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中心的贵客

2004-10-01赵家耀

慈善 2004年2期
关键词:养鸡场刘先生家乡

赵家耀

十多年前的一天,香港爱国同胞刘浩清先生的老伴孔爱菊回家后半响无语,经刘先生再三询问,才叹了口气说:“今天去医院,听说香港不缺少女秘书,只缺高级护理人员、缺少高级护士。”

刘太在国外曾看到过一些女孩缺少一技之长,生活所迫只能从事皮肉生意。如今听说有个别从内地来港的女子为谋生卖笑卖身,她心里很不是个滋味:“要是能办个培训学校,香港的高级护理人才就解决了。”

刘先生觉得老伴的念头不错,要早日实现科教兴国,除了国家办学之外,则要全社会乃至海外华人多渠道地投入。目前海外有几千万华侨,其海外资产约有350亿,不少华侨想拿出部分资产为家乡为祖国办些实事,如果成功,可为国家引进100亿。

但引进这部分境外资金有个较长的过程,要打报告审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教兴国要从我做起。待可行性、重要的细节想好之后,他俩便着手抓紧去做。

孔爱菊女士早年从事护士专业,长期的医学护理实践使她认为一个患者的康复要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样就更坚定了她要办培训中心的决心。况且,她的女儿女婿就是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的,他们毕业实习的医院就是上海瑞金医院。这样,他俩要在上海瑞金医院培养高级护理人员的想法日臻成熟。

1993年10月,刘浩清、孔爱菊夫妇捐资280万元,在上海瑞金医院里建立了上海高级护理培训中心即“爱菊楼”。该中心旨在培训高级护理师资及涉外型大专以上护理人才。孔爱菊女士便设立“爱菊天使奖学金”6万元,借以奖励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之后,孔女士为使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了临床实习学生的膳食水平。这样,从1996年以后每年将奖金增加到12万元。

该中心有三个班,培养的100多名学生不够分配,该院要扩招,但教室紧张不够用。先生夫妇得悉这个情况后,立即赶赴上海,允诺出资建教室教学楼,但希望不要很豪华,只要结实就可以了,节省开支可以多造教室。足见先生考虑问题的务实精神。先生说,现在大家是在“创业”,为了家乡的建设,为了那些莘莘学子,为了快出人才,无论谁都无权浪费每一个铜板。但该花的还是要花。现在,高级护理培训中心经过十年风雨的侵蚀需要修缮,于是先生又出资100万元。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及广州市荣誉市民等十多项光荣社会职称,先生想得更多的是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他在全国各地在上海确有许多做不完的事儿。

梦魂常向故乡驰

刘先生经营着香港的几家大公司,生意红火,业务已发展到了新加坡东南亚等地。虽然客居异乡几十年,但是“梦魂常向故乡驰”……

先生童年家境贫寒,他极不容易地读完了小学。家乡上海郊县宝山县顾村当时没有一所中学,而到城里上学又困于没钱,他只得眼巴巴地望着同龄少年伙伴背着书包去上海读书。一个清冷的早晨,他惜别了熟悉的村落,徒步去上海学生意了。在颠沛流离、艰难创业的生涯中,他痛切地感到文化知识会左右人的一生。

十多年前,先生的侄孙在大学读书时,曾请他邮寄些国外新出版的科技参考书。这封家书使他意识到变革中的故乡新一代对科学文化的渴求。一个念头掠过他的心头:为何不把家乡顾村那破旧阴暗潮湿的教室翻盖成宽畅明亮的教学大楼和图书馆,再添置一批图书,岂不可以让更多的农家子弟们有较好的读书受教育机会?夫人孔爱菊觉得先生说得在理,连连点头称是。于是,刘先生赠资十多万,一幢具有现代风格的教学大楼在顾村落成了。楼内有着宽敞明亮六角形通风的教室,有着电脑房和图书馆。

刘先生不论多忙总是要从香港等地挤时间回上海看看,瞧瞧家乡可喜的变化。为奖励学生勤奋攻读,快出人才,每年还从他个人基金会里拨专款来做奖金,表彰那些好学勤教的学生和教师。

为支持家乡的建设和教育,他慷慨解囊,而在香港的生活他却过得相当俭朴。一双老式黑皮鞋不知伴随他度过了多少春秋。香港的早茶是非常讲究的,小饭车上各种精致点心令人眼花缭乱,吃上一两个小时是平常事。但刘先生夫妇早餐却简单且便宜,也就是大饼、油条和豆浆。先生况:“大吃大喝非但浪费国家钱财,还要耗去赴宴人大量的宝贵时光,且助长了挥霍的恶习。我们中国有吃的文化,更要有吃的文明。”

