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扩招下广西高校科技资源共享思考
2005-04-29覃克服
覃克服
高等院校科技资源共享是指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共同分享、利用科技资源。其目的是为了减少重复投入和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进而解决由于扩招带来的资源不足问题。管理学角度所关注的不是产权问题,而是效率问题,它并不在意资源的产权属性,无论它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关键是如何有效开发一项资源的最大潜力,使其对组织产生最大效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资源共享的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体制改革和提高办学效益实践的一个共同出发点。
几大科技资源矛盾
设备资源紧张与闲置的矛盾
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造成了广西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使用紧张,特别在物理、化学等理科专业,通常只能通过排班或共同合作的方式使用实验室。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传统造成的影响,目前广西高校设备资源的购置只考虑局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而追求小而全、重复购置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上校内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设备资源闲置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利用好这些闲置的资源无疑是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
教师超负荷工作和教师资源质量下降的矛盾
过去导师和研究生一对一的模式已经被目前研究生班的模式代替,得不到高质量的学术指导使研究生科研水平普遍有所下滑。同时,高负荷的工作使广西高校研究生导师将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教学课时量和自己的科研发展上,放松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广西各高校内部的用人机制及运行方式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下滑。高校间条块分割严重,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流动,不同高校间的资源不能共享,彼此间信息沟通困难,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广西相当一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单一,专业面过于狭窄,培养的人才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综合型的需求。
文献资源的紧缺和重复建设的矛盾
招生规模扩大造成文献资源紧缺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现象在广西高校中却越来越突出。由于管理体制的弊端,学校图书馆和各院系图书室基本上没有信息沟通,学校和各院系之间图书资料重复现象严重而且普遍。且各院系之间图书室互不往来,各院系图书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也是一大难题。而资源重复建设最为严重的表现则是广西各个高校之间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没有任何沟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以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为例,目前各个高校图书馆都在花费大量财力购买国内外的各种数据库,建立健全本校的电子信息资源,因此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网等资源,且各个高校电子文献资源只有本校校园网用户可以使用。试想如果高校之间能够共享电子资源,既提高了电子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节约了资金和人力。
实现高校资源共享
在校内资源共享层次上
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不完善,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质量下降。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解决办法,特别是在目前我国高校高等教育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校内资源共享包括校与院系、院系之间资源的共享,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资源、文献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等的互相开放。通常高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文献资料等属于专有资源,各院系不互相开放。
在校际资源共享层次上
各个高校在发展核心和定位上一般有所侧重,因此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实现校际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提高各高校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目前校际资源的共享主要有高校合并、合作办学、大学城等形式。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合作办学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弥补相关学科的不足,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校和科研机会。大学城在国外来说是比较古老的话题,在中国却是新事物。大学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对地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大学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性,大学城中的许多资源如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后勤设施、文化设施、商贸设施都是共享的,在课程教材和师资上也根据学科专业情况实现共享。大学城区内的学生可以方便地跨院系、跨校选修课程并被承认学分。因此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大学城无疑是资源共享的最佳模式之一。但考虑到我国大学城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且研究生培养模式较为特殊,因此在很多方面还有待研究。
在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层次上
提高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要把资源共享的目光从教育领域拓宽到整个社会,把高校资源作为整个社会资源的一部分,通过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的开放度这一途径来提高办学效益。
广西科技资源共享的思考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高校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共享方式上免费和有条件(付费)相结合,共享层次上校内、校际、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统筹规划增加投入
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应进行高层次的科技资源共享统筹规划,组织力量开展政策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政策法规,投入引导经费,进行总体协调和落实各项措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投入,建立合理的共享资金支撑体系。目前,政府应增加对科技资源共享的投入,应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引导、鼓励广西的高校开放自己的仪器设备、实验室、观测数据,同时,在各项计划中增加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
建立学分互换及课程认证制度
在研究生教育中,学分制已经得到了普遍实现,但跨院系、跨院校和跨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互认学分却鲜有。广西各个高校在研究生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上也是规格迥异,有的实行学年制.有的实行学年学分制,有的按课时数计算学分,有的则按课程计算学分[4]。目前广西高校的这种现状使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上各自为阵,导致教学水平产生差异,在校与校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研究生的流动几乎不可能。这种格局与现代教育一体化、全球化的潮流格格不入,培养的人才也缺乏应有的竞争性。因此,广西各高校研究生管理者如果要追求长远的发展,首先必须更新培养观念,展开相互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交流,在高校内部及校际之间进一步推进学分制和课程认证制度,实现跨院系、跨校选修、互认学分。学分互换和课程认证制度可以说是一项较为庞大和系统的工程,有很多实际问题存在并难以解决。笔者认为,广西各个高校的研究生管理者考虑的第一步可以是在同一区域内同一层次上的高校间学分互换,这种合作可以更有效地
建立统一的学分制度,并且有统一的课程学分指标体系。有了可参照的课程指标体系后,就可以逐步与不同层次的高校合作.低一级层次高校的学分经打折可以纳入更高层次学校的学分,反之亦然,给广大研究生创造在各种不同学术氛围内包括名牌大学内学习的机会。
互相开放公共设施
互相开放公共设施在高校内部主要表现为各院系互相开放图书室、实验设备等资源,实现校内文献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的共享。在文献资源共享的建设上,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互相开放各院系图书室,而是要逐步建立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校和院系两级管理,两为一体且纵横向协调的学校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学校应考虑建立中心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作为公共设施进行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中考虑仪器设备的通用性,使其尽可能为各个学科服务,以真正发挥公共设施的作用。另外在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各个重点学科可根据学科的特点建立自己实验室,并互相开放。一方面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另一方面达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的目的。
加快网络资源建设和共享
目前,广西的高校几乎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网,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资源网站。但是,广西各个高校的校园网在很多方面对外都有保留,例如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学校FTP服务等只供本校校园网用户使用,资源专有性的存在导致了各个高校网络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如果高校间的合作在网络资源共享这一层次上实现,广西各高校到目前也不必重复花费人财物购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建立高效优质的全国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时代发展大趋势所在。在这方面,国家已经有所尝试,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正在建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它的总体目标是:在“九五”期间建成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真正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为“211工程”立项高校和其他院校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便利的服务体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使我国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共享
广西高校在实现文献资源、实验室设备资源等共享以及跨院系和院校选修,互认学分的制度后,高校人力资源的共享更显得必要。在研究生培养中,人力资源共享的途径主要有:建立校际间导师的互聘、联聘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给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合作高校间的人才交流学习机制,各高校定期派老师互相到对方高校学习和工作;重视高校年轻教师的培养。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编辑/陈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