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作用
2004-09-22袁小虎
袁小虎
这是笔者亲历的一个真实故事。
寨下乡的长乐村与芦村乡的双江村毗邻,两村的交界处有一座很大的油茶山,油茶山的界线一直难以确定下来,每年油茶采摘季节,两村村民争相上山抢摘油茶,采摘过程中每次都发生纠纷,有时还会发生械斗,引起人员伤亡,每年的秋天,两乡两村的领导都为这油茶山伤透脑筋,都得派干部到山上做调解工作,每次做调解工作都效果不佳。因此,双方领导都把这山叫“是非山”,把每年的秋天叫“多事秋”。
这一年秋天,又到油茶采摘的季节,两乡两村领导为“是非山”研究对策。研究很久,没有人能拿出良策,最后寨下乡的主要领导说,这“是非山”的旁边是两个乡的初级中学,建议今年两村的大人都不要上山摘油茶了,让两所乡初中教师带着学生上山采摘,采摘后的油茶由两村平分。
这个主意石破天惊,立即得到了与会者的赞成,两乡马上布置学校行动。
采摘油茶的那天,两校都派出精明强悍的老师带队,双方的老师先碰了一下头,商量一阵,觉得采摘之前双方学生应先开一个会。于是,双方便把学生聚集在山脚下一块开阔地上。
有位语文老师自告奋勇:这个会就让我来开吧!
这位老师其实并没有开会,而是给双方的学生讲故事。起初,讲了一个幽默好笑的:接着,讲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最后,他讲了一个严肃的。这个故事不长,却令人深思。
一百多年前,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校园南墙外是一个贫民窟,治安环境十分不好。于是,校方决定在南墙外修一道围墙,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可事与愿违,治安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经过如此反复几次,校方发现围墙这种“封校”的做法根本没有效果。于是他们推倒围墙,长年累月地向社会各界开设免费课程。这种开放的效果出奇地好,赢得了广大市的赞扬,而且南墙一带很快成为哈佛最活跃和治安最好的地带……
讲到这里,这位老师问学生,这所大学能把一些不相干的人感化,难道我们不能回去感化我们的父母?我们忍心让父辈们年年为几棵油茶树打得头破血流?让他们世世代代为一座山结怨结仇?
听完故事后,学生都兴高采烈地上山采摘油茶,两乡的干部很顺利地把油茶分给两村。
也许是学生们把故事带到了各自的家中,也许是学生上山摘油茶的行动起了作用,反正此后“是非山”无是非了,多事秋天也不多事了。
村民们都说,解决这事就是学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