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改需遵循“穷人经济学”

2005-04-29孙立忠

决策与信息 2005年9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穷人市场化

孙立忠

近年来,医疗费用持续的畸形增长,已远远超过群众收入增长的水平,让许多人看不起病,更有许多人因病致贫。

据报道,过去10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利用率明显下降,居民自我医疗的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31%的农村居民和47%的城市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到药店购药自我医疗。如果能够轻松地负担医疗费用,谁会无奈地“有病自己医”呢?没有医生指导的擅自用药,潜藏很大的危险性。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应该说,医疗体制改革同样应遵循“穷人的经济学”——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在财富的占有上,据统计,我国20%的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由此可以看出,贫穷或者说不太富有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政府应该保证这些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政府进行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不是只让有钱人病有所医,所以就应该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而不是只顾效率而不顾公平。为了保证公众接受良好的医疗服务,政府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广大公众看得起病,也有责任为贫困人群设立平民医院,以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但企业化经营;还有的就是两者兼而有之: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院。但不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缺乏监管的市场化,其最终结果是,医疗费用疯涨,许多老百姓看不起病。

我们也看到,许多地方推行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弥补政府在医疗投入上的严重不足,减轻政府的包袱。政府在政策上允许医院“以药补医”,拉动药品价格的野蛮攀升,是因为财政拨款实在有限,难以保障为数众多的公立医院的支出。倘若医疗体制改革不再完全走市场化道路,政府如何保障在公共医疗事业上的投入,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下,出现不公是一种必然,单纯靠市场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进行“自然稀释”的。这就需要政府运用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来保证贫困人群的基本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如果一味地推行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而没有其他的相关配套措施,是很难保障公平的。

医疗服务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并不都是“市场化”的错,相反,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医疗资源配置水平会大大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但无论如何,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医疗保障上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因为医院不仅是一个市场单位,更是一个公益单位。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穷人市场化
医疗保障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你是时间的穷人吗?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穷人的尊严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