刘先生对家乡有着深深情感,或许是祖辈血脉里流传下来的乡情所致吧,他计划每年都要为家乡办一件好事,以表他爱国爱乡之心。当年家乡水泥桥坏了,他亲自从香港买来钢筋,且出资维修。十多年前,他将上海市区自己的私房装修一新,捐献给国家办一所音乐幼儿园。后来,他发觉该园所收幼儿逐年增多,地方又显得小了,于是又捐款在淮海东路幼儿园的基础上扩建了一所新的幼儿园,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之后他们夫妇在上海高安路建立了爱菊艺术小学,继而捐资100万在上海西南田林新村建造了一座“浩清图书馆”。先生的诸多善举受到人们的称道。

他曾经和一位美籍华人养鸡专家捐资几十万美元在广州市建立了一座机械化水平相当高的养鸡场,生产了大量优质、新鲜的鸡蛋,供应广州市各大宾馆和市民所需。当他听养鸡场的同志介绍说,来广州的外国旅游者、外国专家就是喜食他们供应的大白壳鸡蛋时,高兴得心花怒放。

三十多年前,广州市蛋、鸡供应偏紧,尽管市府多方调集,不少市民还是为自己的餐桌担心。一次朋友谈及此事,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先生返港后就考虑办个养鸡场。想起遥居地球另一面的美籍华裔朋友——某养鸡专家,马上修书一封,详谈在广州尽快创办一座现代化养鸡场的宏愿。不久回音传来,他俩一拍即合。于是立即划资选址,采购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养鸡设备,同时举办养鸡训练班,引进优良鸡种,研制上乘复合饲料等。经过精心设计施工,一座现代化、优美的机械化养鸡场很快在广州郊区崛起……老人环视清洁壮观的鸡舍,长舒了一口气。时下这座南国鸡城已拥有100万只良种鸡,真难以算出它一年该产多少大白壳蛋!香港和祖国大陆抗击“非典”,尽管生意不太好做,但刘先生还是为山西捐献了50万元。

教育能改变命运

去年刘浩清先生投巨资又在上海武康路某处择址建没一座高级高层样板商住楼出售,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峻工后捐赠上海市教育基金会,而且诚邀香港各大公司的企业家们前来租用,先生估计每年可有100万美元的租金收入。这些收入可使教育基金会的款项逐年增加,不会因他辞世而中止。先生受教育不多,但他认为知识能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当先生听医护人员告知由于电脑操纵的国外的等动训练仪较少,不少急需得到治疗的患者要排队或只能隔日前来治疗时,他夫妇俩将此事系于心头。在起身离开高级护理培训中心之前,连忙签发了购买训练仪的支票交给院方,希望医院尽快购买,尽快让那些预约排队的患者尤其是农民患者得到治疗。

孔爱菊女士曾带领不少香港实业家的夫人前往安徽偏远山村,解决失学少年儿童读书、筹办希望小学。在不少山区农村盖了几百间教室,解决了办学最迫切的硬件。由于山路崎岖颠簸致使她腰椎受损住院,但她无怨无悔,且颇为众多失学儿童陆续走进课堂深感欣慰。

一位父母双亡,哥哥残疾,家在外地的护理培训中心的女同学,其所有开销全靠打工维持,生活难有保障。为此,她得到“爱菊天使基金会”的资助,毕业后和其他曾得到孔女士帮助的同学纷纷寄来书信,对孔爱菊的善举深表感谢。

在音乐幼儿园,一个来自农村的小姑娘拉小提琴相当勤奋努力。刘太很高兴,亲自为小姑娘购买演出服,还准备送她去美国深造,赛过自己的亲生女儿。近日,他俩又资助艺术小学一个演出小分队赴美国四个城市和中国驻美使馆演出并深受欢迎!

已86岁的刘先生在港期间,每天清晨或攀登太平山顶或游泳多时,在上海期间每天连续游泳半小时,从不间断。借此强身健体,且持之以恒。因此先生精神矍铄,脚下生风,体重至多60公斤。

乡情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尽管生理上的年轮早已爬上了他的额头。

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

猜你喜欢

养鸡场刘先生家乡
旧事
邓立海作品
父子间的硝烟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