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基地”女人的秘密生活

2004-08-27

东西南北 2004年8期
关键词:马哈拉丹德尔

从嫁给“基地”成员的那一天起,她们注定走上不归路。虽然婚姻关系可以解除,但她们与“基地”成员精神、血脉及感情上的联系却无法割断。当美英大军在阿富汗发起反恐战,“基地”组织成员沦为被追杀对象,她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像许多巴基斯坦妇女一样,这对母女戴着头巾,蒙着面纱,只露出眼睛。47岁的马哈·萨姆拉一身白衣,她的丈夫去年10月被巴基斯坦军人击毙。她24岁的女儿扎纳布一身黑。她与“基地”成员的快枪手丈夫离婚已有一年多了。

自2001年9月20日以来,她们就颠沛流离,开始难民生涯。马哈与扎纳布来自加拿大多伦多,马哈的6个孩子都生在那里,但她们已有很多年没回加拿大了。像其他“基地”恐怖分子的妻女一样,这些年她们是在阿富汗、沙特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边境省份度过的。

塔利班统治阿富汗时,马哈的丈夫艾迈德·哈德尔在那里办了好几家孤儿院与学校,但54岁的哈德尔还是上了美国的恐怖分子通缉名单。

马哈承认,哈德尔与“基地”一二号人物拉丹与扎瓦希里均过从甚密。扎纳布曾与扎瓦希里的女儿一道上学,她5年前嫁给一名也门快枪手时,拉丹也曾来喝她的喜酒。

马哈的4个儿子都曾在“基地”阿富汗东部的卡尔登训练营练射击。按照英国《独立报》的说法,马哈家的男人们全是“基地”成员,是不折不扣的恐怖之家。

嫁进恐怖组织的女人们,注定要过别样的生活。她们不仅与丈夫聚少离多,还得按拉丹定下的清规戒律生活。“基地”组织歧视女性,按马哈的说法,女人行动处处受限,自由度甚至比不上小男孩。

“基地”家属自然形成了一个封闭小圈子,彼此知根知底。在美国清剿阿富汗前,她们大多住在坎大哈郊外的塔纳克农场。到2001年时,她们又分散转移到喀布尔、贾拉拉巴德及后来的托拉波拉南部山区。

当盟军2001年10月对阿富汗狂轰滥炸时,在喀布尔的“基地”,女人们赶忙打点行装踏上逃亡路。马哈带着扎纳布与妹妹米里亚姆、14岁的小儿子卡里姆、外孙女萨菲亚一起出逃。

马哈一家原本要到一名塔利班司令办的宾馆下榻,等她们辗转到达终点时,那里早已被美军炸毁,映入眼帘的是横陈的尸体,其中还有一些是她们的熟人。“我们早一天到,可能就被炸死了。”马哈回忆。

她们只能逃往贾拉拉巴德,一路靠听收音机了解信息。她家的男人们都上了战场,当然都逃不了噩运。马哈的两个儿子阿布拉赫曼与奥马尔被美军活捉,关到了关塔那摩。

马哈的丈夫哈德尔与另两个儿子躲过了追捕,逃到了巴阿边境的普什图部族区。就在去年,一家人在瓦兹里斯坦重逢,女人和孩子在比马尔找到了一间房子。哈德尔最初每月去看她们几次,但去年10月,哈德尔和14岁的卡里姆被部族人送至一个距一家美军基地仅8公里的农场。巴基斯坦军队很快围上来,有伤在身的哈德尔当场被击毙,小儿子卡里姆也身中数枪,子弹从他的脾、肝、肾与脊柱穿过。现在,腰部以下部位全失去知觉的少年被拘禁在伊斯兰堡一间秘密地下室内。

但对丈夫之死,马哈竟执迷不悟地说:“我很高兴他死在战场上,真主让我丈夫成了‘烈士。”为了找卡里姆的下落,马哈与扎纳布母女一直跑了5个月,最后还是由加拿大驻巴基斯坦使馆出面,巴基斯坦警方才网开一面。在首都伊斯兰堡走了很多转圈路之后,早已晕头转向的她们被带到了一个没有门牌号码的秘密地点,那里有10个警察把门。当走进地下室,她们终于见到了躺在地上、骨瘦如柴的卡里姆。

马哈与扎纳布现在只想着能照顾卡里姆,她们还希望领回哈德尔的尸骨以便下葬,但她们不知道这种漂荡生活还要持续多久。

猜你喜欢

马哈拉丹德尔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宠物
YankeeDoodle扬基·杜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