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房间》:依旧边缘
2004-11-10程琦瑾
程琦瑾
10月15日,《空房间》在韩国上映。金基德虽然凭这部影片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但对它在韩国的评价并不乐观。金基德的作品在韩国一向难以为主流所接受,这次的《空房间》又找来“慰安妇事件”中饱受批判的李成延做女主角,可以说,他已经做好在国内挨骂的心理准备。可是事实总是出乎意料。上映以来这几天,骂声自然还是有的,却不如想象的那么激烈,甚至比以往还消减了些。
一直以来,关注边缘人的电影并不能说少,特别是艺术影片喜欢选用这种题材。但是像金基德这样一贯地关注边缘人,而且表达手法也非常极端的并不多。他以往的影片明显受到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的影响,在不少人眼中,简直可以说是变态。因此他的影片在韩国也一直处于边缘的状态,甚至被误解为情色导演。
《空房间》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常”,也打破了他的许多惯例,男人没再杀人,女人没再做妓女,画面也少了些鲜血。《空房间》的故事很简单,一个传单派送员与一个受丈夫虐待的女人相爱,两人把一个个闲置的空房间当成自己的家,直到有一天他们在一个空房间看到了一具尸体。警察突击检查,男人被抓进了监狱,女人收拾着空房间等他回来。故事没有太多曲折,恰如镜头的一望到底。男人静静地窥视锁孔,女人静静地收拾房间,连阳光都是静谧的。
《空房间》的画面也很干净。金基德的影片常常很少对白,他喜欢用各种富含隐喻的事物和景象,喜欢通过刺激感官去刺激心灵。表情、动作、环境,是他讲故事的主要语言。《空房间》依然主要运用这些语言,只是变得简单干净了许多。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都要换上一把钝剑一样,金基德也开始剔除花哨的技巧,换用一种更质朴的方式传递思想和情绪,这种刺激不会让你当场血痕累累,却让你品尝到更深沉的痛苦。
于是金基德的“边缘人”形象也开始出现变化。在以往的金氏作品里,那些人物像道具、背景一样,成为符号,象征性地演绎着欲望与毁灭。而在2004年的两部新片《撒玛利亚》和《空房间》里,他们终于从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环境里走出,开始向生活回归。
金基德从穷困潦倒渐渐走向世界电影舞台的中央,他镜头里的人物从另类抽象渐渐走向生活和平静,这两条线索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也许会有人因此认为他将偏离边缘,但在我看来,他将因此更好地为边缘人代言。如果说以前他是用边缘的语汇揭示人性中普遍的罪恶的话,现在他才真正开始传递那些生活在边缘的人的独特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