会感觉出这艘“大船”的微微摇动。不过不须惊慌,世世代代生活于斯的威尼斯人已经熟悉了海的脾性,习惯了这种生活。我们在走向圣马可广场的街上,发现了个不同于我们东方的下水道,导游介绍,说是当地人用来测试海潮的。有警戒线显示,近30年来海潮淹城已有100多次,可威尼斯人仍在从从容容地生活。
游览威尼斯的乐趣,在于体验小巷的扑朔迷离。步行和坐船,都有捉迷藏的感觉。倘若坐船,你会明显地感到,这里的水巷同我们南方的水乡比,是楼高了些,巷暗了些。不少乘船的中国游客不时向步行在岸上的我们打着招呼,有时还互相拍照。那种喜悦,常使我想像马可·波罗第一次到中国。这位对中国作出贡献的威尼斯人,是否会想像到众多中国人今天也来到他的门前?
游客们竞相拍照的是悬在总督府侧的“叹息桥”。这座凌空在水巷上的小桥一边连着豪华建筑大公爵宫,一边通向囚禁高层犯人的监狱。“天堂”与“地狱”间仅一桥之隔,所以,大多“要犯”当走出宫殿踏上这座桥时,便不由地发出声声叹息。“叹息桥”寓意深长,它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客或许有一种警示!
过大公爵宫不远,就到了市中心广场。矗立在广场上的是始建于公元829年的圣马可大教堂。它融合了拜占庭和哥特式建筑风格,是威尼斯建筑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面对的是开阔的圣马可广场,广场上跳动着一片片和人们嬉耍的鸽子。人鸽和谐之程度,使你感到惊诧。
广场的另外三面,是能代表了这座城市商市风采的门店。店都不大,陈设的商品工艺性极强,店主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发达商市的商业人格——本分、文雅、无奸诈之气。你对他的商品可以尽情挑选,买不买由你,顾客没有在国内那种看了非买的感觉,心情很舒畅。在一个玻璃制品店里,店主人还邀请我们到他的作坊里看生产工艺的全过程。炉火熊熊,作坊师傅能在短时间内制出各种形状的玻璃艺术品。表演者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壮年汉子,介绍人就是会说英汉两国语言的店主。那友好、热情的样子,会使你不由自主地想到莎翁的名作《威尼斯商人》。我想,真正发达的商市,商人就该是这种人格。弄虚作假、缺斤短两、投机取巧的“奸商”,不是因为他们太懂商业,而是因为他们太不懂商业。没有良好的商业道德与人格,靠打假维护消费者权益将任重道远!
夜幕降临了,水城威尼斯华灯初放。在导游的再三催促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登上离开威尼斯的游艇。回首水城,万灯闪烁,城水相映,那比白昼更迷人的景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也是欧洲最古老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素有“世界音乐之都”的美称。我们到达这座风采照人的城市时,天空虽飘着零星小雨,但丝毫不影响大家游览的兴趣。
连绵的阿尔卑斯山以它充足的雪水养育着欧洲。著名的多瑙河经瑞士流到这里时,已成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维也纳人就居住在这条宽阔美丽灵动的多瑙河畔。大河把新老城明显分界,在新城你会体验到它的现代,在老城又会体验到它的古老。因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乐曲而扬名世界的维也纳森林苍翠绵延环抱市区,给这座本就诱人的城市又增添了无比的妩媚色调。当登上建于1714年的奥匈帝国皇宫——美泉宫(夏宫)的至高点俯瞰城市全景时,那的确很迷人。
当然,它的迷人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音乐。市中心的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一流的歌剧院,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舞蹈家,无不以在这里表演为毕生的荣幸,有的甚至成了终生追求的梦想。这里每年有将近300场演出,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1869年,音乐神童莫扎特在这里进行了首场演出。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古老且现代,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始建于1867年,竣工于186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放满了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还珍藏有音乐大师莫扎特、舒伯特等名曲乐稿。