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亲密同盟
2005-04-29小松
小 松
一天24小时,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度过。因此,创造良好的办公室环境,与同事们建立起亲密关系,用微笑和友爱面对每个人,也接受别人的微笑和友爱,对职场中人至关重要。
意外赢得的办公室同盟
庆功会上,童桐第一个端着酒杯走到韦嘉面前。无需多说什么,30多个日日夜夜,她们已结成亲密战友,常在加班至凌晨的夜路上,结伴回家。两个女人相视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韦嘉知道,自己从此多了位“同盟”,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只要她需要,童桐将会第一个站在自己身边。这对像她这样刚刚回国工作的“海归”来说,省去了由于环境和思维方式不同而可能产生的许多麻烦,让她顺利快捷地融入了国内公关行业。
其实,这是个强强联合、互惠双赢的时代。即使在办公室这样的小环境里,亲密、友善的人际关系也不可缺少。从总机的接线员到总经理秘书,从总务部门到财务部门都可以有你的朋友,而这些“自己人”不仅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愉快,还能在你需要时伸出援手,助你一臂之力——他们是你立足职场,稳健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来源。
建立办公室亲密同盟5步骤
⒈微笑面对每个人
微笑的作用无可估量。首先它是拨开“陌生面纱”的法宝,即使是一位叫不上名字的同事,微笑也能立即拉近你们的距离;其次,它是欢迎新同事的最好“见面礼”;除此之外,微笑还是“通行证”,可让你在寻求帮助时顺畅通达;最后,微笑还是你的职场“标签”,人们一想到你,就会同时联想到你常挂在脸上的美好笑容。
⒉关注别人的工作
在职场上,“关注”的同义词是“重视”。当你用心倾听别人的工作状况及甘苦时,你的眼睛和神情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对方的一切并非无人问津,至少还有你在默默地关心、同情着他或她。
⒊适时适当地伸出援手
你的一句补充,可能让别人看似漏洞很大的计划立刻完美起来;你的一个表态,可能为孤立无援者引来更多支持;你的一点提示,可能让有的人茅塞顿开……总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你的援助之手会拨开云层,让你与他人从普通同事一跃成为亲密战友。
⒋帮助别人不求即时回报
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帮助同事,是累积人际资源的双赢方法。有位做企业的人士说得好:“欠我的人愈多,日后帮我的人也愈多。”如果在一个工作环境中,大多数人都愿意帮你,愿为你扫平障碍,你的前景必定光明。
⒌留出时间做工作外交流
工作再忙,你总要休息和放松吧?就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跟同事谈谈工作以外的话题,增进感情,交流信息。别小看这短时间内的能量,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就像一座宏伟建筑的基石一样,虽然看不见,却会在暗中稳固地支撑着你,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使职场亲密同盟更持久
1.珍视朋友的信任,不泄漏有损于朋友的信息;
2.尽量让自己置身于涉及朋友利益的冲突之外,如果确实回避不了,也要尽量找到一个折衷方案,并让对方知道,在你的决定中,友谊所占的比重很大;
3.不要把你们的友谊只限定在工作环境中,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探讨所达成的共识,其实是保持职场亲密关系更深厚有力的保障。
关于职场亲密同盟的问与答
问:都说“办公室政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请问一个人来到一个新单位,应该最先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进到新的工作环境,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这个工作体系中真正掌握权力的人们。名单中除了拥有管理头衔的各级上司之外,还可能包括一些职称不算响亮,却握有特殊权力及资讯的“隐形掌权人士”,例如总经理特别助理、上司的秘书、工作团队中的非正式领袖(人人尊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等等。只要多观察、多请教,身为团队中的新人,你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公司和上司们的背景。这些资料不但能帮助你了解公司重点人才的特质,以作为你日后努力的参照,也能为你自己打下一个与他们有效交往的良好基础。
问:怎样才能做到与主管远近相宜呢?
答:除非你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型”员工,公司非得靠你才能活,否则,你多少都要对主管以礼相待,以维系良好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口是心非地乱拍马屁,那样会适得其反。首先,你要建立诚恳的沟通模式,适当而具体地称赞他们,绝对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如果要表达不同意见,请用“为了使您的想法落实得更顺利,我建议这么做……”来消除对方的敌意,从而建立互信沟通模式。其次,可以设想主管们在工作或私人生活上可能遭遇到了困难,提醒并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另外,一定要表现忠诚,碰到有人攻击可钦佩的主管,要挺身而出帮忙解释,以化解尴尬。此外,如有合适机会,和主管一起打球,或邀对方参加私人聚会,都是建立私交的好方法。多一分接触,就多一分情谊。
问:有哪些“办公室政治”雷区是绝对不能踏入的?
答:对你的上司轻视傲慢是最不明智的举动,不论私底下或是公开场合,这种态度都只会反过来伤害到自己;越级报告很可能会跟顶头上司结下梁子,就算要与高层主管沟通,也要先得到上司的谅解,这才是更正确的“政治动作”;随意“真情告白”也是个雷区,有些人一点话都藏不住,见到人就大吐苦水(如“我在这个部门真是倒霉……”等等),要不就是背后批评(如“我们那个经理啊,真是糟透了……”等等),如此不挑对象的“真情告白”,只会让自己的形象受损,更可能因“遇人不淑”,而送给别人一个“你不适合这个岗位”的理由。
(林丹兰摘自《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