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刍议
2005-04-29赵秀荣
赵秀荣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全球纺织品贸易已于2005年1月1日起实现一体化,现行纺织品被动配额将全部取消,原对我纺织品出口设限国将取消对我国配额限制,纺织品国际贸易将实现自由化。但在目前,纺织服装产品的配额仍然是制约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除日本等亚洲国家之外,中国主要的纺织服装出口国如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均对中国产品进行配额限制。从受限产品范围来看,配额几乎涉及到了纱、布、服装等所有产品。
因此,配额的取消将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空前的机遇。一是生产能力进一步释放,市场空间继续扩大。长期以来,由于配额的限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质量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自从配额逐步取消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稳步增长。随着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阻碍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最大障碍清除,中国纺织服装生产能力将进一步释放,国际市场空间继续扩大,出口可能会有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尤其是在原先设限的欧美市场。二是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等要素,加强与各国在纺织服装领域中的合作,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质量、管理、环保、品牌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三是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东南亚和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从配额取消中受益。中国与这些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逐步地减少,而在某些纺织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配额的取消可能促进中国高科技含量的纺织技术、机械出口,也可能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凭借自己相对较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到北美、中南美、非洲、中东、欧洲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寻找合作伙伴,开辟多元化市场。
中国纺织服装品质优良,价格适中,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深受各国消费者喜爱。配额取消后,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出口,也必将给各国消费者带来实惠。配额的取消使中国纺织品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很小,在配额限制取消和遭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时,过度竞争很难避免,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将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中国作为纺织业大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因而中国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以中低档纺织品和服装为主。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的工资成本优势更突出,给中国的纺织工业出口贸易带来严峻挑战。欧美的区域性贸易优惠安排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威胁,削弱了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导致市场份额减小。二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仍然受到一些特殊条款的制约。中国加入WTO后,虽然也能够享受配额取消的待遇,但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中的特殊条款,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在2005年后仍将受到极大的制约。这些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对中国的纺织品限制措施。根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直至2008年12月31日,进口方可在认定中国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产生“市场扰乱”的情况下,对中国已经取消配额限制的产品重新进行数量限制。截至目前,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纷纷根据此条款进行了国内立法。第二,一般特保措施。《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规定,直到2013年,如果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进口方可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措施。三是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一些其它非关税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限制纺织品服装进口的主要手段。配额取消后涉及到全球范围内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欧美等国出于经济政治利益上的考虑,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设置一些障碍,原来受到配额保护的国家也会对中国企业怀有敌意,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将遭遇巨大挑战。
配额取消后,如何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是整个产业乃至每个企业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是以中低档次见长,以低成本取胜,以量取胜,这种模式成为多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推动力,然而这种模式在今后也将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服装发展的瓶颈。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才是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服装发展的必由之路。
1、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多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经营模式。这种出口模式导致我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量的排名远远超过金额的排名,造成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量不增效,贸易条件恶化的“贫困化增长”现象,背离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原则,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全球化竞争。在经济理论上讲,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因此,要改变我国纺织业粗放经营的唯一出路,就是逐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竞争力。应大力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开发新纤维品种以及要研究纤维及其它技术原材料再生和循环技术,以节约能源,节约纤维;另外在生产方式上要大量使用CAD、CAM、CIMS等计算机辅助手段,以提高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定位向世界产业链的上游转移,从而形成以质取胜的集约化出口格局,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取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2、调整和优化我国出口纺织品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针对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纺织品的大量中高档需求,我国企业应加快技术引资和设备改造,培养世界级的设计师,设计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走精细深之路。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前五大市场包括香港、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对其出口占出口总量的75%。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反应出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较强的地区依赖性,也说明了该行业潜在的不稳定性。因此,在进一步增加对传统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同时,还应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尤其是要重视那些拥有巨大潜在利润的市场。比如要发展对澳洲、中东出口,对亚非拉出口。
3、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非价格竞争力。要提高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必须要培育一批具备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畅通的国内外市场营销渠道,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企业。要在产品集群地建立起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树立优秀企业和产业集散地的品牌形象,建立行业优秀产品的认证推广体系,最终提升“中国制造”的附加值。
我国是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但至今却没有一个国际性的行业品牌,这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大国地位极不相符,这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不断遭受国际范围数量及价格倾销的一个根源。以江苏为例,很多从事出口服装业务的企业或产业集镇,只不过是国外品牌的加工基地,商品的附加值都被国外企业拿走了。后配额时代将使国内服装业所谓的低成本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精品服装,以高档次、高技术、高附加值为取向,逐步淘汰低档产品,进一步强化品牌优势。目前可供选择的纺织品品牌战略为:第一,像绿地投资一样,从无到有地创建国际性品牌,这有利于民族品牌的创建,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投入;第二,收购国外纺织服装企业,获的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与销售渠道。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策略,但国际化运作的风险较大,国内企业已有成功运作的先例。
4、建立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应诉工作机制。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量的快速增加,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特保和技术壁垒措施也必然增加。因此,我国应及时跟踪了解国外贸易壁垒的最新动向,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以提醒企业早做准备。认真研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欧盟的生态标签,ISO14001证书等,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加强行业自律,欧美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特保指控直接理由往往是进口增幅过大,且价格低廉,针对具体的敏感品,要做好出口价格、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工作,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强化监管制约,采取海关审价和预审签章等办法,抵制低价竞销行为。逐步健全商务部,地方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进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的“四位一体”的出口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应诉机制,有效地应对国外的贸易壁垒。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配额管理职能已经消失,其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行业有效竞争秩序的培育及出口规范秩序的建立上,同时要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组织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壁垒。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