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民书记”于迅

2004-05-27苏云峰许竹君

决策与信息 2004年11期
关键词:三亚发展

苏云峰 许竹君

三亚是一方钟灵毓秀的热土。如今这座南国新城街道与河岸被郁郁葱葱的绿树和烂漫的鲜花所包围,在蓝天白云下相映生辉,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城市风景。带着感动和好奇,记者专访了现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于迅。

梅花香自苦寒来 香满天涯不争春

一身朴素的衣着,一双睿智的眼睛,一副和蔼的笑容,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这就是人们眼中的于迅。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深厚、可亲、可敬。

于迅博闻强记,思维敏捷,对三亚的各种情况和相关数据稔熟于心。他虽然不是三亚人,但说起三亚就滔滔不绝。

三亚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2003年成功举办了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以来,三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目前,三亚的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0%,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为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8.2平方米。

三亚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因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于迅认为,今后五年,是三亚大建设大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从国内来看,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更多的国民能够进入旅游消费领域,给三亚旅游业的兴旺和发展带来了机遇。海南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提出并实施“双大互动”(大特区与大都市互动合作)战略,更是给三亚带来勃勃生机。三亚将牢牢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于迅来三亚工作两年多时间,干部群众对他的一致评价是“务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于迅的工作作风扎实、严谨、细致,做人做事沉稳、实在。市委要求市级领导每年要深入基层3个月以上。他率先垂范,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全市大部分农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些重点村(居)委会,他曾去过多次。今年他在田独镇搞调研,一住就是几天,深入调研,熟悉情况。于迅常说,当领导最忌讳的是不了解情况,高谈阔论,乱发指示,结果不仅会误事,还会害民!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搞花架子式的政绩工程,不做装腔作势的官样文章。三亚的干部都知道,在工作中,一项决策一旦作出,一个计划一经部署,于迅的要求只有7个字“落实,落实,再落实”!

于迅认为,三亚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发展产业就要立足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为此他提出要发展六大产业:全面提升三亚的旅游业,巩固提高热带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海洋产业,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创造条件发展文体和健康产业。在三亚市委的领导下,三亚的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正当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意气风发地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大抓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扑面而来。三亚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因“非典”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估计三亚全年财政收入损失至少在7000万元,约占2002年三亚全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祸不单行”,“非典”刚刚过去,11月中旬,一场罕见的强热带风暴席卷而来,大片农田被淹没,多处道路被冲毁。80%以上的瓜菜基地被水淹,90%以上的香蕉壮苗被风吹倒……据估算,这场强热带风暴所造成的全市经济损失高达4.1亿元人民币。

面对重重困难,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让步,他们殚精竭虑,发奋图强,团结拼搏,苦寻出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办法与措施,挽狂澜于既倒,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当年,三亚全市GDP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4.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同比增长28%;全市星级宾馆(饭店)共接待过夜游客300万人次,同比增长7.8%;旅游总收入30.64亿元,同比增长7.9%。

拳拳赤心民为天甘做春蚕奉新茧

出生在齐鲁大地的于迅,从小就深受儒家文化的熏染,孟子的民本思想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于迅对记者说: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他说,当领导干部,就是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人民谋福利,我们的政绩就是让人民得实惠!

他一上任就狠抓教育。由于历史原因,三亚教育至今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教育,更是令人心酸。于迅十分痛心地说:我们偏远山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落后,比较艰苦。由于生活所迫,许多农村的孩子读完初中就不再上学,有些甚至小学还没有读完就被迫辍学。他决定用3—5年时间,把三亚的教育抓上去。从2003年开始,三亚市财政每年至少增加2000万元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教育;先后两次提高全市教职员工工资待遇,而且特别关注贫困山区教师。从今年秋季开始,对全市19个省级贫困村7117名小学生实行了义务教育零学费。

他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从2003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支付1000万元以上扶持农业发展。于迅在田独镇调研时提出了“槟榔树下种兰花”的设想,经过田独镇干沟村民一年的实践,已经取得成效。干沟村民王亚文种植了1万株兰花,今年春节期间售出460盆,收入1.06万元。这一成功做法还在全市农村得到推广,目前全市已有160多户农家种植兰花120万株,带动了三亚花卉产业的发展。三亚还扶持渔民新建和改造百吨级渔船上百艘,提高了远洋捕捞能力,今年还新建和改造渔船60艘。于迅表示,今后每年,市财政将贴息专项资金提高到3000万元。

他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因征地拆迁、旧城改造、企业改革、企事业下岗职工安置等问题而引发的群众集体上访事件,他从来不回避,多次接待来访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并带着深厚的感情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群众反映问题情况属实,要求合理合法的,责成有关部门当场解决或者限期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给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政策解释和说服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他认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在“两河三岸”的改造中,他反复强调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按照这样的理念设计,三亚河在不同段面上改造成亲水岸线,增设观景平台、小型游艇泊位和亭、榭等建筑小品,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此外,还修建了两座造型独特的步行桥,既增添了城市景观,又方便了两岸居民和游客出行。如今人们来到三亚河畔悠闲散步、练拳、起舞,近看白鹭翩飞、远望两岸灯火,尽享“休闲之都”的悠闲生活。

于迅非常关注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和城市低保群众的生活状况,千方百计为下岗职工开辟再就业的新渠道,2003年新增就业岗位8900多个,并先后两次提高城市低保人口生活补助标准;他心疼村(居)委会干部们工作辛劳而报酬低微,通过努力先后两次提高了他们的工资标准;他关心全市普通干部职工的生活,竭尽所能为他们提高工资待遇和劳保水平。

三亚的干部群众都说,于书记心里想的都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他是我们难得的“平民书记”!

