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默其人
2004-04-29石宇仁
石宇仁
业内人士大都熟知李默先生,因为他和他的同仁们让《教育时报》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报纸,蝉联河南省十佳报纸,进入河南省新闻系统精神文明示范单位的行列。这些荣誉在全省数十家专业报中是惟一的。这种惟一性让我们对《教育时报》的这位掌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者老默
李默先生五十出头,人称老默。搞新闻是老默36年工龄中的第四个职业,论年头,已经干了18年。此前,他当过知青,进过工厂,做
过教师。正是这丰富的阅历,造就了他不凡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半路出家的他搞起新闻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80多万字的消息、通讯、言论、散文,加上数百幅摄影作品,记录了老默记者生涯中捉笔不止的成长轨迹,文字不算多,精品却不少。
《月是故乡明》、《访作家杨沫》、《来自黄河岸边的报告》、《红杏出墙》、《王金发发家之后》、《热血铸忠魂》、《有女万事足》等一篇篇佳作的问世,让老默真正体验了采访与写作原本是那么"痛并快乐着"。
荥阳市第三高中数学教师邢轸,十多年致力于中小学数学符号标准化的研究。这位朴实憨厚的老教师敢于向"权威"质疑和挑战的精神,令老默十分感动。他两次赴荥阳采访,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文章以《邢轸与数学符号》为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一位痴心科研的普通农村教师的形象。这篇近6000字的通讯刊出后,受到广泛好评。有专家称,李默先生为推动数学研究和教材改革作出了有益贡献。
《欧洲文化行》系列文章在《教育时报·文化版》刊发了一年多,读者赞誉不绝。后来,上海文汇出版社将其结集出版。该书图文并茂,装帧考究,实乃精品。
《欧洲文化行》是老默先生通过记者的独具慧眼,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扇欣赏和品味异国人文风光的门扉。亦如文艺理论家鲁枢元先生在该书的序中所言:"李默先生的新著《欧洲文化行》,便是一个东方学者在21世纪初运用文化的眼光对欧洲大地的一次浏览和审视。"
当记者,老默是用"心"在做。
班长老默
搞新闻,老默是"战士",更是"将军"。他统揽全局的能力、知人善任的品格、严谨扎实的作风、宽厚大度的胸襟,编辑部有口皆碑。否则,怎么能将一支年轻的队伍训练得能拼善战,将一张教育专业报纸办得有声有色。
1999年5月底,郑州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5·26"持枪袭警大案,由于其中涉及多位警校学生,老默认定这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事件。于是,他即刻召集人马,组织精干力量,分别到英雄的故乡、母校等地广泛采访,同时,他本人也深入一线采访,并连夜写稿。28日一早,《教育时报》就在一版推出了长篇报道《热血铸忠魂》;之后,《寻访英雄的足迹》、《绿叶对根的情意》陆续见报,生动而感人地塑造了新时代两位模范大学生的光辉形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组系列报道荣获当年的全国教育好新闻特别奖。
《教育时报》的采编人员中,20多岁的同志占了一大半儿,连老默的几位副手也才30岁出头。为带好这支队伍,老默全身心投入:做思想工作,大会小会,个别谈话,他循循善诱;抓报纸质量,审稿看版,业务研讨,他一丝不苟。
搞管理,科学而严密的规章自然少不了。"月审、季评、年考核"加上"末位淘汰制",让这拨年轻人攒足了劲儿比着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
聚人心,人文关怀更不能缺。这位宽厚的长者对年轻人的失误点到为止,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则大加鼓励。谁家有什么事儿,老默都挂在心上。病了,他带着鲜花和营养品去探望;没有对象,他主动当"红娘";结婚了,他代表编辑部送去贺礼。患病的老主编退休了,他送上一尊纪念铜鼎,上刻"永远的老师"。深受感动的老主编病好之后,又回到编辑部发光发热。
大伙儿都说:在教育时报干,特有成就感,再累也舒心。
这班长,老默当得出色。
另类老默
另类,在英文中写作"Alternative",这个单词最初的意思是"另一种选择"。老默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干得津津有味,但实际上,在记者这一行之外,老默本来可以有"另一种选择"的。
比如,你跟老默交谈,会发现这个地道的河南人普通话特别标准。你也许会说:"普通话标准的人很多。"但是--够得上播音水平的人,真的不多。老默够格!参加过省直"黄金杯"诗歌朗诵大赛的人,一定会对老默留下深刻印象。那次朗诵大赛,也许是因为沾这"黄金"二字,各路高手也纷至沓来。老默以一首《雷锋之歌》技压群芳,令全场哑然。诗好,他朗诵得更好,不说那音质激昂而不失磁性,仅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就让人回味悠长。朗诵会之后,省话剧团的一位参赛者找到老默,问其朗诵技巧出自哪个门派,也好前去拜师。老默实话实说"没学过"。无师自通,不学"有"术,老默总是给人这样的印象,焉能不让人说他另类?如果老默早日改行做播音员,也许将不会"名"如其人,而早就"默默有闻"了。
另类之人,常有意外之举。老默也是这样。2002年,教育时报组织了"心连心"艺术团,奔赴革命老区新县举行了首场演出。艺术团成员大都是大中专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和老师。编辑部举荐老默为老区人民登台献艺。那些艺术专业的师生以为,这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想到,老默一句"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便令全场掌声雷动。如果老默改行做歌星,说不定也能混进娱乐圈风光一番哩。
长期伏案工作,老默得了腰椎病,上楼梯还经常要自己扶着自己的腰,在编辑部被人称为"名腰"。但是,老默腰疼人不老。去年秋天到海南,在景色秀美的亚龙湾,看到碧水蓝天,椰树摇翠,海浪逐沙滩,老默一时气爽神舒,但见他兴奋地在软软的银色沙滩上稳稳地来了一个倒立。这一动作,让周围人惊呆了,问其何故,老默风趣地说:"做记者,就要像这样:把世界翻过来看。"老默身抱小恙,亦能纵论江湖,让编辑部里的文弱书生刮目相看。原来,少年时老默练过体操,如今玩个空翻倒立,仍旧身手敏捷。若是不做记者,老默说不定还是个体操教练呢!
老默若不另类,就奇怪了。而老默之所以让人感觉另类,恰恰说明,他在不断追逐人生的完美……