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版之乡——普松

2004-07-29韩书力

中国西藏 2004年4期
关键词:箴言刻刀雕刻

韩书力

对西藏文化有兴趣的人们都知晓藏域的三大印经院, 即前藏布达拉宫印经院,后藏纳塘印经院和康区德格印经院。千百年来, 作为出版印刷中心的三大印经院对西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三大印经院在雪域内外声誉广播, 闻名遐迩。

这里, 笔者要向读者朋友介绍的与前后藏印经院密切相关的藏之野岭深沟中的民间雕版之乡——普松。

普松是西藏尼木县辖的一个乡,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普松寺倚山傍湖, 在一片荒寒的褐色环境中卓然透出几分灵性。在寺右侧连绵起伏的山峦上距离不等地散置着8个自然村。在四村巷口, 一位头顶兰围巾胸间揣黄梳子的捻毛线的小女孩,一路小跑地把我们引进普松乡雕版协会主任家门口。主任是位70岁的老人, 名叫多占布, 由于经年累月在阳光下(藏族习惯) 拓印刻, 眼疾很重, 所以他总是戴着墨镜。

多占布老人说,普松乡现有84户人家, 户户都会雕刻经文图画, 多数是父带子传的手艺, 如今社会进步了, 也可以传艺于女婿、女儿和儿媳了。他自己是祖上三代便以此业为生。农忙时人们放下刻刀拿锄头, 秋收后到播种前后5个来月则可以全天候地奏刀刻经颂经了 (刻经者须边颂边刻, 以防漏掉字母)。

说着老人把我们引进一间昏暗的库房, 只见房内层层叠叠地堆满了刻好与待刻的经版, 真可谓汗牛充栋。多占布老人介绍道, 六年前, 后藏纳塘寺出资委托普松乡雕刻全本《丹珠尔》, 《丹珠尔》与《甘珠尔》合为藏传佛教经、律、论等典籍的总集——藏文大藏经。据史料载, 纳塘寺曾于 1313 年和l742年先后主持刻造完成新旧版大藏经, 后毁于兵火与动乱。

在西藏,一个信徒,一个村寨有机会参与重刻跨世纪版《丹珠尔》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家家户户雕版者无一不是倾注全部心力刻造《丹珠尔》。而雕版高手多占布老人的工作则是任务的派发、验收与监督指导。6年来他每天都要穿梭往返于全乡几十户人家, 穿藏靴不方便, 干脆换上了旅游鞋。当问及尚需多少时日《丹珠尔》方可刻毕功成, 多占布老人成竹在胸地回答说, 至少还得十年, 才能完成刻造 85000 多块《丹珠尔》经版, 那时他自己在不在人世都难说了, 不过他坚信普松乡人一定会如期完成这项善业功德, 笔者很想知道老人雕刻了一辈子经画箴言的感想。

多占布老人爽朗答道:“有功德的人可以讲经弘法著书立说,有钱势的人可以为佛陀菩萨重塑金身多添华装,有时间的人可以整日朝圣颂经。我们这穷乡僻壤的人家, 从祖上传下来的只有手艺。多刻, 刻写经书箴言, 刻一辈子, 念一辈子经书箴言也就是崇佛敬佛了。”

80多户人家 , 需16年才能刻完 85000 块经版。我头脑中带着这些数字, 又走访了达瓦兄弟4人、卓玛一家、顿珠多吉一家和拉巴一家 , 果然家家都在小天井下乐此不疲地雕刻着浩若烟海的《丹珠尔》的一部分。人们的身边摆放着香喷喷的酥油茶和甜丝丝的青稞酒, 连同院内吃干草的牛羊和屋顶上的鸡鸣鸟叫, 构成了一幅纯朴而又陶然的图景。

此时此境, 笔者默然自问, 如今已是资讯时代,一个发达国家的国会图书馆全部藏书都可以收集压缩成各种轻捷持久的所谓磁片、光碟之内, 多占布老人和他的乡亲们若是知晓了大山大湖外面世界的这些资讯, 他们是否会停下手中的刻刀。然而这个疑问直到笔者离开普松乡也没有勇气提出, 所以就更不敢期望得到任何回答了。

猜你喜欢

箴言刻刀雕刻
转一转,日期早知道
婚纱照
趣图
雕刻树叶
二则
雕刻时光
胡同里的传奇
胡同里的传奇
茶的箴言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