于迅说,古语云“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封建官吏尚且懂得忧民乐民,更何况我们是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

躬耕日月谋全局敢为人先求发展

于迅的言谈之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于迅认为,三亚的综合资源优势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三亚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三亚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破坏的权利。生态环境是三亚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三亚尤其重要。于迅反复强调,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放在第一位,确保资源的有序利用。现实的发展要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具发展潜力的空间和基础,绝不能做损害三亚环境的事情,绝不能上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项目。暂时没有能力开发的地方,一定要精心地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自然遗产;对已经开发的地方,精管细管,千万不能因为开发而破环生态环境。

于迅对三亚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说,将三亚建成“一市、两都、三中心”(即国际性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休闲之都、健康之都,会展中心、购物中心、时尚中心),是因為三亚的城市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要有开阔的眼界和全方位的思考,必须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三亚城市的发展定位,不仅要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紧紧围绕和服从于全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战略部署,同时还必须放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格局和分工中去思考、去把握,必须放在当代世界的生活潮流中去思考、去把握。

于迅还说,三亚是个山、海、河、城四位一体相依相融的城市,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是一个极具特点的城市,因此,三亚的规划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不可以照搬别的城市,必须突出三亚热带滨海城市的个性特色。

按照这个思路去推进城市化进程,于迅提出三亚的城市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四高原则”。为此,港门下村———水居巷片区旧城改造、“阳光海岸”片区旧城改造、三亚湾海坡片区新城规划设计、月川行政文化新城区的规划设计等,都是聘请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内外设计单位,参与整体规划设计招标,然后从多套规划设计方案中遴选出一套最符合三亚实际的设计方案,作为项目建设的蓝本。目前,几大城区的规划设计图纸已经专家论证、遴选完成,港门下村———水居巷旧城片区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不久的将来,一个集旅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区将崛起在三亚河入海口的两岸。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03年以来,三亚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亚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系统工程的规划建设中,三亚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生态保护与基础建设融为一体,既凸现出了三亚山、海、河、城相依相融的独特城市个性特色,又展现出了现代国际旅游新城恢宏的气势与迷人的风貌。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于迅以精明的方法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他要求把土地当作最大的城市资本来经营,把城市作为资产推向市场,加速城市资产升值。为此,三亚在全省较早地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目前已储备土地近8000亩。按照“土地供应略少于市场需求”的原则,有计划地供应土地,形成了“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政府垄断供应土地的局面。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后,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去年出让三亚湾滨海建设用地,土地平均成交价每公顷为970万元,是两年前以协议出让同类土地价格的两倍。土地资产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也有了可靠的保证。

最令人称道的是,三亚2003年成功地举办了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让世界刮目相看。于迅和他的同事们,被称为是中国“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于迅认为,世界小姐大赛,是一项健康文明的活动,是一项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并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赛事,三亚能举办这样的国际赛事,对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件好事。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班人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权衡,最后决定要“树立敢为人先的开放意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敢于打破一切束缚对外开放的条条框框,敢于清除一切妨碍对外开放的人为因素,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实、用好中央的政策”,争取省委、省政府与中央的支持,努力把这次世界小姐总决赛办好,“让世界的美丽涌入三亚,让三亚的美丽走向世界”。事实证明,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评论说,中国能够承办如此盛大的国际赛事,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与更新,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与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个评论高度地概括了三亚成功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所产生的深远的政治影响。而因总决赛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样巨大:据有关权威人士估计,三亚承办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全球至少有21亿观众观看了决赛电视直播节目,其效果相当于三亚在全球媒体投入了7亿美元做广告。三亚因此名满世界,并直接拉动了三亚旅游业、房地产业与健康美丽事业的兴旺和发展。

如今的三亚,正逐步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并逐步成为后发势头强劲的国际旅游名城。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世界家庭峰会、东盟10+3副财长会议等一系列国际重要活动和会议均在三亚举办。这充分说明,三亚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在不断扩大和提高。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三亚人民的骄傲!

有言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作为三亚的父母官,于迅多谋善断,敢为人先,富于创新,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他讲政治讲正气,却又不拘泥于文件条条框框的束缚。他常常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从国际国内的发展大环境中去发现捕捉稍纵即逝的宝贵机遇,并找到符合三亚发展实际的新的契合点。当记者问起他这两年在三亚的建树时,他带着风趣的口吻说:“人在天涯,守土有责。”他表示,如能像古人所言“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扪无愧于心”,那就心满意足了。

猜你喜欢

三亚发展
The Rough Side of Paradise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被惯坏的三亚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