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胃镜”
2005-04-29何利平
何利平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如今到医院看病,胃镜、肠镜检查已很普遍。然而,许多人对它还有不少的误解,不少新开发的胃肠镜新用途还鲜为人知。在医院里,经常有一些病人拿着胃镜检查申请单到处找胃镜室,却没有看到“胃镜室”这样的字眼,一问才知道胃镜室的说法已成过去。胃镜室有了新名称——消化内镜中心,而且是比较通用的称呼。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观念与技术的进步。虽然内镜中心多起步于胃镜检查,但目前已远远超出了胃镜检查的范围。当今所有通过人体的腔道进入人体进行检查的“镜子”都可以统称为内镜,包括检查胃肠疾病的胃镜、肠镜、胆道镜、腹腔镜,检查呼吸道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咽喉的喉镜,检查泌尿系统的膀胱镜等。
早期的“镜子”多是一条细细的管子接着一个小小的观察窗,医生们往往要通过小孔般的观察窗来观察身体内部的病变,就像在窥探什么秘密似的,因而在检查名称上多有一个“窥”字。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多数内镜都与电视屏幕相连,医生们可以很轻松地通过电视屏幕,清晰地观察到病人体内相关部分的病变,不必再用“窥”了。而且,以往仅仅用于检查的内镜,如今也充当起了治疗仪器的角色,以前需要开腹才能切除的胃肠道息肉,甚至早期胃癌,目前都可以通过胃镜、肠镜予以解决。至于内镜用于消化道出血的紧急止血、食管异物钳取(如钥匙、硬币、电池),更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一个名称的演变,不仅仅代表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更折射出了人们观念的更新。
内镜治疗:不开刀巧治胆道疾患
来自闽清的陈老伯因为全身黄疽1个多月而人住我院肝胆外科,经过B超检查发现肝管内长了肿瘤,阻塞了胆汁流出的通路,体内胆汁淤积导致皮肤黄疽、瘙痒。由于陈老伯年纪大,不能耐受传统的开腹手术,于是,陈老伯被送进了消化内镜中心治疗。几天后,陈老伯的黄疽明显消退。陈老伯一直很纳闷:怎么只做胃镜检查就使黄疽消退了?
其实,我们为陈老伯实施了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术,这是由内镜医生实施的“外科手术”。胆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内侧壁,胆汁就是通过这个开口排人肠道里的。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原因使这个通道堵住了,传统的办法是要开腹手术。运用侧视的十二指肠镜,通过胃进入十二指肠降部,恰好能正面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可顺利地进行插管造影和手术,通过胆胰管的造影可进行诊断,并可根据其结果一并用高频电做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再配合其他各项技术完成多种胆胰疾病的治疗。就胆道结石而言,通过消化道取出的结石可以放人肠道随粪便排出,甚至可以经口取出,病人不用开刀,两三天就可以出院。这就是临床上称之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技术,简称治疗性ERCP。
ERCP技术已广泛用于胆管结石、胆道蛔虫、胰胆管梗阻、胆管炎、慢性胰腺炎、急性胆原性胰腺炎、胰胆肿瘤等胰胆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有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还与肝胆外科实行强强联手,将主要适应证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性ERCP与主要适应证为胆囊结石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C)双镜联合,微创治疗复杂胆道结石,疗效明显。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ERCP具有不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深受患者欢迎。而10多年前,此类病例的常规操作还是行开腹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
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选择ERCP治疗胰胆疾病的患者占有适应证者的90%以上,而我国相对滞后。这一技术可推广的空间很大,近年来,一些医院内镜中心也经常办专业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宣传推广力度有限,一些患者、非专科医生对这项技术还是了解甚少,在治疗胰胆疾病时没有选择这种微创方法,使患者不得不挨上一刀。
消化内镜:并非越细越好
“医生,给我用最细的镜子吧!”这是在消化内镜中心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由于一些病人对内镜检查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总以为镜子越细越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胃镜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越细越好。
目前,医院使用的胃镜直径最粗的约1厘米,最细的0.6厘米,两者之间相差不到4毫米,一般不容易看得出来。这样的差别对于操作熟练的专科医生来讲,对病人的影响也是很小的。病人在检查胃镜时的难受程度与病人的心理素质、体质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检查时间长短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细的胃镜对于病人来说主要是心理感觉上好一些。
电子胃镜是精细的设备,里面含有许多电子、机械装置,因些,过细的胃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消化内镜中心的一些超细胃镜一般只在特殊人群中使用。越细的胃镜光纤数越少,过细可能影响影像的清晰度;越细的胃镜活检的通道也越小,检查时所取的活检标本就越小,有时往往取不到满意的病理标本,进而影响到病理切片的诊断。相反,粗一点的胃镜在这些方面优于过细的胃镜。因此,病人在选择时一味地追求细的胃镜,只能牺牲胃镜的光学和机械性能,从而影响检查效果。
无痛内镜:轻松完成体内检查
日常看病,胃镜或肠镜检查对于不少病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凡做过胃肠镜检查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让人痛苦难忘的记忆。时下,一种由麻醉科医生与内镜医生一起实施的无痛内镜检查新技术,让许多恐惧检查的患者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内镜检查了。
无痛内镜检查其实就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内镜检查,即由麻醉医生根据检查要求及病人情况选择麻醉方式,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给予静脉麻醉药物以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使内镜检查在安全、无痛苦、低应激、无不良记忆下进行。许多患者被注射麻醉药物10~20秒钟就进入于梦乡。10多分钟后,检查结束时,麻醉医生收住药物,轻轻叫一声,患者就从“梦中”醒来。患者往往对检查中的不适没有什么印象,反而觉得像喝了一点酒一样,睡得特别香。
对于内镜检查医生来说,因为有了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就可以从容、仔细、彻底地进行诊疗操作,对病灶的观察也更加从容、清楚,使患者在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下顺利度过检查期。因此,该技术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广大胃肠病患者的欢迎。
无痛内镜的就诊流程一般为预约、术前访视(病人筛选及适应证、麻醉前体检、实验室基本检查、复习病史、签署同意书)、麻醉下内镜检查、病人在麻醉恢复室里苏醒4个部分。就诊时,患者要注意以下事项:
(1)须空腹进行胃肠镜检查,检查前晚10点以后禁食,检查前4小时不宜饮水或喝饮料。
(2)穿宽松、方便、易松解的衣裤,不要携带贵重物品;戴有活动假牙的病人,要取下假牙。
(3)不要佩戴首饰、手表,女士不要涂口红、指甲油。
(4)检查时需有亲友陪伴,个别有特殊病情的患者可能需要留院观察。
(5)检查后24小时内不要喝酒、开车、操作机械及签署法律文件。
(6)检查前需与麻醉科医生联系并签署麻醉同意书。
(黄守勤整理)
(编辑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