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经济已经过热 不排除调整利率的可能等
2004-07-15
吴敬琏:经济已经过热 不排除调整利率的可能
“作为一个资源紧缺、低效率增长的国家,一旦经济增长超过8%,就会出现通货紧缩与投资过热的现象。中国经济目前亟须解决的不是争论是否过热的问题,而是采取何种政策来调整经济的问题。”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时说。
吴敬琏认为,目前央行已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方法来控制货币的供应。央行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先通过小步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观察调控效果,一旦效果不明显还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不排除对现有利率作出调整的可能性。
吴敬琏还对国内的经济政策作了评述。他认为,中国经济在2003年的下半年已经开始出现了过热现象,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24%,2004年一季度更是到了43%。另外,广义货币从1998年开始也一直在增长,每年的速度都在两个百分点左右,如果央行不是采取了一些措施,2003年广义货币的增长肯定会超过20%。
与此同时,吴敬琏对中国经济可以实行“软着陆”依然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他表示,目前中国并没有失去实行“软着陆”的最后机会。
范恒山:“经营城市”提法是“政企不分”
针对某些地方政府提出“经营城市”的说法,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司司长范恒山6日说,“这种提法不科学,而且有可能助长‘政企不分现象,损害市场秩序。”他认为,一些地方政府打着“经营城市”的概念,其实搞的是“拆房子倒地皮”的活动。政府一“经营”,城市建设就不会按照市场方式进行,而政府本身也违背了其应有的服务型定位。
他说,政府推动的改革,目前已经到了“要以改革政府自身为中心了”。即将在今年7月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就将进一步规范政府官员的行政行为。范恒山认为,未来政府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有所必为”的政府,而不是“无所不为”,从只重视国有企业的倾斜型政府转变为关照各种经济组织的“全面型”政府,同时,“政府应该更加开明、务实和依法执政”。他说,“经营城市”的说法显得过于“霸气”,这不符合市场经济中的规则。
厉以宁: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靠紧缩解决
“当前经济大体运行正常,不存在经济过热。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靠紧缩解决。” 今年以来在各种不同场合一直坚称当前中国不存在经济过热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近日再次亮明自己的上述观点。
今年以来,一直存在经济是否过热的激烈争论。厉以宁此前一贯坚持的论调是“中国的特点是怕冷不怕热,稍微热一点没有问题。经济过热刹车容易启动难,不要轻言经济过热,要在发展中解决出现的问题。”厉以宁在当天的论坛上强调,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物价的确在上涨,但只有百分之三点几,在物价上涨的背后,一定要弄清楚物价怎么上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他将原因归纳为三点:第一是受国际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形势普遍看好,世界原材料价格普遍涨价。第二个物价上涨原因是农产品减产。第三个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是瓶颈部门的约束,电力不够了,交通运输紧张了,瓶颈的制约造成结构性的物价上涨,这种情况下要靠加大对瓶颈部门投资解决。“紧缩是不管用的”。
郑新立:中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开始回头
“我们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回到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老路上。”近日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发出了这样的警告。郑新立认为,“九五”计划到“十五”计划前半期,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耗一度下降。但去年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开始回头——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投资结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背离。投资增长最快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产业,而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第三产业以及农业等,明显投入不足。
郑新立分析说,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首要原因是,技术瓶颈卡住了资金投向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数据显示,日本和韩国引进技术的投资和用于对引进技术、消化投资的比例是1∶5,而国内企业的比例是1∶0.07。就是说,韩国、日本花1块钱引进设备和技术,花5块钱消化创新,而我们是花1块钱引进,花7分钱对引进技术消化创新。
如何按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投资结构?郑新立提出,首先要建立产业、金融、土地等综合应用的调控体系;其次要设法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资产置换出来,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