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科学家还需要更多机会” —专访丹麦籍女科学家傅睿思(Else Marie Friis)院士

2004-06-21刘智嘉张伟慧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21期
关键词:科学界新闻周刊院士

刘智嘉 张伟慧

在参加本届院士大会的外籍院士中,来自丹麦的女科学家傅睿思(Else Marie Friis)院士格外引人注目。傅睿思院士是一位古植物学家,现任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植物部主任、教授。她不但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还担任丹麦皇家科学和文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和文学院院士,并担任国际古植物学会主席。据她的中方合作者、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周志炎教授介绍,在古植物学这个研究领域,傅睿思院士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科学家。

在会议间隙,傅睿思院士就“女性在科学界的作用和地位”这一话题,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新闻周刊:您是在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而进入现在这个纯属基础科学的研究领域?

傅睿思:我觉得对于许多科学家来说,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是比较偶然的。当我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学的是地质学,我对地质学的一切都很感兴趣。而且那时我的老师有一个课题,做这个课题必须重新建构植物学。这是非常有趣的。这就是我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

新闻周刊:在您任职的4个科学院和您工作的机构里,女科学家多吗?在中国,女科学家,尤其是极为出色的女科学家比较少。

傅睿思:总的说来,世界上女性科学家较少。在我工作的机构里,一共有11人,只有一位女性。可能这个情况在中国和外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女科学家们没有被选为科学院的院士,不是因为她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她们得不到机会,不能被提升到合适的位置。

新闻周刊:您的意思是,在科研方面,女性本来不比男性差,只是没有被筛选出来而已?

傅睿思:很少有女性能得到教授的职位,其实很多女性学术水平很高,但是得不到提升。现在有规定,在一些机构里女性的比例必须达到40%,另一些机构里甚至要求达到50%。但在这些机构里,很多女成员往往忙于机构工作或其他事物,没有时间做研究。

我觉得女科学家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她们中很多人不像男性那样积极进取功名。她们往往只顾埋头做研究,而男研究者们则站在一旁,直到得出研究成果——这时站出来的却是男性研究者。在学生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一个男生两个女生,通常是女生做研究而男生展示研究成果。

新闻周刊:但在世界范围内,达到顶尖水平的女科学家的确少之又少,玛丽·居里和伊丽芙·居里之后,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女科学家鲜有其人。而且从那时至今,这种状况似乎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傅睿思:我想主要的原因依然还是缺少机会,也可能是因为在早期很少有女科学家进入数学和物理学、经济学、化学、医学等领域,而这些领域正是诺贝尔奖授奖的领域。

我认为这种情况正在改善,但是速度比较缓慢。

新闻周刊:这是不是说明,女性在科学界的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呢?跟男性相比,女科学家有哪些“先天”的优势?

傅睿思:我想女科学家更希望被当作一名科学家而不仅仅是一名女性。我觉得人们看待科学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至少在我研究的这个领域,我并没有觉得男女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在我们这个领域,如果你不知道作者,光看文章,并不能判断出这位科学家是男性还是女性。

的确,女性有时更有耐心,更注重细节,男性似乎更概括。不过我并不是很细心(笑)。

新闻周刊:女性在科学界“不发挥”的状况是否还跟教育方式有关?

傅睿思:在世界范围内,男性和女性在受教育方面总的来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当然在斯堪的那维亚的那些国家里,人们在给小孩买玩具时还是比较注意,不给男孩买布娃娃。但这不是很大的问题。男孩和女孩都在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学校环境和教育体制中学习。

女性有时不像男性那样积极地参与竞争,如果她们没有得到一份工作,她们有时不会努力为自己争取。另外,女性搞科学研究,她们也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候对于一个有家庭有孩子的女性来说,这就很难。她们的家人可能会有意见,即使家人不抱怨,女性自己也会因此感到愧疚。我想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而不是学校教育的问题。

猜你喜欢

科学界新闻周刊院士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巾帼担当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艾滋病疫苗大规模试验将在南非进行
爱因斯坦是对的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