此外还有可与其媲美的皇家歌剧院。这些歌剧院为音乐人才提供了舞台,实现和成就了音乐家们的事业之梦。贝多芬于1802年放弃了德国波恩的美丽,从狭窄的故居走出,移居到维也纳森林里的海里根斯泰特小村子里。由于选择了维也纳这个成就音乐天才的新环境,终成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舒伯特长期生活在维也纳森林中的欣特布吕乐小村,受故居磨坊、水井和磨坊主人的影响,构思和谱写了世界名曲《美丽的磨坊姑娘》;著名音乐家施特劳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如今,手拉小提琴的金色施特劳斯塑像就立在市中心的公园里。
世界级音乐人才所以不断从维也纳走出的原因,我以为除大师、舞台外,还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维也纳人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可以说,这里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了相当数量的音乐听众,他们是听众又是批评家。当我们漫步在绿草如茵的公园里,鸟儿低唱的森林中,或者流泉淙淙的山崖下,不时可看到自动组成的小歌唱队,有几人的,也有十几人的,还有几十人的。他们穿着讲究,举止大方,手捧曲谱,在指挥下认真轻声地吟唱着。那样子不像是在为了什么比赛,而是实实在在地出于兴趣的休闲。这是我们看到的民间的业余的音乐活动。在金色音乐厅,我们还有幸看到了专业团体的表演。一张门票相当于人民币1000多元,但观看表演的场场爆满。观众多是维也纳人,大到80多岁,小到10几岁。外国游客身临其境,不要说欣赏音乐了,就连欣赏听众,那高雅的装束,非凡的气质都会令你惊讶的。你真不敢想像,维也纳的音乐听众对音乐的痴迷程度,你一定会相信,“世界音乐之都”无愧维也纳。当舞台、大师和听众这些基本要素具备了时,你还会担心音乐人才不会成长吗?
圣诞节游巴黎
今天是圣诞节,也是几天来的一个晴朗日子,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真是上帝的恩赐!在这样的日子里游览巴黎,自有一番情趣和浪漫。一路上我本吃不惯西餐,可今早的西餐特别入口,大概是心情使然吧?
早餐后9时半,我们准时从下榻的酒店出发,前往因雨果小说而驰名的巴黎圣母院。雨后的巴黎,空气格外清新。一眼望去,阳光沐浴下的巴黎圣母院虽比不上梵蒂冈教堂和科隆大教堂的规模,却也够雄伟了。它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塞纳河畔,始建于1163年,历时400年才完成。整个建筑大概4层,近2层处有18尊精彩的雕塑,为法国的18位君主。2层中部为硕大的车轮式透窗,前塑圣母的标志。该教堂所以出名,除雨果作品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曾在此举行。我们到达时,悠扬的钟声刚刚响起,众多教民已挤满一堂。教堂里庄严肃穆,人虽多但无大声喧哗。各色人种的教民整齐地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在朗诵和歌唱什么,还有少数教民在自动维持着秩序。我们听不懂法语,对天主教又很陌生,但猜测他们是在做弥撒,吟诵的可能是贝多芬为教会弥撒仪式写的大型声乐套曲,台上台下的举止很具有表演性。我们新奇地看了会儿台上的表演,就又在教堂里缓缓转了一周,既看教徒们的活动,又欣赏教堂内的《圣经》故事雕塑。点亮的蜡烛随处都是,演唱的歌声和谐悦耳。我想,这大概是教民们在圣诞节里歌颂主的功德祈祷主的保佑吧?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与人的心灵沟通的形式,要不然他们怎么会那么虔诚与和谐呢?这是东方人不可理解的。我们国家信佛的多是家庭妇女,文化层次不高。而他们的教民却是一些有一定素养的人士,包括上到总统的官员。上流社会并不排除信教,政教合一使社会取得一定的稳定性。
从圣母院出来,我们就到了巴黎的象征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该塔以设计者埃菲尔命名,原是万国博览会一个建筑。塔分3层,高320米,共用钢材7000吨,为世界之最。据说,每过几年都要刷新一次,每刷新一次,须用油漆52吨,可想它的宏大了。坐电梯登上2层,即可俯瞰巴黎全景。若要拍照塔全景却须到千米之外,摄影者还得躺在地上,可想其高了。我看过个资料,说当年塔建成时,关心巴黎的市民包括一些名人,曾惊呼它破坏了巴黎的古老,要求政府尽快拆掉。而政府又找出种种借口予以保留,包括军事上的和城市安全上的。结果歪打正着,铁塔今天成了城市的象征。这恐怕是连决策者都没想到的吧?
