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博的语素
2004-12-27兴儒
兴 儒
对于城雕艺术诸多理论方面的探讨不是本文所要谈及的重心,笔者试图通过对柳博城雕作品的赏析来窥视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富有创作激情的人。柳博在中央工艺美院学的是金属工艺专业,对于金属材料特性的运用可谓驾轻就熟,在他的城雕设计中能够充分显示出这一点来。近几年,他创作出一批极富动感韵律和视觉冲击的城雕艺术作品。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造成视觉冲击的因素无非有三点:一是物体的高度,二是宽度,三是深度。当然城雕的形式结构一般都离不开这三点,但是在柳博的手中这三点又是怎样结合成他笔下的“艺术风格”呢?
下面就几件能代表他风格的城雕作品,来作一下回顾和欣赏。
作品《绿谷明珠》,以一只硕大的艳红似火的“蛤蚌”作为主体形象,其张开之势使人的目光不自觉地被它吸引,随着目光的凝聚,只见一颗晶莹的珍珠含于其中,上面“老北京商业文化”的情形再现眼前。这便是“绿谷明珠”所要传达的主体精神的焦点了。作品将钢结构的贝壳造型中间处理成通透的网式结构,形成了虚与实的对比,削弱了造型上的沉重阻滞的感觉,以象征手法将一只小小的蛤蚌“无限”扩大,而将“老北京商业文化”紧紧浓缩于“珍珠”之中。一般来讲,城雕的造型设计在细节的处理上往往只重视体量感的加强或体积间的对比,而柳博的形式结构却能够以绘画中的点、线、面的构成要素来处理细节。这样说来,这件作品中的“珍珠”应是此作的“点”,贝的体面又是“线”与“面”的结合。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这件作品产生了一种使人兴奋且充满情意的视觉效果。
柳博的创作激情是按捺不住的,凭借着他对金属艺术的娴熟,在许多作品中能根据设计主题的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宜的手法。钢丝绳般牵拉造型的运用就是一例。如《江汉大学学标》便有一种神来之笔的感觉,此作是竖立在江汉大学的标志性城雕。作品以一只宽仅1m,而高却达16m的细高钢结构作为主体,高高翘立而又微微斜置,刚好的是在其上端折角造型处又以钢丝绳状的形态加以牵拉,以阐发造型中所隐含的那种张力,状似斜拉桥般的壮观。观之,使人顿生一种凌空欲飞的动感,喻示着江汉大学腾飞、向上的劲势。此作与直立在京津高速公路上的高达18m的《前程似锦》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纸飞机》那体积增大而缩小的支点,那灼目的红色,伴着势必冲天的强劲,表达着积极热情、目标远大等等诸多有益的涵义,这种形式结构也是只有金属这种材料才胜任。
柳博在《记忆朝阳》、《荷花》等作品中风格又为之一变。其造型的洒脱与不拘一格的套路似有梦的所为,绝非是设计法则下的广场。有意思的是我的想法与柳博的思维“不谋而合”。原来柳博这种奇异的“形式结体”许多是来源于梦中,他说自己经常从梦中醒来,挥笔迅速记下梦中的奇异境像,然后倒头再睡,经常几经反复,画稿逐成,真可谓“一梦通画经”了。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梦中的思维是无逻辑、具有漫散性的,所以带有极大的跳跃性和随意状态,而这种状态恰是艺术思维的需要,其有些像弗洛伊德所说的“艺术即做梦”。
柳博是一位在设计领域中高产的艺术家,这几年其城雕设计连连中标,如果说此中有何妙诀,那应归于他的勤奋和长期的积累。柳博几乎将空余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作画,心织笔耕,经常通宵达旦。他涉及的范围不仅是这些,对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方言土语等等也饶有兴味。
《荆楚之光》(高8m,湖北交通学院) | 《银色向往》(高8米,北京顺义区拥军路口) |
标识雕塑(湖北武汉新江汉大学) | 《荷风劲舞》(高12.8m,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 |
他是从金属工艺、绘画、装饰设计等领域跳跃到城雕艺术设计中的,动手能力很强。他从来都是用自绘效果图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个项目他可以根据多方面的文化因素提出10余个方案,还自信地对我说,自己投标迄今为止还从未失败过。他自1997年开始做城雕设计,1998年第一次投标是湖北京珠高速公路上的城雕,参与了两个标段的投标全中,接着又参与了新江汉大学三座城雕投标,当时知道这件事情已经很晚了,只剩下三天时间,结果又全部中标。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
城雕的形式结体一般立足厚重、稳妥的造型风格,但柳博的造型特征充满了灵动与突如其来的飞势,许多线形与线形之间的搭配过渡有一种力度,贯穿气韵生动的东方精神,这种精神与简约的设计造型融为一体,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美。他手下的强钢硬铁凝重而又空灵,简洁而又大气,蕴含着一股徐徐不断的张力,这种内力产生的源泉,来自于他对艺术的灵性体悟和长期的艺术实践,因为只有长期积淀,才可获得那不期而至的灵感,这也是他屡屡中标的原因。我如此评价柳博,大概不为过吧。
《百年神韵》(高20m,北京牛栏山酒厂) | 《前程似锦》 |
《鹏程万里》 | 《跷跷板》 |
《大地·生命·水》 | 《五彩路》(高9m,平谷步行街) |
《枫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