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
2005-04-29姚志刚
姚志刚
盖州城里有钟鼓楼,老百姓简称之鼓楼,鼓楼北边有鼓楼街道,鼓楼东边有鼓楼小学,鼓楼小学是我的母校。
那是1962年的夏天,我12岁,从东关小学转入鼓楼小学上五年级。
每天下午4点多钟的时候,总能见到六年级的一个大个子男生,在操场上独自练排球。他把球高高地抛起来,然后扬起右臂将球扣到地上,那球蹦到教室的山墙上再弹回来,他就接着冉扣,如此往复,不厌其烦。这个家伙,是找不到对手,还是有独练的嗜好呢,我一边观看着一边思忖着。
忽然,他喊了一声:“小孩,你过来,敢不敢接我的球?”我环顾左右,没确别的人,敢情他喊的是我。我被激怒了,谁是小孩?你比我大多少?打个破球有啥了不起,于是我迎上前去接球,结果被他扣褐一溜趔趄。大概他被我的勇气感动了,不但没有取笑我,反倒认真地教我练起球来。就这样,我认识了他——盛德。
从此,每天下午自由活动时间,我都去找他练球,排球使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
一晃过去一年。1963年的7月,盛德升学考试完毕就放暑假了。一天下午,听说发榜了,他拽着我就到中学去看榜。一个同学说,班主任马老师把考人中学的同学名单拿走,于是我们就到处找马老师。有人告诉我们,马老师到一个姓崔的同学家去了,于是我们就撒开腿跑到崔家。崔的母亲说,马老师已经走了一会儿了,到东关一个姓万的同学家去了,于是我们又向东关跑去。到了万家,姓万的同学说,马老师刚走,又到路东一个同学家去了。于是我们又接着追赶,终于,在北桥头我们追上了马老师。盛德气喘吁吁地问:“老师,我考没考上?”马老师咬着嘴唇,一脸凝重地说:“明年再努力吧。”然后,慢慢地转过身走了。
盛德定在那里,眼睛呆直,泪顺着脸流下采。这时,天上突然落下了雨滴,一大颗一大颗的,接着就越来越密,我俩就站在那里,一任大雨冲刷着全身——人生最初的沉痛洗礼,让我俩一瞬间成熟了许多。
第二年,盛德复课了,和我一个班、一张桌,班主任是马老师。我和盛德早来晚走,切磋功课,把儿本书读得烂熟于心。
—晃又是7月,又是考试之后的苦苦等待。发榜那天,竟然又是大雨如注,盛德和几个同学躺在我家里等待消息。忽然—个同学顶着大雨跑了进来,大声嚷道:“发榜了!”
——我们班39个同学,只有11个考上了,中学,其中就有我和盛德。
进人中学,我在四班,他在二班;我进了学校宣传队,他进了学校排球队;中学二年时,“文革”爆发,我成了红卫兵小将,他成了走资派子女,因为他父亲是一个小厂的厂长。1968年秋天,我作为“知青”下乡,他因腿部有病留城。
这年冬天,我在农村水库工地负伤,身上的伤口虽然愈合了,但强烈的脑震荡让我彻夜难眠。此时,盛德的父亲悒郁而自杀,使他的心灵严重受创且难以愈合,同样夜不能寐。于是,迷迷糊糊的我和昏昏沉沉的他,每天蹀躞在城外的路上,那路上只有冷风,只有雪痕,我俩的心也如风也如雪。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俩心中的希望益发强烈。我说:“如果我能当上兵,我请你吃饭。”那时,军人是最受姑娘们青睐的人;他说:“如果我能进电机厂工作,我请你吃饭。”那时,电机厂是盖州最好的企业。
1972年,我成为了一名军人,他也成为了一名工人,我没有请他,他也没有请我。有一年我从部队上休假回家,在街上遇见了电机厂的他,唠起请客的事,我俩哈哈大笑,笑完了就完了。友情太重,而一餐饭太轻。
大约是七、八年前,疲于奔命的我回到盖州。下了客车,就见路边停有一辆三轮车,便坐将上去,随口说了一声“去东关”,那蹬三轮的师傅回过头来,
——呀!是他。
责任编辑/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