游完两处景观,不觉已是中午,只好在市内吃午饭。午饭没用多长时间,之后就游巴黎最大也是最美丽的协和广场。广场建于1743年,法国大革命时路易十六曾在此被处死。广场上喷泉与雕塑多多,中央矗立的是刻有象形文字的“埃及尖碑”。它重220吨,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虽是从埃及劫来的文物,但在法国毕竟得以保存。听说法国人有种说法,文物属于世界,哪里能保护得好就在哪里保存。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我不能苟同。这大概是拿破仑当年扩建卢浮宫的初衷吧?方碑面对的是繁华浪漫的巴黎第一大道——香榭丽舍大街。这条街宽100米,意为“极乐田园大街”,两边建筑都很漂亮,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漫步是巴黎之游的主要活动之一。大道的尽头处为世界顶级文物凯旋门。此门建成于1836年,高50米,宽40米,拱门上刻有精美浮雕,下有老战士护卫。其为拿破仑将军征战出发前修,意即不久将凯旋而归,结果修修停停近40年,拿破仑不仅末凯旋,反战败而死,后来只好抬着棺材从门下通过。真是对狂妄的一种绝妙讽刺。奇怪的是,当地人传说每逢拿破仑生日这天,太阳会不偏不倚地从凯旋门正中下落。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谬传,更多的大概是把拿破仑视为民族英雄之法国人的一种崇拜。
游完此门,时间尚早,按照行程安排,明天上午看完欧洲最豪华的凡尔赛宫我们就要登机回国了。于是,我们又不辞劳苦,在导游的带领下登上了秀丽塞纳河的游船。塞纳河两岸风光为世界遗产之一。它的主要名胜除前面说到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和埃菲尔铁塔外,还有奥塞博物馆、市政府、植物园等。在河上浏览,岸上风景本已赏心悦目,河上架起的37座大桥又为游客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阿玛桥建于1856年,为纪念英法联军打赢克里米亚战争而建。桥两端连接文艺复兴广场和阿玛广场。桥旁的隧道里是英国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殒的地方;亚历三大三世桥金碧辉煌,是巴黎最美丽的桥梁,桥头两端雕刻着希腊女神像和许多法国名人的雕塑;协和桥造型优美,部分石料是从当年巴士底狱拆下来的;王室桥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连接卢浮宫,从河的左岸观赏华美异常;卡露塞尔桥连接左岸的美术学校,桥附近曾经住过许多有名的艺术家,如乔治·桑、王尔德等;艺术桥与其它不同,由钢筋打造而成,连接卢浮宫及法兰西斯学院;新桥为巴黎最古老的桥,可以看到巴黎400年来的市井生活,《新桥恋人》的背景;兑换桥连接夏特雷广场,是当年兑换货币的地方;圣母桥连接巴黎圣母院;小桥虽小,却建于罗马时代。俨然一座壮观的桥的博物馆。
当晚霞把波光粼粼的塞纳河水染红时,我们恋恋不舍地下了游船,走进更为迷人的夜色中。巴黎之夜,那阵容整齐、一丝不苟、热烈奔放、激情浪漫、演出了100多年且场场爆满的红磨坊艺术表演啊,我该如何表述你呢?
圣诞节的巴黎,真美,已真真切切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